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印度佛教历史综论 >>

印度诸王朝的佛教(3)

分享到:

  □戒日王皈依佛教后,即致力宣扬弘布,建立精舍及数千佛塔,储备饮食医药,施诸贫困。每年一度集会诸国沙门,于三七日中,四事供养。又每五年举行无遮大会,玄奘大师旅印归国前,王于曲女城作大法会,五印度十八国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七千余人到会,此即佛教史上著名的曲女城辩论大会。玄奘大师受请为论主,称扬大乘,提出论文“真唯识量”颂,悬之于会场门外,经十八日,竟无人发难论之。戒日王益增崇敬,十八国王并于会后皈依为弟子。会后,玄奘大师决意辞归,戒日王坚留不成,遂再邀集十八国王于首都钵罗那迦城,开七十五日的无遮(布施)大会,为师隆重饯行。贞观十九年,师正式辞王东归。

  □那烂陀寺是五世纪初笈多王朝的幻日王为纪念征服白匈奴所建,乃当时佛教最高学府。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所载,该寺为七世纪时印度第一大寺,僧徒常达万人,修学大乘及小乘十八部、吠陀、因明、声明、医方、术数等。该寺初以唯识学派为主,其后演变为密教的一大中心。大乘著名的论师,如护法、德慧、护月、坚慧、光友、胜友、智月、戒贤、智光等人都曾先后在此讲学,或担任该寺住持。此外,远自我国及东南亚诸国而来的留学僧亦不少,如我国的玄奘、义净及新罗的慧业等诸法师皆曾来此参学。

  □为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至那烂陀寺遇护法菩萨,感悟出家。年方三十,即论退南印一大外道,获王嘉赏。师长期主持那烂陀寺,弘传唯识教义,玄奘师事之,且传习其法。

  □玄奘大师于贞观三年(六二九)西行,贞观十九年(六四五)离开印度,返回中国,义净大师则于西元六七一年左右到达印度,其间相差约三十年。义净大师幼年出家,因仰慕法显、玄奘大师的西游,于唐咸亨二年 (六七一)经由广州,取道海路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只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其后参与译经工作,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又称超行寺、超岩寺。全寺共有一○七座殿堂与六座学舍,中心为观音大殿,周围有五十三座大小殿,供奉密教诸神像。学僧往来频繁,与那烂陀寺等,共为密教的中心 。著名的密教大师阿底峡自小于此受戒、学习,后任住持。一二○三年,该寺被回教徒毁坏。

  □密教的演化过程,从咒语诵念、礼拜诸神的“杂密”开始,演化到具有大乘空性慧、慈悲方便等哲理性的“纯密”阶段,最后又进展到与印度教的性力派(此教派以男性生殖器与女性生殖器象征宇宙最高实体的“ 梵”,乃湿婆神与其配偶神孕化万物之力,欲寻求解脱,则须崇拜之)结合。印度佛教至此堕落于大乐思想中。八世纪后,瑜伽、中观渐失去创造力,而多流于注释、训诂、论议,因此大乘佛教重蹈阿毗达磨的覆辙。多数学者为兼通中观、瑜伽两派,同时又为密教师,可见印度大乘佛教至此,受到密教的影响极深。

  □西藏原与印度接触频繁,常至印请僧入藏弘法,如寂护、莲华生、莲华戒、阿底峡等高僧皆曾入藏弘法。因此,当超戒寺被毁时,西藏以此因缘,便接受了该寺僧人所携出的大量典籍,尔后成为藏传佛教藏经的基本典籍。

  □是达摩波罗在美国学者奥尔高特等人的支持下所创建。初时筹组于佛陀成道处菩提伽耶,后正式在锡兰可伦坡设立会址。最初目的在于自印度教徒手中收回圣迹菩提伽耶大塔,并复兴印度及世界各地佛教。

  □“孟加拉佛教会”成立后,积极展开弘法布教工作。一九○一年,建立加尔各答第一 座现代印度佛寺||佛法精舍,做为该会会所,并成立分会。

  □一八九二年由印人在加尔各答成立。该会的工作包括每年刊行年报、从事原典校订、翻译和出版,为印度学者研究佛教的中心。由于参与工作的学者多为大学校长、教授,因此带动了大学研究佛教的风气。

  □出身印度贱民之家,少年时代受到歧视,而深感阶级制度的不公平。后因受耶稣教传教士的栽培,赴美游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经济学与社会学。其后任教师、律师, 活跃于印度政治界,奔走呼吁废止阶级不平等制度,主张解放下层阶级。印度独立后,担任新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及首届司法部长,并为“种姓联盟”主席,竭力倡导佛教的平等精神。曾在印度各地发起“贱民改信佛教运动”,使无数下层阶级由印度教改信佛教,乃现代印度复兴佛教运动的盛举,故有“下层阶级慈父”美誉。着有《释迦和他的宗教》一书,在一九六八年“全印度佛教会”中,通过为印度新佛教徒的圣典,他对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的影响可见一斑。

  □一九五六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曾特别安排扩大举办佛陀圣诞二千五百周年纪念。又配合佛教遗迹的出土,印度主要佛教圣地,如菩提伽耶、王舍城、鹿野苑、拘尸那拉等地,都已修葺或重建完成,并且在加尔各答、鹿野苑等处成立博物馆,供各国朝圣者参礼。

  □此次戒会缘起于一九九七年五月在佛光山举行的“第四届国际佛教研习会”,会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南、北、藏传佛教僧信代表的一致联名签署礼请佛光山寺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传授比丘尼戒法。佛光山乃联合南传、藏传、北传佛教界,共同圆满这次世界的传戒大会。值此胜缘,计有来自印尼、泰国、尼泊尔、非洲、日、韩、欧美等国的一百五十余位戒子参加(并有一千五百余位在家信众参加三皈五戒),此次戒会的圆满达成,使得自十一世纪以来在印度及南传国家中断的比丘尼教团得以重光,也为佛教历史写下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