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造像 >> 其他 >>

阿嵯耶观音造型艺术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

分享到:


  二、阿嵯耶观音造像的来源

  有关阿嵯耶观音造像的来源,Chapin博士在她的《云南的观音像》一文中首先提出阿嵯耶观音造型与帕拉和室利佛逝的风格类似。3李玉珉先生在对阿嵯耶观音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之后认为:帕拉和室利佛逝的影响是存在的的,但阿嵯耶观音与中南半岛泰国、占婆、柬埔寨的造型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南半岛对大理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1我国第一个在印度获得佛教考古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北京大学考古系李崇峰博士曾直言:“云南的阿嵯耶观音像来自东南亚,印度古代没有这样的观音菩萨像。”2 美国学者Snellgroved也指出:“8-9世纪印度观音的造型风格和影响普遍存在于整个东南亚,特别是泰国南部半岛,而这些地区的印度风格的观音像远传至云南。”3前人的这些研究已经告诉我们阿嵯耶观音与东南亚的观音有直接的关系!

  1.东南亚的观音造型特点

  7-10世纪是东南亚观音信仰的兴盛时期,在东南亚各国涌现出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观音造像,其造型精美,技艺高超者堪称东南亚佛教艺术之杰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东南亚观音的造型,主要受到印度笈多和帕拉风格的深刻影响,笈多和帕拉造型中所具有的,如高大圆筒形状的发髻冠、化佛、纤细修长的体形、裸露上身、披鹿皮、手印、持物、饰物式样及装饰风格、服装、跣足等等,在堕罗钵底、占婆、室里察呾罗、马来群岛和柬埔寨的观音像中有着显著的反映。其中尤其是纤细修长的体形主要完全是受帕拉风格的影响,这在堕罗钵底和占婆的观音像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虽然有着共同的印度艺术因素,但是,东南亚各国的观音造型,由于时代风格、审美趣味的不同,使观音造像审美风格发生变异,各有特点,形成了堕罗钵底、高棉、占婆、室利佛逝等不同风格的观音像。如堕罗钵底风格的观音像在保持后笈多和帕拉细长的体形同时,其立势像的姿势与印度传统常用的婀娜多姿的三道弯式相对立,变为挺然直立,像树干一样坚硬有力的姿势。这一风格的观音像在东南亚各国之间相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它地方纷纷仿效,成为一时之风气。尤其是占婆观音造像,在体形,面貌、发髻冠、发式、装饰等方面可以看到与堕罗钵底相同的风格。而最显著的特征则是各国观音的面貌已由当地人的面貌代替了最初的印度人模样,这也是东南亚佛教艺术民族化、世俗化的一种表现。

  观音造型艺术的源头在印度,东南亚观音造型在观念、造型及艺术表现风格等方面都深受印度佛教艺术传统的影响,使东南亚各国众多的观音造型既共同处在印度模式的统一之中,又发挥出本地的传统特色,于统一之中彰显个性。

  2.阿嵯耶观音与东南亚观音的造型与风格之比较

  (1)体态特征  阿嵯耶观音体形为正面直立,宽肩细腰,收臀;身躯纤细修长、挺然秀丽,扁平;高大的发髻冠,身着带褶长裙;双臂均戴三角形花纹雕饰臂钏。宽肩细腰、纤细修长是后笈多和帕拉的典型风格,这种风格流传甚广,在尼泊尔、西藏、马来半岛包括爪哇及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特别是在泰国南部半岛地区以及堕罗钵底、前吴哥柬埔寨、占婆都极为盛行。阿嵯耶观音的这种体形与帕拉、尼泊尔的造型很相似,但与东南亚的观音整体造型相比较,我们认为他的造型和风格更与东南亚的观音相仿。阿嵯耶观音两腿正面板直,姿态挺然纤丽,这属于堕罗钵底风格,高棉、占婆、马来半岛、室利佛逝的观音像都受到堕罗钵底这一模式的极大影响,尤其是占婆所受的影响最大,其观音像中使用这种形式最多,1堕罗钵底式板直挺立的观音像十分流行于东南亚,成为东南亚一种很普通的观音造型模式,2阿嵯耶观音宽肩细腰、纤细挺立的姿态也完全与这种模式一致。

