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原始佛教理论 >>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

分享到: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一)

*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信仰的传承

佛陀

释迦牟尼佛(过去七佛)
十方无量诸佛(例:东方:药师,西方:阿弥陀等)
原始佛教中虽曾提及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佛,却未曾提到十方诸佛,亦无恒沙诸佛。

正法

1 法:四圣谛(苦集灭道)
2 道:八正道(含 37 道品)
3 不待时节(不受时限)

1 . 理想:成佛
2. 道:菩萨六度万行
3. 适应众生的根器(需要),历代祖师随时随地,自行方便演说。

1. 八正道:正见、正志…正定。
2 . 六度:布施、持戒…智慧。
3. 万行:无具体内容可遵循。
4. 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遗教经)。

僧伽

四双八士(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阿罗汉,得阿罗汉)

十地五十二阶位菩萨(初地、二地…十地)

1. 四双八士才是世尊的声闻僧伽
2. 菩萨阶位载于公元 60 年间辑出的华严经。

标志

无任何图腾或图像,早期仅以佛陀的足迹、法车仑、菩提树或禅座来追思怀念道迹。

1. 卍(宋字版)
2. 珠宝缨络、骑乘狮象、千手千眼…等各式各样奇特的身形、坐骑、装饰、彩绘、雕像。

1. 卍字在印度为右旋,系源自耆那教,迄今仍为裸身派的重要标志,亦为印度教的吉祥标志。
2 . 以阿育王的虔诚,虽广建舍利塔并有精美的兽头石柱宣示四方,但并未雕塑任何佛像。

三皈依

走向佛、法、僧,到达唯一的三重庇护所:四圣谛。
得到佛菩萨或上师的种种神力加持和庇护。
Aha m bhante tisara n ena saha pa b ca s i l a ni y a c a mi
详见「三皈依探源」一书。

因缘 取向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的方向与求生极乐世界或建立人间净土的方向完全相反。

志向与信愿

自证涅盘,解脱轮回,贪瞋痴永断,寂静、清凉、永灭。
众生无边誓愿度,不畏轮回,情愿生生世世长住娑婆世界行菩萨道。
佛教以解脱涅盘为终极目标,大乘则志在成佛,认为众生皆具佛性,终将成佛,却又担忧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祖师 大德

佛世的声闻弟子,诸如: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优波离、阿难尊者…等佛世时的 500~1250 位大阿罗汉,以及历代的四双八士。
龙树(八宗共祖,第二释迦)金刚上师、达赖喇嘛、转世活佛、历代祖师大德(如高僧传所载)、奇特人物(如济公、金山活佛…等)。

1. 长部第 16 经佛陀教导弟子「依经依律」明确辨识祖师大德之教,才是依法不依人的准则。
2. 藏传密教视上师为活佛,汉传显教则相信祖师大德所说乃持续演绎佛法,让其更能适应各时代众生的需要,进而三根普被,广度众生。

礼仪

直接以四事布施、供养、礼遇、尊重三宝。
以供品和繁复的仪式进行祭祀崇拜。
佛陀认为四姓平等,并不认同婆罗门种姓的祭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