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佛教戏曲 >>

浅论佛教精神与戏剧的内在联系(3)

分享到: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戏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这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悲剧定义,关于“净化”一词,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进行了深入的解释,说“有些人受宗教狂热支配时,一听到宗教的乐调,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一种治疗和净化。”(注: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8页。)在西藏,有的喇嘛教徒叩着扑地长头,翻越千山万水,到拉萨圣地拜佛的宗教心理与亚里士多德的叙述完全一样。据《观无量寿佛经》载,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只要佛教徒认真、不断地念,不但到一定时候就可以见到佛的形相,而且可以体悟到诸佛如来皆唯心所现的大乘佛理,佛家的修炼,就是要达到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顿悟见性,实相涅盘。这在心理学上,与艺术思维的途径和方法,实在是有惊人的相似。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佛教精神与戏剧的内在联系,只是触及到了一个方面的问题。戏剧在中国宋元之际横空出世,作为一个果,事实上有它长期的、多方面的因,本文所阐述的,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在笔者看来确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我们研究中国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不揣浅陋,作了一些思考,恳请有关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