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女子重走玄奘取经路:在枪支和佛像间(2)
时间:2009-04-20 14:4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一进博物馆,外边街道上的喧嚣顿时换成凝重的沉静。里面宽敞明亮,阒无一人,中间的大堂占据了两层楼的空间,旁边是伊斯兰式的拱门和另外两个展厅。展厅里陈列着各种从白沙瓦一带的寺庙里收集来的佛像。馆内静得出奇,只有我的脚步声在回荡。巡视四周,有些佛和菩萨的雕像靠着柱子站着,它们比真人还高,慈祥地俯视着我,另一些则沉浸在冥想之中。除此之外,还有一排排半身雕像和头像,色彩鲜亮,表情或悲伤或安详。凝视着它们,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寺庙中。
晚上,我和彼得夫妇到俱乐部共进晚餐。那是幢有门廊、带花园的平房,修饰得很美。夜晚的空气有几丝凉意,女人披着美丽的羊绒围巾,男人穿着潇洒的西装。酒杯在吊灯下闪着亮。菜肴是英国风味,羊肉薄荷酱、奶油甜蛋糕。
这天是我西行路上最奇特的一天——上午是枪支和暴力传说,下午是在佛像中遐想,而晚上则在后殖民主义的一角度过。
菩提树下的美国工程师
在印度大菩提寺的后面就是菩提树,周围是一个大理石栏杆围住的花坛,也被称为“金刚宝座”。玄奘认为“所有佛教的理念都是从这里传播开来,发扬光大。”
对虔诚的佛教徒来说,到菩提树下朝拜是他们一生中最神圣的时刻。我问新加坡朝圣团的一位妇女在菩提迦耶的感受。她虔诚地说:“如果你自己不知道,我也无法告诉你,任何语言都苍白无力。”几个印度人倒乐意回答:“他选的这个地方很适合郊游。”这不是我期望的答案。
我注意到一位打坐的年轻人,他全身素白,长长的金发在头顶盘成卷。一个多小时后,他睁开眼睛,微笑着向菩提树鞠了一躬。我走上前去,对他说了我的想法。他很乐意,不过希望我不在意他先填饱肚子。“别忘了,佛陀是喝了一位姑娘送给他的粥之后才觉悟的。”他幽默地说。
20分钟后他回来了。他叫安德鲁,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系统工程师。这是他第8次来菩提迦耶了,他每年工作10个月,剩下的两个月到这里静修,为的是追求幸福。“追求幸福写在我们的宪法里。”他说着,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可我们幸福吗?我不觉得。我知道什么使我快乐——赛车、名牌服装等,可这种快乐并不能持久。我厌倦这种追求了,我们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停不下来,幸福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的困惑。佛陀曾身居王宫,但他最终在菩提树下找到了追求的东西。”
佛陀在这里领悟到了什么?
“我的理解是,无知是痛苦的根源。佛教里的无知不是说我们没知识,而是说我们不了解事物的真相。比如,我们都觉得自己重要,认为我的情感、利益高于一切,于是郁闷、愤怒,甚至誓死捍卫自己的利益。可‘我’到底是什么?真有永恒不变的我吗?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从这个意义说,没有永恒的我。可我们却执著于这个‘我’。结果是什么?是烦恼。”
“如我们把自己和别人等同对待,也就是佛教中的‘无分别’,我们就无烦恼了。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向觉悟的路很漫长,充满矛盾和痛苦,没人能替我们走。佛教知识,还有高僧大德的指点,只给我们指明方向。最终,只有我们身体力行,用心去发现和体验自由的快乐,才能获得觉悟。”
他的话虽不能使我顿开茅塞,但确实解答了很多疑惑,使我对佛教有了新认识。这种佛教和我姥姥信奉的佛教不同。在姥姥心中,佛和菩萨主宰一切。她相信如果她按佛经上说的做,其余都不用操心。她深信观音菩萨能满足她所有的愿望。
安德鲁点着头。“这也是对佛经的一种解释吧,”他说,“我想,这样做是想吸引更多的人信佛。一旦入门他们认识到佛法的益处就不再需要鞭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