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如斯里兰卡的僧人一向有注重学习教义的传统。西藏对僧人的教育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训练体系,传统上他们要经过几十年的学习、辩论等训练。
中国古代的祖师如智顗、玄奘大师无一不是精通佛教大小乘教义,而后创立宗派的。禅宗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论》强调入道要从学习教理开始。六 祖慧能大师的观自性而悟道,有「不依文字」说,但他的前提是修行者的心必须正确地理解经典的意思。现今人们错误地认为禅宗是不依文字的,而这种错误的观念 已深植人心,对中国佛教多少启了消极的作用。
近代,中国有太虚大师提倡僧伽教育,倡办佛学院,推动国际交流,才使中国佛教走上了复兴之路。
面对众多的宗派,我们只有对各个传统、宗派有所认识,只有系统地掌握佛教各个宗派的教义后,才能真正地理解佛陀的教义。如果只注重单一传统 的学习,对其他的传统一无所知,就免不了产生错误(印顺导师如是说)。如果执着地认为自己的传统光芒万丈,其它的传统漆黑一片、一无是处,这不是认识真理 的前提。所以,年青的僧侣们应无畏艰苦,学习佛教各宗派的教义。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艰苦」可言,如果佛法真理是甘露,学习佛法应该是「甜蜜」的。
现在,强调不分传统、宗派的佛学院很少。南传佛教国家虽然强调教育,但他们只限于他们的传统,往往对藏、汉佛教一无所知,边见丛生。藏传、汉传佛教虽然在 教理上有认同的地方,但缺少交流。最理想的僧伽教育,应是不分传统、派别,注重教育的系统化。在泰国的国际佛教大学正是本着此宗旨,让各个传统的佛教徒有 机会能在一起学习、交流。
国际佛教大学的特点
国际佛教大学作为研究佛学的高级学府,有如下的特点:
1. 她是一个没有宗派分别、多元、全方位的佛教学术研究机构。
2. 她是一个可以用中、英文选修,具有世界性的学院。
3. 她是在泰国教育部直接管辖下并受其承认的,一个具有现代性及学术性的研究机构。
4. 她是一个师生全寄宿的学院,不同文化和传统的师生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5. 注重佛教传统价值,每天实践修行。
结构上国际佛教大学有俩个部分:寺院和学院,寺院负责住众宗教活动,学院由学术研究部、行政部、教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构成,负责每天的教学和行政工作。
佛教国际大学的宗旨
(1)尊重佛教传统中的宗派教义,提供同等机缘于各个宗派的佛教课程在大学里传播,倡导诸法同源,共扬佛陀正法。
(2)重视与依循科学性、理性与最先进的学术研究方式,使学生在学术上有卓越表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宗教情操。
(3)以国际语文即英文和中文为授课的媒介语文,掌握与研究(巴利文、梵文、汉文以及藏文的)佛教经典,学知达义,彰现佛法奥义。
佛教国际大学的目标
1. 不局限于传统宗派的教育观点,提供完整又深广的佛教研究。
2. 以佛法为根本,洞悉及提倡各佛教宗派的思想与传统文化。
3. 成为国际性的佛教文化的中心,塑造机缘供佛教三大体系互相交流与认识。
4. 通过双联课程学术交流与学者交换计划,促进泰国与国外的佛教研究单位的关系。
5. 举办国际性质的学术发表会、座谈会和专题探讨会,并赞助出版有关佛教研究和发扬佛教的资料。
6. 培训比丘与比丘尼成为成功的弘法人员,通过最先进的电子和印刷传播工具,以弘扬永恒性、普及性与必然性的佛法。
7. 向世界倡导佛教的道德观与文化价值观,显示佛教社会哲学的意义和正当性乃是全球化的人文发展基础。
8. 通过课程研究以及实际的训练,鼓吹和支助佛教社会服务。
弘法人才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佛教事业在社会的地位与作用。有的学生掌握佛教知识十分丰富,但缺乏宗教情操的修持; 有的修行很好但不能深入浅出表达佛法妙义; 有的能行亦能说但不善于招揽人才和组织管理。所以培养21世纪的弘法人才,应该着重综合性的训练和具有国际性视野以及长远的眼光,还要能深入研究,知行合 一,才能成为当代的法门龙象,荷担起化世导俗的如来家业。以下是加拿大达义法师对于如何培养合格的弘法人才所提出的条件:[1]
第一,佛教院校要有严谨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第二,要有高素质的老师激发学生为法忘躯的使命感;
第三,掌握现代科技器材教学是佛教现代化的开始;
第四,教材课本的选择不要离开佛陀观机逗教的教学特点;
第五,精通多种语言包括英文是佛法国际化必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