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佛教戏曲 >>

佛教对中国戏曲的影响

分享到:

一、中国戏曲产生发展和佛教的传入

   中国古代戏曲由萌生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源头上是古朝代的歌舞。《尚书·腕典》曰:“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曰:“划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都是原始社会人们翩然起舞,欢庆丰收,再现生活的记录。

   到汉代,民间流行“角抵戏”,它与古舞一脉相承,但其中略事业故事情节。直到唐代,虽有“优孟衣冠”为代表的参军戏,也有用对话来表现情节,但仍是歌舞,算不上真正的戏剧。

   有宋一代,当时各大城市都有了提供演出必备的场所和观众。戏剧本身也得到了高度的综合,日臻完善。随着“宋杂剧”和“金院本”的产生,中国戏曲便由此走向鼎盛和繁荣。

   佛教,作为宗教的一种,由释迦牟尼创始呈印度。在汉代由印度传入,随着佛教的传入,“万物皆空”、“法车仑常转”、“因果报应”等等思想,慢慢地为中国士大夫及下层劳动者所接受。于是佛教便和中国的儒、道两教,鼎立而三,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寓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戏曲,必然受到佛教的影响。

二、 戏曲形式抒写佛学之旨

   佛教传入之初,受到了儒道两教的猛烈排斥。佛教为站稳脚跟,竭力与儒道两家的思想相适应,并用戏曲等形式来宣传教义,扩大影响面。

   戏曲是古已有之的艺术样式。(据卢前先生考证印度古居早于我国)因其有独特艺术功能,自然为佛教所用。

   这里摘录一段《目莲救母》即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目莲承佛威力,腾身向下,急如风箭,须臾之间,即至阿鼻地狱。空中见五十个牛头马面,罗刹夜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声如雷鸣,眼如电掣。向天曹当值,逢着目莲,遥报为灰尘处,和尚不闻阿鼻地狱,铁石过之皆得殃!”

   地狱为言何处在?西边怒涨黑烟中。目莲念佛若恒沙,地狱原来是我家。拭泪空中摇锡杖,鬼神当即倒如麻。白汗交流如雨湿,错迷不觉自嘘嗟。手中放却三梭棒,臂上遥抛六舌叉。如来遣我看慈母,阿鼻地狱救波叱。目莲不住腾身过,狱主相看不敢遮”。

   这里讲的是目莲自天而降地狱的一路所见情景,尤其详细地描写地狱。显然对人有劝勉警戒作用,作品宣传的思想及内容全都是佛家独有的。“佛”、“罗刹”、“和尚、“地狱”等等甚至连语言表达习惯也是佛教的。

   《劝善金科》也同样如此。其书凡例写道:源出“《目莲记》,《目莲记》则本之大藏中《盂兰盆经》。盖西域大目犍边事迹,而假借为唐李季事,牵连连及于颜鲁公司农辈,义在谈忠说孝。西天此土,前古后今,本同一揆,不必泥也。”

   这里作品的题材、内容、思想全是佛家的,作品中到处都是佛教的“天堂地狱”“人鬼混杂”等等。

   《归元镜》古杭极国嗣法妙门智达撰,原名《异方便净土传灯归元镜三祖实录》。作品思想在其序中直言不讳地:“欲使人人咸归净域。……本愿专在劝人念佛,戒杀茹斋,求生西方,以三祖作标谤,分分皆实义,皆真经真咒。真祖实事。”剧中旁白,也都是大藏经语录。

   还有《四面观音》也是出自《目莲救母》。内容是:观音知传达室罗卜往西天拜佛救母,变化为民间凡女,试探情魔,而罗卜不为色心所动,于是化出四面观音,叫他赶路。

   《享千秋》讲的也是佛、阿难、迦叶犯戒投胎之事,但内容荒唐不堪,可场面热闹非凡。

   所有这些,是典型的佛教戏曲。戏曲仅起载体作用,充其量只是佛教文学民间化通俗化而已

三、扩大了戏曲的题材范围

   佛教的传入,不仅在内容上丰富了中国的戏曲,就创作题材的范围而言,也大为扩大,许多佛教的题材都被借用,使戏曲更为斑谰。

   如“龙” 的题材,中国古代文学里的龙的故事和形象不是没有。“龙”的出现,莫先于《周易》,《周易》中的“龙”是象征性的,象征着人类最高的德怀,没有将它人类化,不是把它当动物看待。“帝舜的龙,非能变化者,被人豢养,其肉可食。”而佛教之龙,必属释迦牟尼的弟子之列,具有人性且超乎人类。有的人生离死别,喜怒哀乐,且又能呼风唤雨,天入地,无所不能。

   《张生煮海》便是借佛教龙创作而成的。书生张羽在石佛寺温习经史,到黄昏时分,颇感疲倦,在殿堂操琴弹弦。适逢东海龙王三女儿琼莲正在欣赏月色,听琴悦耳,便循声而来。听得芳心痴醉,推门而入。与经生几句攀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临别时琼莲以蛟绡为信物赠与张生。忽尔,张生不见琼莲,及觉迷路,卧于一山谷中。逢一道姑向他点明姑娘身份,并告来意。原来道姑乃奉东华上仙之命前来帮张羽成全好事,赠以银锅、金钱、铁勺等宝物,令用铁勺舀海水于银锅中煮金钱,锅中水浅,海水亦浅,可逼龙王嫁女。张生按法煮海水。不一会儿,整个大海成了沸水。龙王后来得知张生煮海是为娶琼莲,又见和生才华奇特,便答应在龙宫为两人成婚。婚宴上东华上仙前来道明:“张羽琼莲本是瑶池上的金童玉女,因有思凡之心,被败贬下界,而今夙债已还,重返天界。”话毕,张羽琼莲欢欣不已,拜别龙王,重回天宫。

   整个故事曲折动人,歌颂了人间美好而坚贞的爱情。这进而的龙超越了人性,不但入海如履平川,且还可以人龙成婚。同时又有人性。例如龙王先则听到龙女私定弹簧身,辱没门庭,暴跳如雷,后见张生才貌双全,顿生怜才之心,满口允诺。同时又有佛教内容,即使已经成仙上天,也不得犯戒棗思凡,否则遭果报棗被贬人间。更说“天堂”“夙债”等等。

   《柳毅传书》也是如此。柳毅赴京参考落第,回来时碰见一牧羊姑娘,柳毅很是同情。姑娘感激地告知身份及牧羊缘由。姑娘原本是洞庭湖龙王的龙女,嫁给泾河龙王之子为妻,因小龙王贪酒恋色,将姑娘赶出家们来牧羊。并恳求柳毅捎信给父母,意欲回父母身边/膛授之金钗及入海见父母的方法。柳毅果然依约到了龙宫。告知详情。龙王见女儿信,非常难过。刚遇钱塘火龙拜访,搭救女儿一事被后唐火龙得知。钱塘火龙径自点兵前去搭救。几番较量,得胜而归。洞庭龙王款待柳毅,并意欲将龙女许配柳毅。柳毅以救人不求图报婉拒,致洞庭龙更是敬佩其人品。临别,柳毅见龙女娇艳无比,不免又生悔意,被老龙王察觉。柳毅回家告诉母亲情由。母亲很高兴,工说为他已同范氏定了亲。结婚那天,柳毅见姑娘是龙女,更是喜从天降。原来龙王假扮范氏,使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