  (2)头饰  阿嵯耶观音的头饰为高大的圆筒形发髻,非常精美,发辫垂在两肩,风格写实,形状与东南亚普遍流行的发髻冠相似:头发向上高高隆起成为一个很大的发髻,然后用带子束紧,剩余的头发有的编成辫子呈环形盘绕在头上,而更长的头发则在头的两侧梳成环形辫子垂落在双肩。类似的发髻冠出现在室利佛逝、马来半岛、堕罗钵底、和占婆的观音像中。而阿嵯耶观音的发髻冠在造型、结构、风格方面非常接近占婆样式,整个发髻冠比较朴素,没有其它装饰。

  (3) 手势和持物   阿嵯耶观音右手曲举在胸前,大拇指捻食指,很像是作说法印,手腕上有一串念珠;左手置于臀部,掌心向前,手指弯曲。阿嵯耶观音右手手势念珠的放置位置与与柬埔寨的类似的观音像完全一致,阿嵯耶观音右手应该是持念珠的手势,而不是作说法印。与阿嵯耶观音相同的柬埔寨的观音最多的是使用念珠与水瓶相配,根据阿嵯耶观音右手势及腕上的一串念珠与柬埔寨的相同这一点来判断,我们认为阿嵯耶观音的左手原本也是与柬埔寨的一样持水瓶,而不是莲花。

  (4)装饰物  阿嵯耶观音像的装饰物很丰富,有王冠、耳环、颈饰、臂钏、腰带及腹饰等。其王冠形状为宽薄带,上有三朵三角形花纹图案,耳环为倒垂的莲蕾状,颈饰式样为联珠纹链,下有一条宽扁的刻有花纹或者是卷叶纹的半圆(或者是新月形)形饰带, 臂钏样式为宽薄的联珠带上装饰着三角形花纹图案,戴在手臂最上端,紧靠肩膀。阿嵯耶观音的腰带为扁薄形,上点缀着一排花朵;腹饰也是薄带状,由几条细线表示,带子末端在腹前结成一个带褶的十字形图案,然后用一个镶嵌着珠宝的圆形花纹饰物固定起来。比较起来这些装饰物的形式与风格与占婆观音造像中常见的风格几乎一致。

  (5)服装  阿嵯耶观音上身裸露,没有堕罗钵底、马来半岛和室利佛逝观音像中的圣线、鹿皮和虎皮,风格与占婆相近。

  下装为垂至足踝、紧贴身体、有褶纹的长裙,长裙下摆外展呈角状,裙子由镶嵌着珠宝的十字花形固定着。褶纹有两种,一种是细密的竖线条,分布在裙子两侧和两腿中间;另一种是在紧贴两腿的部分,有对称的平行下垂的U型粗线条,两种线条均采用阴刻手法,线条简洁流利。这种装束的长裙源自南印度巴列维艺术,在东南亚的堕罗钵底、柬埔寨、占婆、马来半岛和室利佛逝各国的雕像中频繁出现。

  (6)面貌   阿嵯耶观音面部特征具有一些中南半岛雕刻特色,如额头方阔,弓形的眉毛隆起几乎相连,中央有白毫,上眼睑下垂仿佛闭着眼睛,鼻子略扁,嘴形宽阔,嘴唇丰厚带着微笑,下颚饱满,这些特征与许多泰国、占婆和柬埔寨的造型近似。

  通过从图像学上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阿嵯耶观音造像与东南亚造型风格十分相似,它来源于东南亚,这就是两者在形制、体型、头饰、发型、装饰、装束、手势等方面存在相当多共性的原因。尽管在东南亚没有一尊观音像与阿嵯耶观音像完全一样,然而,在整个造型模式和风格上,阿嵯耶观音像都能在东南亚风格的观音中找到对应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头饰、装饰和服装细节方面与占婆观音像的共同点更多、更明显,占婆特色十分突出。因此,可以明确的是阿嵯耶观音造型显然是属于东南亚系统中占婆风格的观音造型,其原型极有可能就是从占婆被带到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