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佛教诗歌 >>

《星云大师讲演集》-禅师与禅诗

分享到:

  时间:公元一九七六年五月
  地点:高雄师范学院

  听众:教授.学生(中兴大学黄文蟾、胡国坚记)

训导主任、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很荣幸被邀请到正觉学社来和各位演讲佛学,这个时候正是大家休息午睡的时间,而我所讲的题目是“禅师与禅诗”,又和参禅打坐有关系,因此打瞌睡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在我讲话的当中,你们如果要休息,也可以方便。

  想要深入了解历代禅师们的风范人格,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直接从他们所作的“禅诗”入手。我们依循禅师的内容脉络,可以找出禅师们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与态度!禅的境界,对于我们这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忙碌不安的人生,无疑的具有许多益处。今天我提出数首禅诗,来和大家共同研究,让大家也能感受到少分的禅的气氛。

   第一首       明.莲池大师

  赵州八十犹行脚

  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

  始知空费草鞋钱

  这首诗是描写唐朝一位很风趣的赵州从谂禅师悟道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初学佛法的弟子,向他问了一个问题:‘末劫时,还有没有这个?’在佛教认为这个世界必定要经过成、住、坏、空四大劫,到了末劫的时候,我们这个人会不会坏?还有没有业识?

  赵州禅师回答说:‘会坏。’

  弟子听了之后,接着又问:

  ‘如果“这个”会坏的话,那怎么办呢?我们就随他去吗?’

  赵州禅师不在意地说:‘随他去!’

  弟子听了禅师的话后,内心感到非常怀疑。而赵州禅师自己后来想想,也不敢确定刚才回答的话是否恰当?惴惴不安,始终无法安心。于是赵州和尚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定,跋涉千山万水,到处去参究正确的答案,而留下了“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佳话。

  上面这则公案流传到了明朝,莲池大师于是写这首诗来叙述当时的情景,意思是说:赵州虽然年纪已经八十岁了,为了心中一个问题弄不明白,不能释然,于是不怕路途颠踬,还要四处去寻找真切的答案。经过许多年以后,倦游归来,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才知道自己过去在外面奔波寻找,只是缘木求鱼,空费了草鞋钱。

  这首诗的含意是什么呢?就是说,“道”不必到外界去追求,无须到心外去寻觅,因为“道在迩”,道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迷糊了心智,像赵州禅师一般,到处参访,即使花了非常长久的时间,结果还是一片茫然。这首诗启示我们一个道理:要有求真的热忱和放下的勇气。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古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对于人生的荣誉毁辱,能够超然物外,对于虚幻的功名富贵,能够淡然不着,凡事提得起,放得下,身心不再为名缰利锁所系缚,自然能够得到大自在。大家在求学阶段,也要具备这种放下过去成见,接受新知,也就是“不以己知害未知”的勇气,求新求进。

  我们不但要有放下的勇气,进而更要具备求真的热忱。好比赵州禅师为了一句话,就不辞千辛万苦地寻找答案,各位同学们现在正是读书求学的时期,这位老和尚的求真精神,正可以作为大家的模范,因此我把这一首诗当作今天的开场白,希望大家都有为求真理不怕路途遥远,不怕麻烦的勇气与决心。

   第二首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当我们走到寺院的门口,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大腹便便,背着一个布袋子的和尚,我们都称他为弥勒佛。实际上,弥勒佛的法像不是如此,那个心宽体胖、笑容迎人的是布袋和尚,也是这首诗的作者。依照我国传统的想法: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的,时常背着袋子在社会各阶层行慈化世。有一天,当他跟农夫在一起工作时,心有所感,因此做了这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着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而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日本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我们看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大家将来踏出校门从事事业,也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不能一味蛮干下去,把稳正确的方向,才不枉费十年寒窗的苦读。

   第三首             唐.龙山禅师

  三间茅屋从来住

  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作是非来辨我

  浮世穿凿不相关

  这是潭州龙山禅师的诗偈,描写悟道有得,超然物外的境界。是说人生在世,虽然住的是简陋的茅屋,吃的是粗糙的食物,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智能去观照世间的功名利禄和人间的善恶是非,了解它们的短暂性、虚妄性,心地明朗,得其所安,那么茅茨土阶也是亭台阁榭,粗衣蔬食也是锦绣珍肴,因为心中与道相契合,世界是宽敞无碍的,这个时候,世界万种的纷争纠缠,再也无法扰乱我们悠闲的心境,世人如何的钻营巧取,与我们都毫无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