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有妙香佛国之称,是西南地区佛教传入较早,佛法十分兴盛的地区。如诗云“叶榆(大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伽蓝殿阁三千堂,般若宫室八百处”,都是古代大理佛教兴盛的写照。
大理地区的佛教名刹,如崇圣寺三塔、感通寺、无为寺、宏圣寺一塔等古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其中,崇圣寺三塔所保存的六百余件佛像与写本佛经等文物,是研究云南佛教文化的珍贵资料。此外,崇圣寺三塔及宏圣寺塔在佛教建筑艺术方面,无论就美术史观点或艺术角度而言,都深具研究价值。在绘画艺术方面,南宋时期大理画家张胜温所绘制的佛教巨幅名画“张胜温画卷”,长达数十公尺,内绘人物数百人,是佛教艺术史上的珍品。
因此,佛教文化在大理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大理社会、政治背景与佛教的关系
社会背景
西元前二世纪末,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大理地区的部分地方隶属于益州郡管辖。东汉王朝又通过大理地区开辟滇西,建立永昌郡,汉族移民及官吏于是不断移入大理。居民种植水稻,并有水上养殖,且能建造重檐式楼房。可见汉族文化的传入,曾予当地文化相当影响。
西元六、七世纪左右,洱海地区有由土著居民与汉族移民融和而成的“西洱河蛮”,是今白族的先民,当时已有文字,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农业及建筑水平进步,也有城市的出现。
西元八世纪初,南诏逐渐统一六诏,并征服洱海地区诸部落,在西元七三八年建立统一政权。从此,大理地区成为白族政权的中心,政治、经济、文化乃有进一步发展。
古代佛、道、儒三教并存于大理地区,其中尤以佛教影响最深最广,故中古时期的大理文化实可称为佛教文化。兹举以下三事来说明佛教对白族文化的影响:
文字 唐初“西洱河蛮”已有文字。南诏诸王均通文墨,使用汉字。白文的出现,是到南诏末年,为传布佛教的需要而创立。这是因为南诏上层人士通汉文,可阅读内地传入的佛典;但对一般民众而言,自感困难。因此,就现成的汉字记录当地的语言(白文),则人易读,此即凤仪写经中白文注释的由来。
此外,夹杂白文的碑刻共有六种传世,大半亦与佛教有关系。如邓川的《段信苴宝碑》(一三七○年立),记载舍田建寺之事。著名的杨黼《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颂苍洱的胜景,抒发自我的怀抱,其词多为佛家语汇,如云“菩提达摩做知音,迦叶做师主”、“云窗下析大乘经,看公案语录”。其他在大理喜洲附近发现的墓碑,如《史城芜山道人健庵尹敬夫妇预义冢记》(一七○三年立)宣扬佛教的无常空性思想。《大本曲》的曲本,内容多记载佛教故事,亦多用白文写成,至今仍流传于民间。
艺术 在云南诸族中,大理白族绘画、雕塑较为发达,并有特殊工艺品,如大理石著名于当世。溯其来由,均与佛教有关。
大理地区现存的早期绘画,仅有佛教画作,即著名的《南诏画卷》及《张胜温画卷》。古代大理地区寺庙菴院很多,明代谢肇淛《滇略》卷四载“点苍、鸡足、大鼎之间,缁徒云集,搭桂兰若,金碧辉映相若”。佛教建筑物之所以金碧辉煌,这是因为多施绘画的缘故。寺院绘画的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如大石菴韦驮殿版画绘“观音斗罗刹图”、文殊寺版画绘“十六罗汉过海图”等。
饰画之风由寺院而普遍到一般民间住宅。今日大理白族房屋的门楼、照壁及墙壁仍多施壁画。此种建筑风格成为白族文化重要特色。
又古代大理的文人画多出自僧侣之手,例如知空法师擅长画梅,担当法师的山水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驰誉海内。
大理早期的雕塑品,也全是佛教题材,可以说是随着佛教的普及而产生。例如近年在三塔及佛图塔(蛇骨塔)发现的佛像、剑川金华山北方天王像及卧佛等。大理地区的坟墓地亦多采石雕,虽年代较晚,仍多因袭佛教石窟雕塑的风格。
木雕堪称为白族雕刻艺术的奇葩,亦先流行在寺庙建筑中。剑川沙溪南神庙的木雕屏,大理喜州圣元寺门上观音故事组雕,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
葬俗 火葬是白族历史文化的又一特点。大理白族火葬,兴起于佛教盛行之后,主要是受佛教徒火葬习惯所影响。他们大抵以陶罐来盛放骨灰,偶而也用铜罐。骨灰上多见覆有金箔,上有硃书梵文经咒,穴或以石板砌成,板上或刻梵文经句及十二生肖像等。
政治背景
佛教何时传入云南,各家说法不一。有谓佛陀大弟子迦叶在西元前五世纪左右,曾到云南地区传法,是为云南佛教的肇端。或云云南佛教始自汉代(西元前二○六至二二○)。
根据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记载,云南太宗王在开元二年(七一四),派遣宰相张建成入京,玄宗厚礼之,敕赐佛像,云南开始有佛教。另外南诏王寻阁劝(八○八至八○九在位)曾修曲靖崇真寺,劝龙晟铸佛三尊,送佛像给顶峰寺,并曾重修崇圣寺。
由此可知,佛教传入南诏,受到南诏统治者的信奉和提倡。因此,社会稳定,与周围地区的联系加强,尤其是异牟寻时和中原政治上的重归和好,文化上积极吸收中原文化,佛教亦随之得到发展。
此外,南诏王室受佛教影响后,在外交上,始终要求和唐朝维持平等关系。阁罗凤时代,因唐边吏的侵侮,认为“至忠不可以无主”,转与吐蕃结盟,仍有天下一主的观念。至南诏中晚期结合佛教重新建立王室的权威,则不再有“不可无主”的观念,而坚持和唐维持对等的关系,唐朝甚至要透过僧侣来和南诏建立外交关系。
二、大理佛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