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名山 >> 五台山 >>

紫柏大师与五台山(2)

分享到:

  二
  主持方册藏刻印是紫柏在五台山的最重要活动,除此之外,他还在忙碌之余,瞻仰凭吊了五台山及附近的一些佛教遗迹,尤其是唐代华严学者李通玄方山着论处与昭化寺。
  李通玄(635—730),又名枣柏大士,世称李长者。《宋高僧传》云:“言是唐之帝胄,不知何王院之子孙。清乎轩冕,尚彼林泉,举动之间,不可量度。……戴桦皮冠,衣大布缝掖之制,要(腰)不束带,足不蹑履……放旷自得,靡所拘绊,而该博古今,洞彻儒释……心顷(倾)华藏,未始辍怀。”[12]他曾入五台山,居方山[13]土龛中,每天只用少许红枣、柏叶充饥,故有“方山大士”与“枣柏大士”之称。他在方山用了五年时间,写成《新华严经论》40卷,以《周易》义理诠释《华严经》思想,将儒、释、道三教思想一以贯之。在杜顺系统的主流华严学外开创了一个新华严学流派,被称为“教外华严学”。李通玄有关华严着述很多,《新华严经论》是最主要的一部。这部经论后来又经僧人们的传写弘通,改称《华严经合论》。
  李通玄是紫柏尊崇的古德之一,《紫柏尊者全集》中收有《读天阙山人枣柏论》、《谒方山李长者还定襄道中(有序)》、《谒方山李长者还清凉》、《长者庵定起》、《长者庵读决疑论》、《大贤村长者庵怀江南诸法侣》、《登方山歌》、《早春谒方山李长者还清凉招陆太宰,特赋两绝》等多首诗文。万历二十年(1592)春天,他专程至方山瞻仰李长者遗像,并有《方山李长者像前自卜出处疏》一文,陈述了他弘法护教遭人误解的矛盾心态,他说:
  ……某自惟发身于荒寒,绝俗于仓卒,乘虚入实,弄假成真,此心此迹,一切颠末,人虽不知,自决了了。……然而某见地虽则无疑,而现行思惑,逢缘触境,智劣识强,每堕愆失,自惟出处,未即判然。何者?顾在身命易舍,于教无益,于法无补,如是则出不如处也;又念祖道荒凉陵迟,不忍受其恩,而不能捐躯报德,寸心难安,如是则处不如出也。于是于某年日月,躬诣长者尊像前,焚香疏意。[14]
  在李通玄遗像前他坦承心扉,希望得到长者的指点。源于对这位前辈的尊崇,在诗中他甚至发出“恨我生何晚,不遑奉巾杖”[15]的慨叹。在离开前,他更是“殷勤再拜不忍别,行行回首烟云重。”[16]在《长者庵读决疑论》一诗中他对李通玄华严学研究的成就赞不绝口:“善财童子不辞劳,五十三参粉寂寥。不是当年李长者,瞿昙安得有皮毛?”[17]
  在这些诗文中,《早春谒方山李长者还清凉招陆太宰,特赋两绝》一诗中的“陆太宰”指陆光祖(1521-1597),字与绳,浙江平湖人。曾官至吏部尚书,练达掌故,好善乐施,曾参与紫柏兴复嘉兴楞严寺的活动,后又为藏经刻印募集善款,为紫柏方外挚友。
  陆光祖对五台山情有独钟,《清凉山志》卷六说他“弱冠阅藏教,于文殊本智有深契,遂以五台称之,以自誓也。”所以,他自号“五台居士”、“五台翁”。万历二十年(1598),陆光祖放任归田,曾假道五台山,停宿龙泉寺,紫柏此时也在五台山,二人相见,畅叙久之。紫柏有《陆太宰以宝带施清凉赋此赠之》一诗:“一语参差宝带输,等闲笑倒老文殊。金汤吾道山河旧,八觉聊将抵钵盂。”[18]
  《清凉山志》卷六《明吏部尚书陆光祖传》还记载与这首诗有关的一则趣话:紫柏遣弟子道开对陆光祖说:“昔东坡居士对佛印一筹不及,输玉带以镇山门。今奉紫柏命,有一问,答得,即与相见,答不得,则效东坡故事耳。问曰:‘尽大地是个清凉。’言未几,公以手掩开口曰:‘老夫未出部庭,早输此带了也。用问奚为?’即度带与开。开曰:‘先生鼻孔的恁么长?’公曰:‘莫谤人好。’举似紫柏,柏曰:‘这老汉申东坡老子四百年来之怨。’即遂与相见,赠《八大人觉经》并偈,并留紫霞谷之妙德庵焉。”
  陆光祖比紫柏大22岁,又是朝廷重臣,但他敬重佛法,不耻下问,对紫柏弘法活动多所资助,对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紫柏也是分外敬重,有多首诗偈表达其仰慕之情。如《清凉山怀陆太宰》诗中,他说:“重叠寒云住底人,世间无路可相亲。期君不至常啸去,杨柳桃花处处春。”[19]应该说,正是因为有陆光祖这位得力护法,他的弘法事务才“杨柳桃花处处春”。
  陆光祖其时年事已高,此次五台山之行应是平生最后一次。所以,在他离开五台山之前,紫柏又写《别陆太宰(有序)》一诗,深情回顾了二人的交往过程,真切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他说:
