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生正见的树立
佛法以八正道为趣向解脱的不二中道,八正道的第一个是正见。正见从哪里来的呢?经论中告诉我们,通过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树立正见。正见是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正见是正确的人生观念。
佛教发展过程中,大小乘各宗各派都有自己的正见,如《阿含经》讲苦、空、无常、无我,声闻学者从苦、空、无常、无我去看世界,从苦、空、无常、无我的修行中得解脱;大乘的中观学者有中观见,从中观见去认识世界,从中观见修行得以解脱;唯识学者有唯识见,从唯识见认识世界,从唯识见修行得以解脱。
眼下各个佛学院,开设的佛学课程,虽然很全面,大小乘各宗各派,似乎都有涉及。任课的老师,多数并非专宗学者,对某个宗派有着很深的见地。学生几年学下来,总体上的效果是,除了一大堆由死记硬背得来的分数,还有一些支离破碎的佛学知识。对佛法的一些基本知见,如缘起、因果、苦、空、无常、无我等,都没有办法准确的把握。
有些学员虽然也能在佛学理论上,讲的头头是道,但也只是停留在哲学般的思考上,只是一种佛学的知识。没有去考虑要让这些知识,和自己的人生发生关系。他们虽然学的很多佛学知识,但对自己的生命依然很无知,而自己的人生丝毫也没有得到改善,这是佛学教育中的一种失败。
学佛是为了做人。什么是佛法?为什么要学佛法?这是做为学佛者首先应该知道的事。如果一个人是带着人生的困惑去学佛,本着为究竟解决生命痛苦的问题去学佛。有着这样明确的学佛目的,那他在闻思经论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结合实际的人生。佛法的正见,就是人生的正见。把佛法的正见,变为人生的正见,这需要有一个如理思维的过程。
作为佛学院的教学,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实人生存在的问题。比如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是什么?佛法怎么看命运?佛法对人类的心理建设?佛教的慈善思想?佛教的环保思想?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佛法对人生痛苦的解决等。
脱离实际的理论,永远是枯燥的。在目前僧教育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许多学员刚进入佛学院的时候,信心道念都非常坚固,但在佛学院几年学习下来,信仰淡化,道心退堕,甚至返俗,走向社会。以至佛学院的名声越来越差。难怪教界有很多老和尚不敢把自己的宝贝徒儿,送去上佛学院,怕变坏了。
能把佛法结合现实人生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佛法对人生的重要性。人如果傻一些,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倒也没什么?可就有一些不安份的家伙,说什么没有思考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于是有些智商稍微高一些的人,就在那里胡思乱想起吃饭以外的事,这一想问题就来了。
可有了问题,就要寻找答案,这下惨了,翻遍古今中外的许多书籍,都难以得到圆满的回答。也因为有了这些问题,你才会发现佛法的不共与殊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不对佛法猛生信心吗?
参与一些弘法和慈善的活动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似乎是一种乖学生的表现。可是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书呆子,不会做人处世,对社会大众的疾苦漠不关心,那能算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吗?
这里我想起了《普贤行愿品》中一段让我每次念起来都会感动的话:“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生命的感动,生命会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感动呢?一个人带着困惑和痛苦,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的活着。读万卷书,踏遍千山万水,上下求索,寻师访道,总是不得要领。有一天他接触到佛法。听了佛陀的开示,解开他心中多年的困惑,给他的人生找到了价值和究竟的归宿,他能不感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