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03年1月2004年6月,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西方邪教比较研究”(02JK022)。
9、2003年5月2006年12月,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华大藏经点校工程”(02@ZH002)(初期投资150万元)。
10、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主持科技部重大项目 “西北人文资源数据库”的一级子项目“宗教人文资源数据库”。
11、2002年8月至2003年12月,承担台湾慈光禅学研究所委托项目“当代台湾的佛教学术研究”。
12、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主持西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古都长安与中国文化史上的‘金刚经现象’”(99NW07)。
13、1998年12月至2000年7月,主持西北大学跨世纪人才资助项目“观音文化研究”。
14、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主持并完成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陕西佛教的历史遗存及其开发利用”。
15、1996年参加过法门寺地宫、大唐芙蓉圆宗教文化区等历史文化类项目的设计论证。
16、1994年3月至1995年8月,参加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合作项目“陕西穆斯林社区文化研究”。
科研成果:
论文:(截止2006年)
2、《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合著),《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6月。
3、《普贤十大行愿的基本结构及其现代意义》,《普贤信仰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11月。
4、《论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5、《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领域和途径》,《中国宗教》2006年第11期。
6、《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7、《楚山绍奇禅师念佛禅的基本特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8、《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述析》,《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03-2004年)》,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4月;
9、《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5期即刊;
10、《论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最初形态》,《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3期;
11、《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2、《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哲学研究》2005年第7期;
13、《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中国宗教》2005年第6期;
14、《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十大影响》,《中国宗教》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