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严 经(4)
时间:2008-01-08 07:34来源:中华佛教在线作者:佚名 点击:
二六、《寿命品》(卷二十九) 三一、《寿量品》(卷四十五)
二七、《菩萨住处品》(卷二十九) 三二、《诸菩萨住处品》(卷四十五)
二八、《佛不思议法品》(卷三十至三十一) 三三、《佛不思议法品》(卷四十六至四十品)
二九、《如来相海品》(卷三十二) 三四、《如来十身相海品》(卷四十八)
三十、《佛小相光明功德品》(卷三十二) 三五、《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卷四十八)
三一、《普贤菩萨行品》(卷三十三) 三六、《普贤行品》(卷四十九)
三二、《宝王如来性起品》(卷三十三至三十六) 三七、《如来出现品》(卷五十至五十二)
三三、《离世间品》(卷三十六至四十三) 三八、《离世间品》(卷五十三至五十九)
三四、《入法界品》(卷四十四至六十) 三九、《入法界品》(卷六十至八十)
从新译本译出以后,八世纪以来汉地的华严学者大都依据新经讲习疏释。但
在新译本出现以前,就连唐贤首(法藏)的讲疏还都一般依据晋译六十卷本。因
此对于本经的文义,在有名的贤首《探玄记》(卷二)和《文义纲目》中,即依
旧译本将全经判为五分:一、教起因缘分(旧《世间净眼品》),这就是全经的
序分。
二、拳果劝乐生信分(旧《卢舍那佛品》)显示舍那佛的果德和他过去的因
行,劝令生信。三、修因契果生解分(旧《如来名号品》至《宝王如来性起品》
三十品),显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因行和所契的佛果,为令生
解。四、托法进修成行分(旧《离世间品》),显示依诸菩萨行法,从事进修,
成菩萨行。五、依人入证成德分(旧《入法界品》),显示由于善知识的教导,
证入法界,成就果德。又分科此经的内容为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旧《卢舍
那佛品》),二、差别因果(旧《如来名号品》至《菩萨住处品》二十五品是差
别因,《佛不思议法品》至《佛小相光明功德品》三品是差别果),三、平等因
果(旧《普贤菩萨行品》是平等因,《宝王如来性起品》是平等果),四、成行
因果(旧《离世间品》),五、证入因果(旧《入法界品》)。嗣后清凉《华严
经疏》(卷四),也沿用这五分说和五因果说来分摄新译八十卷经三十九品的文
义。而这样的分科也就成为古今贤首宗师解说此经的通论。
又古今疏家也同样以序、正宗、流通三分科判此经。即一般都以初品为序分,
《卢舍那佛品》(新《如来现相品》)以下为正宗分。流通分在古时有多种异说:
如北魏慧光以《入法界品》为流通分;隋慧远以《入法界品》内的善财童子以下
属流通分;隋灵裕以《入法界品》最后的偈颂为流通分;还有人说以末后二偈为
流通分;还有人说此经还未来尽,因而没有流通分;还有人说以其他的眷属经为
此经的流通分;还有人说此经说法无尽无休,所以没有流通分。唐清凉(澄观)
在他撰的《华严经疏》中认为慧远所说最为合理(《华严经疏》卷四),因而以
《法界品》内的善财童子以下为流通分的三分说,也成为后来贤首宗师解说此经
的通论。关于此经的宗趣,古来也有各样不同的见解:如齐昙衍说此经是以无碍
法界为宗,隋灵裕说此经是以甚深法界心境为宗,还有人说此经是以缘起为宗,
还有人说此经是以唯识为宗,唐敏(法敏)、印(?)二师说此经是以因果为宗,
隋慧远说此经是以华严三昧为宗,隋达摩笈多说此经是以观行为宗,还有人说此
经是以海印三昧为宗,北魏慧光说此经是以因果理实为宗。唐贤首(法藏)依慧
光说加以充实,即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此经的宗趣(清凉《华严经疏》卷三),
这也成为后来贤首宗师对于此经的共同见解。
此经的义理,为古今佛教学人所一致尊重。从南北朝以来,以判教著称的江
南三家都将此经判为顿教,而以其他经典判为渐教或不定教。其时北方七家判教
的步调虽参差各不相同,但也以此经判为诸教中最高的圆教或顿教、真宗、法界
宗等。此后隋吉藏立三转法车仑,以此经为根本法车仑;天台智顗立化仪四教,以此
经列为顿教,又立化法四教,以此经列为别兼圆教;唐窥基立三时教,以此经为
中道教;贤首宗师则以此经判为五教中的一乘圆教,或十宗中的圆明具德宗。都
显示此经在佛教中向来被认为是最圆顿的经教。
关于此经古来传播的情形,相传佛灭度后,此经在印度曾经隐没,后龙树菩
萨弘扬大乘,便将它流传于世。龙树还造出《大不思议论》十万偈以解释此经,
现行汉译的《十住毗婆娑论》十六卷,便是该论的一部分,为此经《十地品》中
初二地的解说。在这以后,世亲菩萨也依此经《十地品》造出《十地经论》,发
挥了《华严》的要义,金刚军、坚慧、日成、释慧诸论师又各造出了《十地经论》
的解释(日成、释慧两释现存有藏文译本),可以想见此经在古代印度曾经部分
流行一时。至于全经在当时当地流传的情形不详。
从后汉以来,此经的别行本在中国虽陆续译出不少,但它的传弘还不见兴盛。
到了东晋佛驮跋陀罗的六十卷本译出以来,此经才受到汉地佛教学人的重视,对
它传诵、讲习乃至疏释的情形也渐行热烈。如最初参与此经译场的法业,曾亲承
佛驮跋陀罗的口义而撰成《义记》二卷;随后刘宋求那跋陀罗曾讲解过此经多次,
北齐玄畅更对此经随章逐句畅加
疏讲。北魏勒那摩提也曾弘讲此经,又刘谦之精研此经,制《华严论》六百
卷。这时菩提流支又译出了《十地经论》,由于《地论》的弘通,此经更得到相
应的发扬,地论师慧光又撰制了此经的《广疏》和《略疏》(现存一卷),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