  余童时知太宰名,既脱白,始识于嘉善之大胜寺。今逆推之,凡易二十二寒暑矣。余常见太宰出处无常,得失参互,不可以凡情测也。……余少太宰二十二岁,辱太宰不以齿少贫病,讬于道义之分。今将别而之晋阳,披晤未期,感而赋此:春过丈室维摩疾,夏到维摩丈室安。此别不知何处去,浮生开口笑多难。[20]
  万历二十年藏经刻印南迁浙江后,紫柏弘法活动也转移到京师与南方等地,如在京郊石经山复兴琬公塔院,至广东曹溪南华寺振兴祖庭,为解救憨山而奔波操劳等。万历三十一年(1603)因救援南康太守吴宝秀而遭臣僚忌恨,被捕入狱,并于其中坐化。
  紫柏钟情五台山除了因为这里是文殊菩萨道场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这里的清凉胜境深感愉悦。晚明处在明清鼎革之际,其时乱相已显,官场倾轧,民变蜂起,人心浮躁。而清凉山远离尘嚣,清净无争,正是安顿身心之所。紫柏诸多五台山诗歌的题目中都有“清凉”二字,颇可玩味。如《春日登清凉》、《秋日礼清凉塔》、《清凉有感》、《清凉有感二首》、《过清凉义冢园示某禅人》、《清凉山怀陆太宰》、《清凉寺双柏歌》、《峨眉送人游清凉》、《夏季从清凉山过练阳登望湖亭》、《开侍者自清凉迎至彭城以此示之》等,“清凉”二字的频繁出现绝非巧合,是心境追求的自然流露。
  在《春日登清凉》一诗中,紫柏以传神笔墨描绘了五台山的造化之美:“昨来进幽谷,草木时雨足。欣欣向人笑,红黄间紫绿。挥戈日难返,流泉去甚速。正思东家邱,川上嗟不复。”[21]前四句展示了一幅静谧、淡然、安逸的桃园生活,但在诗的后四句,却峰回路转,以时间易逝来惊醒世人当只争朝夕,奋发有为。诗言志。在李长者像前,他曾“卜出(入世)处(归隐)”,虽然对二者孰轻(是)孰重(非)他犹豫不定,但他的个性与理念还是让他选择了“出”,即救世、入世的坎坷道路。因此,他虽然钟情五台山的清净,但峡谷幽壑中的“清凉”之冰终究不能冷却他心头炽热的救法、救世激情。
  参考文献:
  [1]憨山德清:《达观大师塔铭》,曹越主编:《紫柏老人集》第843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2]《大正藏》第45卷,第481页中。
  [3]《卍续藏经》第120册,第735页上。
  [4][5]憨山德清:《达观大师塔铭》,《紫柏老人集》第844页。
  [6]沈自邠《缘起文》,引见李富华、何梅《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第477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7]紫柏真可:《长松茹退》,《紫柏老人集》第192页。
  [8]汰如明河:《补续高僧传》卷23,《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乙,第七套,第二册,第170页。
  [9]紫柏真可:《吊无边师》,《紫柏老人集》第718页。
  [10] 憨山德清:《达观大师塔铭》,《紫柏老人集》第844页。
  [11]紫柏真可:《付密藏、幻予、幻居三公》,《紫柏尊者别集》卷3,《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三十二套第一册第67页。
  [12]赞宁:《宋高僧传》卷22,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第574页,中华书局1987年。
  [13]相传五台山五峰之外另有四墔,南墔名朱明墔,即方山,是李通玄写作《新华严经论》的地方。
  [14] 紫柏真可:《方山李长者像前自卜出处疏》,《紫柏老人集》第313页。
  [15] 紫柏真可:《早春谒李长者着论处》,《紫柏老人集》第655页。
  [16]紫柏真可:《登方山歌》,《紫柏老人集》第799页。
  [17]紫柏真可:《长者庵读决疑论》,《紫柏老人集》第733页。
  [18]紫柏真可:《陆太宰以宝带施清凉赋此赠之》,《紫柏老人集》第717页。
  [19]紫柏真可:《清凉山怀陆太宰》,《紫柏老人集》第718页。
  [20]紫柏真可:《别陆太宰有序》,《紫柏老人集》第773页。
  [21]紫柏真可:《春日登清凉》,《紫柏老人集》第6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