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学教育 >> 港台佛学教育 >>

佛法、生命与教育(2)

分享到:

衍生任何果报。

佛陀解说的缘起法,不单是解释事物出现的法则,亦同样是解说“人”和“众生”生起和运
作的法则。“心”,犹如种子,就是断定我们未来的因,而身体和世上万物,都是我们出现
的助缘。若“心”清净祥和,果报亦安乐自在;若“心”无知沉迷,果报亦无奈痛苦。

缘起的生命意义
至于寻找生命意义,本来就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灵性需要。若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Maslo
w's need hierarchy theory) ,应归入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
ed)。这比较高层次的需要,未必是每个人都有,亦未必有其实用性。很多人,包括年轻的
自己,当还未萌生寻找生命的意义之前,也能活得开心快乐。同时,这样比较抽象的理念,
往往未能契应到年轻人的心理发展和需要。所以,在谈到意义感时,是应该带领和引发同学
在生活中的事物,寻找意义和培养出正面的态度,懂得欣赏、珍惜和感恩,而不是高谈生命
本身的意义是这、是那。

其实,意义和态度是主观的,是源自一个人内心的意趣和偏好。某甲能于金钱名利寻找到意
义,某乙能于青灯照卷,红霞晚风活得到安乐。所以在带领和引导同学寻找意义感时,是应
该有些准则和理论依据。若依佛陀的教导,以缘起法为依,我们不难见到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大自然的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而确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需要,以及“自利利
他”的重要。同时间,缘起法亦带出了缘聚而生,缘散而灭的事实,与及佛陀叮咛的教?导
——?人生难得,理应珍惜生命,与及诸行无常,放下便能自在的生命态度。

从以上对佛学与生命教育的讨论,我们可得出,在认识生命和培养意义感的生命教育课程里
,都可以于佛法的根本义理——缘起法扣上关系,及以佛法的道德标准——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和自利利他的理想为生命教育的骨干,令生命教育更实用和稳当。
台湾的经验

台湾在生命教育的推行和研究,是比较有前瞻和有决心的。在落实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其中

为成功的有台中市晓明女中学的钱永镇老师。他指出生命教育应包含四个目的:认识生命、
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钱永镇(1998)如何推广生命教育理论篇,收录于台湾省八十七学年度高中高职中心学校
暨辅导团推广生命教育研习会手册。

。这四个目的,与安东
诺维斯基提出“条理感”的三个组件——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和意义感是有共通的地方。
例如,认识生命就是增加理解能力,而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都可归纳于意义感。
当一个人能懂得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自然就能为生命赋予意义,或因为已能在
生命寻找到意义,而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我们若把安东诺维斯基提出“条理感”的三个组件——理解能力、处理能
力和意义感,钱永镇提出的: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与佛学贯通起
来,包含于一套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应该合理、有根据和有其实用性。因为若能提高同
学的“条理感”,则能提高他们面对压力的能耐;若能达到钱永镇的四个目的,自然亦能引
发同学对生命的热诚和参与,若真的要做到以上两点,那就不能离开佛法的真实,及与其修
行的理论和依据。

因此“缘起之生命教育”就是以“条理感”的三个组件为轮廓,佛法为理论的根本,与及生
命教育的四个目的为目的之生命教育方案。

认识生命
见生命的缘起,见无我,见无尽的可能:
在认识生命的过程,同学应了解到生命之所以能够出现,是要依靠众多的因缘条件。既然是
依靠因缘条件而出现,当条件转变,生命便随之而转变,本来就无一实好实坏的人或我。既
然无实的我,生命自然有无尽的可能,只要有因缘,什么都可能成就。

见因果之关系,见心之主导、心之重要:
缘起法的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就是因果的关系。苹果种子
,在适当的助缘之下,是会孕育出苹果树,亦只能孕育出苹果树。事情的出现,不是偶然、
并非无缘无故,亦不是由一神主宰。只要有因有缘,事情就会现生。
在缘起和因果法则之下,“心”,作为我们思想行为之原动力,是有其主导作用。若心是清
净和觉醒,随之而来的果报自然是安乐和幸福;若心是污染和沉迷,随之而来的果报自然是
痛苦和无奈。因此,在了解和认识生命,对心的了解和关怀是非常重要。

意义感
从缘起,见缘生的微妙,欣赏赞叹:
从观察生命的缘起,我们能见到生命从无到有,从空而生的微妙和珍贵。生命的出现是难能
可贵,人生更是稀有难求,应多欣赏和随喜赞叹。

从缘起,见无常,懂得珍惜和放下:
从观察生命的缘起,我们亦能见到生命的无常和不稳定。是故我们应该珍惜现前的因缘条件
,及与生命提供给我们种种的学习机会,成长、分享和创造的可能。但是,我们还应学到接
受事实,学到放下,因为一切都会随因缘改变而消逝。好的事情会成为过去,坏的事亦会成
为历史。

从缘起,见众缘的重要,心怀感恩:
从观察生命的缘起,我们亦能见到生命的出现,是凭借众多因缘条件而成。因此对支持生命
的众多因缘,我们是应该心怀感恩,如经中常说到佛弟子应报四恩:父母恩、佛恩、师长恩
、众生恩。

从缘起,见因缘相依,懂得合作、布施和分享:
从观察生命的缘起,见到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以应该互相支持和合作。帮助别人,实
则是帮助自己;成就自己,往往也离不开帮助他人。在此因缘相依而成的世界,是不可能罔
顾他人单求自利,而指望有大成就的。因此菩萨能依缘起法,见无我而除去私心,见众生苦
而生同体大悲之心,广行布施之道。

处理生命
为了培植良好的条件,让吉祥的事能成就,为了去除坏的因素,令痛苦的事情难以出现,我
们应该养成有规矩、有尺度的生活习惯,并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行为的准则。
一切都是依仗因缘条件而生,所以培植条件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必经过程。但是,若然生活无
规矩,无尺度,只随外境任意妄为,则无可能培植到适当的因缘条件来成就理想。反之,若
能依愿望,一心坚持去培育适当的因缘条件,什么事情都能够成就。为了成就理想,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