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散文(3)
时间:2007-10-16 20:23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作者:青平 点击: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文史家,他对中国佛教名刹古寺是不惜脚力尽行参访,然后写下经过和感受体验,其间表现出的思想深度和强闻博识不免使人读后惊叹,叹后又读。他在游历了大佛寺后写下的《大佛寺》,在描写了佛寺的构筑摆布后,他的体验是:“你是被围抱在神秘的伟大的空气中了。你将觉得你自己的空虚,你自己的渺小,你自己的无能力;在那里你是与不可知的运动、大自然、宇宙相遇了。你将茫然自失,你将不再嗤笑了。”他慨叹:“那些信仰者是有福了,呵,我们那些无信仰者,终将如浪子似的,似秋叶似的萎落飘流在外么?”于是,他带着“庄严的佛地送来的压迫”的心情去瞻仰了古佛,最后感叹:“呵,怕吃辣的人,尝到一点辣味已经足够了。”他的《大同》、《云冈》记载他游访佛教圣地的经过,所到之处,每一山、每一窟、每一洞、每一寺、每一龛都进行了详尽的描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熟悉文史之程度,让人折服。他是带着对祖国艺术文化宝库的无限珍爱和佛地的向往以及对佛教文化景观的仰视之情写了这么多优秀的散文的。
郁达夫少年时酷爱龚自珍诗,并由此接近禅学,曾被日本诗人誉为“仙佛才兼古亦稀”,其游记散文对佛教文化景观多有描绘,在他的《花坞》中,以清丽的笔触介绍描述花坞的得名及周围的景致,突出花坞的特色:“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堂错落。尼媪翩翩,更是花坞独有迷人风韵!”文中追叙十年前留给他很深印象的一位带发修行的老比丘尼,对她的洒脱、超俗的风度尤生敬心,念念不忘,说是“这老尼的风度,和这一次逛花坞的情趣,我在十年后的现在,还在津津地感到回味。”随后叹息十余年来的变革,花坞再不是处女时期的模样,她的神韵有所破坏。为此,他略表叹惋。不难看出,郁达夫追求寻觅的理想的洁净之地该是一番什么境地。
注:
〔1〕《菩提心语——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散文》,谭桂林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版。
(原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 作者系西南民族学院预科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