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学教育 >> 教內佛学教育 >>

新世纪的佛教教育(2)

分享到: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为了实现中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制定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献。虽然这一文献是面对普通的社会教育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然而我想,不仅它的基本精神对佛教教育也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它的某些条文内容、提倡的做法对制定新世纪佛教教育整体规划也有启示作用。例如其中提出,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应“深化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要求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新的课程;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继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广义理想教育,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实施劳动技能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美育的素质教育;努力建成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学科;加强科研工作,重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加快高等教育体系改革步伐,继续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实现由中央与省级两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教育体制……。
  结合佛教教育来说,难道在新世纪不应当在认真总结原有的教育体制和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谨慎的改革,完善已有的佛教教育体制,改进佛教教育吗?不应当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各种知识技能和活动能力,能够在未来自己的教务工作中为推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实践中,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吗?不应当提高佛教院校教师的文化的道德的整体素质,以利于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佛教人才做出出色的成绩吗?不应当在各级佛教院校实施德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广义理想教育,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教育,以推进僧众道德、风尚的提高,加强佛教自身的建设吗?不应当通过考查筛选,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一流佛教院校吗?不应当增进国际佛教学术交流,培养能够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佛学研究接轨的高层次的学僧吗?不应当积极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办好佛教院校吗?……当然不是。这些“不”字皆是假设,一个也不能成立。中国佛教界完全可以借鉴国家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且站在国家的宗教教育事业的长远的整体的高度,制定自己新世纪的佛教教育规划,为进一步发展带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教育事业,培养爱国、爱教,德才兼备的新的佛教人才做出成绩。
三、关于改进佛教院校佛学讲授课程的建议  中国佛教教育设立高级、中级和初级三级院校的体制,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设置和做法。例如,在最高级的中国佛学院设有公共课(佛学基础课、文史哲基础课、外语课)、专业课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等,选拔优秀毕业生进修研究生课;中级佛学院,设立佛学基础课、文化课及政治课等;初级佛学院设立佛学常识、仪轨念诵、丛林制度及文化基础知识等课。笔者这里仅就佛学课程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供诸位参考。  (一)增设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和经典的课程
  在佛教发展史上,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佛说法和传教活动,在现存《阿含经》中有比较集中真实的记载。《阿含经》由很多小经组成,一般每一部小经记述释迦牟尼佛某次传法的情形,说理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反映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和与带领弟子到处传法的艰辛历程。中国汉译《阿含经》有四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虽收经数量不同,但内容大体一致,与南传佛教依据的基本经典《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大体相应,主要讲述四谛、八正道、五蕴论、缘起论、善恶报应论等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理论。在公元前后大乘佛教兴起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皆被称为小乘。中国佛教诸宗的判教理论虽将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皆判为小乘,认为是佛陀为根机浅的众生说的,但仍认为它们是佛法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彻底否定之意。原始佛教为后来的各种教派提供了最基本的教义和理论的基础。如果中国各级佛教院校在现有的佛学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或加强对《阿含经》、对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和理论的讲授,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有利于学僧加深对佛教创立和发展历史全面的了解,并从佛陀与弟子游历各地向各阶层民众传法的事例中得到启示,增进对佛法本来所具有的“人间性”的认识;
  2.为系统地掌握佛教知识,开展对佛教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掌握原始佛教的知识将有利于今后开展与南传佛教国家僧俗信众的佛教文化交流。
  此外,还可以考虑增设兼收大小乘经律论最代表性的经典或选录的“佛经选读”、中国诸宗著述选录的“中国佛教宗派典籍选讲”的课程,可以与高级班开设的讲授某些佛教经论、宗派著作的专题课程互为补充。  (二)引导学僧自主地独立地学习佛法和各种专业知识
  在高级和中级佛教院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授知识,引导学僧自主地独立地学习,提高写作和讲话表达的能力,增长实际才干。
  1、可以布置学僧围绕读一部经书、著作、一篇文章写读书报告;
  2.可以先选定某一题目,或在每人撰写读书报告之后,举行课堂讨论,由学生自己主持,请全班学僧按照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提纲或文章进行发表,彼此质询讨论;
  3.选择建校日或某些节日组织佛学讲演会或其他学科的讲演会,也可根据条件举办讲座邀请外单位学者前来讲演;
  4.建议地区或邻近地区的佛教院校定期或不定期地联合举办佛教学术研讨会,增加学僧彼此交流和共同提高的机会;
  5.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内学术界举办佛学研讨会,不仅有利于彼此进行学术交流,而且有利于佛教院校师生广泛地接触社会文化界学术界,广交朋友,以利于推进“人间佛教”的建设,弘法利生事业的发展。
  其实,上述某些做法有的佛教院校已经实施,这里提出来是希望进一步推广和改进。  (三)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的工作
  1992年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提出在中国佛学院设立研究生班,从高级佛学院毕业生中择优录取研究生。迄今已经培养22名研究生。在恢复不久的闽南佛学院,从1999年也开始正式设立研究生班。按照本人的理解,研究生班应培养具有系统的佛学知识,具有较高的佛学研究能力,在道德、学问、修持三个方面皆表现优良的高级佛教人才,他们毕业后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胜任在寺院弘法或管理,在高级佛教院校授课,并且能够独立地进行佛学研究。他们应当达到相当于普通高等学校硕士学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