一
印度的原始佛教,对于宇宙人生存在的考察,与当时印度一般宗教的看法,有著完全不同的独特立场。这一不同的独特立场,便是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特征;从大体上说,我们可以举出佛教不同其他宗教的三种特征来:一、就知识的方面说,佛教是采取合理性与客观性的;二、就情意的方面说,佛教是主张伦理性与人间性的;三、就对社会的方面说,佛教是著眼世界性、普遍性、与开放性的。
本来,印度一般宗教的特征,比之世界其他一般宗教来,还是极具理智与理论的。因为,世界一般宗教,大多只有信仰、戒条、仪礼等等,很少谈到理论的。印度是个哲学思想最发达的国家,而哲学的最后目的,是在解脱人类的苦恼,所以印度的一般宗教,在其哲学思想发达的影响下,差不多都具有其信仰实践的基本理论。不过,他们的那些理论,多是属于形而不上的,实际上不能成为信仰的理论。其理论也是极不合理的,理论与实践不能一致,缺乏了合理性与客观性。反之,原始佛教是排斥形而上的,重视宇宙人生现象的存在,这是极合理的,也是最客观的。原始佛教的中心理论,便是缘起说,而缘起说的基础,是建立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三法印(或加「一切皆苦」为四法印)上。
三法印,为原始佛教的重要教义,自古以来,印度与中国的佛教学者,对于佛法是否究竟了义的判断,都是用三法印来作衡定的标准。凡是与「诸行无常」等法印相契合的,不论它是否为佛亲口所说,或是其他人所说的,都承认它是究竟了义的佛法;反之,凡是不能与「诸行无常」等三法印相契合的,即使它是佛陀亲口所说的,也不能承认它是了义的佛法。「法」是指一种普遍必然的理性,「印」是印证,即是依此理性而证实它是究竟正确的;因为用「诸行无常」等三法印来证佛法,所以称为「法印」。理解三法印的内容,也就理解佛教的根本思想。
二
三法印的第一法印——诸行无常。行是造作运行义,无常是变化不居;凡是因缘和合(造作)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不过,一般人对于无常的看法,都是指某一事物「从好到坏」的变化而言的;举例来说,比如一个活泼健康的人忽然得了病死了,称之为无常。所以,无常一语,在人们的感觉上,多少含有悲观绝望的意味。西方学者,不了解佛法的真义,大多称佛教为悲观的(Pessimistic)宗教,其实,无常一语,实际上并不单指「从好到坏」的变化,同时也指「从坏到好」的演变,都称之为无常。宇宙万有,因为没有一物是固定不变的,一一事物教在无常变化中演变著,所以,我们的世界,才有千差万别的一切现象产生。例如:富有的人家,并不永远是富有的,或因人为的营谋不善,或因天灾人祸,慢慢会由富有变成贫穷的;反之,贫穷者也不是永远贫穷,或因自身的努力,或因因缘时会,也会渐渐成为富有的。这是世间常见的事例。人是如此,国家亦然。近世纪的德国,几次从强盛中而亡国,又从亡国中再度强盛起来。世间的一切,就因为是无常的,所以,人类才有努力奋斗的希望,如果一切都是常住不变的,穷富智愚,永远定型,则人类的前途是多么可怕?世界是如何的黑暗?那才是真正成了耶和华上帝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了!
无常,实际上就是世间的真理。我们从现象界来年看,现象世界没有任何一物不在变化,一切的一切,都在变代中形成与消散;这一理论,即是研究自然科学者也是承认的。我们先就精神作用来说:人类的精神活动,除了在昏迷、闷绝(休克)、及熟睡停止活动之外,其他没有片刻会静止下来的。这一情形,只要我们细心去体验一下,是很容易知道的。至于物质现象,我们从一般的表面上看,他好像是静止不动的,其实物质的内部,并不如此。我们且以一只新鲜的苹果为例,昨天我们见到这只苹果的颜色与形态,与今天所见到的可能完全一样,没有丝毫变化,可是,当我们将这只苹果置一月或一年之后,苹果的颜色与形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甚至已经面目全非,失去他的原形。所谓一月或一年,是由一天一天的时间累积而成的;而苹果的变化,也不是一下子就变的,它是慢慢地逐渐地而起变化的。由此可知,昨天与今天我们见到的苹果颜色与形状,表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它的内部,在这一日之中,不知已经起过多少变化。物质现象的变化,是今天物理学上所承认的。根据物理学说,一切物质的要素(元素),是由原了而成的,原子好像太阳系一样,以原子核为中心,许多电子围绕著原子核的四周作急速而规则的运行。我们肉眼看作绝对静止的东西,用科学仪器来看,并不如此,其中变化运行的速度,著实惊人!小宇宙的原子是如此,而大宇宙的天体,也不是绝对静止的。以地球来说,地球有它的公转与自转;而太阳系全体,更是一面运行,一面时时刻刻变换位置。这些被我们认识上看做静止的物质,其实它已经不知经过多少的变化了。由引可知,精神与物质的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佛京的诸行无常,当然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佛教为什么要揭示「诸行」无常的这一根本命题?这是含有几个意义的:第一、佛说诸行无常,主要为引发人们的宗教意识。因为,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消散;从无常来看世间,则世间成为一个虚妄不实的苦聚,所以,佛在阿含经中常说:「无常故苦」。就世间的人类来说,人们在事业境遇最得意的时候,他往往无法接受宗教(纵或接受也是表面的),而对自我的一切,也不知道去作检讨反省,可是,一旦到他失败的时候,这才知道去作自我反省。由于反省检讨,真正认识到事态的真相,知道自我与世间的种种缺陷,一种无常之苦的感痛,便会油然而生,而他的宗教信念,也才会从此萌芽。所以,一个从最得意的高峰上翻落下来的人,他对无常之苦的体认,比一般人来得深切,他对宗教的信念,也比一般人来得虔诚。佛说无常观。其动机即在引发人们的宗教心。
第二、佛说无常,目的令人舍离贪爱我执。人类最原始而且也最根本的爱执,是自体爱与我所爱二种。自体爱,是对于自我的生命贪爱;我所爱,是对我所有的亲人、财产、名誉、地位等,生起一种深固的爱执。佛说无常,说明世间没有一物是常住不变的,我们的生命自体,以及所有的亲人、财产等,随时随地都有失去和死亡的可能性。在无常的世间中,能够真正认识世间无常的真相,便可舍离深固的贪爱我执之心。
第三、佛说无常观,是要我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把握时间,努力精进。我们知道,生命是无常的,眼前的这一生命,是否能够平安地活到明天,谁都无法预料。所以,在无常的人生中,必须把握今天,今天应做的事,必须今天完成,切切不能拖延到明天。因为今天过去,是永远不会再来的。古语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特别是佛教徒,了解无常观的真义,即应该珍惜这一稍纵即逝的无常人生,精进努力。我们的人生,是由一刹那一刹那的时间积聚起来的,离开当前的这一刹那这外,可以说是没有我们人生存在的。因此,我们不但要把握今天,更必须进而把握眼前的一刹那,切莫空过,在每一刹那中继续努力。佛陀最后给我们的遗教说:「诸行实无常,汝等勿放逸」!中国佛教古德也说:「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从这些无常观的训勉中,都是要我们掌握时间,作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