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学教育 >> 国外佛学教育 >>

佛教教育未来展望

分享到:
   僧伽教育以戒、定、慧三学为基础。佛陀的教导主要保存在律藏、经藏和论藏中,佛陀最基本的思想精神则在律藏和经藏中。对戒律和禅定的教育,应以律和经为 依据,他们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去改变它的内容。不过,对于智慧 (般若prajna) 的教育,则应从论藏中着手,「论」是历代祖师们对于经和律的解释。
  我们过去的祖师,根据时代的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善巧地去解释佛陀教义,去接引众生。其实,佛陀自己也是非常讲究方法的,比如《种德经》 (《长阿含经》卷15)里,佛对婆罗门种德和他的五百弟子,一开始佛并没有讲佛法,而是问种德:「作为一个婆罗门要具备那些条件?」 种德作为一个婆罗门长老,当然乐意回答有关婆罗门的问题,这也是他的专长。而且种德心生感激,因为当着五百弟子的面,佛没有为难他。在佛陀启发性地问话 下,最终种德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婆罗门的最基本的条件是:戒和慧。如是,佛陀说比丘的基本条件也是戒和慧,并顺势解释戒和慧。这样就无形地感化了婆罗门,最 终,种德和他的五百弟子都皈依了佛陀。
  古代道安法师提倡沙门随释姓,百丈立清规,天台智者大师设立各种忏法,乃至近代的虚云禅师提倡「参话头」,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创办佛学院无不是随机应教,方便摄受。
  现代台湾和泰国有很多卫星电视,一些法师的VCD 也是一成功的实例。但,专弘一宗,或专弘一派,观念有点狭隘。对于现代的年青人来说,内容要多元。我们在泰国成立的国际佛教大学,就是一个多元,而不分宗派的大学。
1. 一个多元的、不分宗派、全方位的佛教教育:国际佛教大学
  佛陀在世的时候,弟子们围绕在佛的身边,聆听教法,遵行佛的教导,修行而证果位者举不胜举;现在,佛陀离我们久远,佛教派别、传统可谓不计其数!面对众多的宗派,真有茫然之叹。此时,作为出家人的你我,该怎么办呢?

南传上座部如斯里兰卡的僧人一向有注重学习教义的传统。西藏对僧人的教育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训练体系,传统上他们要经过几十年的学习、辩论等训练。
  中国古代的祖师如智顗、玄奘大师无一不是精通佛教大小乘教义,而后创立宗派的。禅宗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论》强调入道要从学习教理开始。六 祖慧能大师的观自性而悟道,有「不依文字」说,但他的前提是修行者的心必须正确地理解经典的意思。现今人们错误地认为禅宗是不依文字的,而这种错误的观念 已深植人心,对中国佛教多少启了消极的作用。
  近代,中国有太虚大师提倡僧伽教育,倡办佛学院,推动国际交流,才使中国佛教走上了复兴之路。
  面对众多的宗派,我们只有对各个传统、宗派有所认识,只有系统地掌握佛教各个宗派的教义后,才能真正地理解佛陀的教义。如果只注重单一传统 的学习,对其他的传统一无所知,就免不了产生错误(印顺导师如是说)。如果执着地认为自己的传统光芒万丈,其它的传统漆黑一片、一无是处,这不是认识真理 的前提。所以,年青的僧侣们应无畏艰苦,学习佛教各宗派的教义。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艰苦」可言,如果佛法真理是甘露,学习佛法应该是「甜蜜」的。
现在,强调不分传统、宗派的佛学院很少。南传佛教国家虽然强调教育,但他们只限于他们的传统,往往对藏、汉佛教一无所知,边见丛生。藏传、汉传佛教虽然在 教理上有认同的地方,但缺少交流。最理想的僧伽教育,应是不分传统、派别,注重教育的系统化。在泰国的国际佛教大学正是本着此宗旨,让各个传统的佛教徒有 机会能在一起学习、交流。
国际佛教大学的特点
国际佛教大学作为研究佛学的高级学府,有如下的特点:
  1. 她是一个没有宗派分别、多元、全方位的佛教学术研究机构。
  2. 她是一个可以用中、英文选修,具有世界性的学院。
  3. 她是在泰国教育部直接管辖下并受其承认的,一个具有现代性及学术性的研究机构。
  4. 她是一个师生全寄宿的学院,不同文化和传统的师生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5. 注重佛教传统价值,每天实践修行。
结构上国际佛教大学有俩个部分:寺院和学院,寺院负责住众宗教活动,学院由学术研究部、行政部、教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构成,负责每天的教学和行政工作。

佛教国际大学的宗旨
  (1)尊重佛教传统中的宗派教义,提供同等机缘于各个宗派的佛教课程在大学里传播,倡导诸法同源,共扬佛陀正法。
  (2)重视与依循科学性、理性与最先进的学术研究方式,使学生在学术上有卓越表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宗教情操。
  (3)以国际语文即英文和中文为授课的媒介语文,掌握与研究(巴利文、梵文、汉文以及藏文的)佛教经典,学知达义,彰现佛法奥义。
佛教国际大学的目标
  1. 不局限于传统宗派的教育观点,提供完整又深广的佛教研究。
  2. 以佛法为根本,洞悉及提倡各佛教宗派的思想与传统文化。
  3. 成为国际性的佛教文化的中心,塑造机缘供佛教三大体系互相交流与认识。
  4. 通过双联课程学术交流与学者交换计划,促进泰国与国外的佛教研究单位的关系。
  5. 举办国际性质的学术发表会、座谈会和专题探讨会,并赞助出版有关佛教研究和发扬佛教的资料。
  6. 培训比丘与比丘尼成为成功的弘法人员,通过最先进的电子和印刷传播工具,以弘扬永恒性、普及性与必然性的佛法。
  7. 向世界倡导佛教的道德观与文化价值观,显示佛教社会哲学的意义和正当性乃是全球化的人文发展基础。
  8. 通过课程研究以及实际的训练,鼓吹和支助佛教社会服务。
弘法人才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佛教事业在社会的地位与作用。有的学生掌握佛教知识十分丰富,但缺乏宗教情操的修持; 有的修行很好但不能深入浅出表达佛法妙义; 有的能行亦能说但不善于招揽人才和组织管理。所以培养21世纪的弘法人才,应该着重综合性的训练和具有国际性视野以及长远的眼光,还要能深入研究,知行合 一,才能成为当代的法门龙象,荷担起化世导俗的如来家业。以下是加拿大达义法师对于如何培养合格的弘法人才所提出的条件:[1]
  第一,佛教院校要有严谨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第二,要有高素质的老师激发学生为法忘躯的使命感;
  第三,掌握现代科技器材教学是佛教现代化的开始;
  第四,教材课本的选择不要离开佛陀观机逗教的教学特点;
  第五,精通多种语言包括英文是佛法国际化必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