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学教育 >> 教內佛学教育 >>

福建佛学院(2)

分享到:

  三是,接纳藏族喇嘛来我院学习。有的已经获得藏传佛教院校的大专文凭,为了学习汉语、了解汉传佛教,或是为了给藏民教汉语,虽目的不同,共同的目标是来福建佛学院学习,先后有3人来我院学习,通过几年的学习,汉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些刚来的时候,汉字都写不好,通过自身的努力,后来不仅汉字写得好,而且还可以用汉语写文章乃至翻译经典。
  8、福建佛学院师生员工人数多,用钱少。办学第一要素是教师,第二要素就是经费。硬件和软件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做后盾,福建佛学院师生员工130多人,每年只有15万元固定经费。佛学院的师生员工和广化寺僧众一样,常常讲“发心”二字,不计报酬,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上述办学特色和优势是多年逐渐形成的,它既是办学实践的总结,也是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应该加以坚持和发展的。
  当前,我国有几所佛教院校,作为中级佛学院之一的福建佛学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审时度势,重新确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愿福建佛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法身慧命之摇篮

  今日的僧教育,就是明日佛教的生命线。延续佛教的命脉,振兴中国佛教,根本之道在于培养弘扬和住持佛法的人才。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传常法师、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落实时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恢复寺院的同时,也致力于办学。在福建省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1982年,首先在崇福寺举办了女众佛学培训班,此为建立女众学府之雏形。198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省佛教协会正式创办了福建佛学院。佛学院分男、女二部,男众设在莆田广化寺,女设在福州崇福寺。女部的创办,成为拨乱反正以来全国最早办起的一所佛教女众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僧才,为当时青黄不接的佛教界注入了生机。整肃的道风、良好的环境、如法如律的修持,使得佛学院蜚声中外。以下略作几点介绍:
一、古刹庄严 校园清幽
  崇福寺位于福州北郊象峰之麓,为福州市五大丛林之一,又是日本长崎圣寿崇福寺的祖庭。此处群山环峙,溪流淙淙,远离尘嚣,清新雅静。寺周有茂密的古松、古榕环绕,清翠如染。寺始建于唐代,续修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8年)。千余年来,高僧辈出,明末以来有跬存、清安、古月、必定、圆瑛诸禅师,先后振锡于此,兴盛一时。明崇祯二年(1629年)寺僧超然和尚东渡日本,在长崎圣寿山创建了崇福寺,其后至第七代住持皆为福建人。
  1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设佛教安养院于此,后寺改为尼众道场,由传常法师住持。法师率领全体僧众,历经几年辛勤努力,整修扩建,规模日益宏大,使寺貌焕然一新,门庭重辉。现寺院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大悲阁、念佛堂、五观堂、僧寮、厨房、库房、祖师塔等。
  寺内住众180多人,全寺上下僧众依六和敬,共住同修,成为四方尼众向往之修学胜地,曾被誉为“江南第一女众丛林”。可以说,以这座历史悠久、道风淳厚、清幽静谧的千年宝刹作为校园,使学僧自然处于一个良好的道场氛围中。

二、办学宗旨 课程设置
  佛学院从创办之日起,办学宗旨十分明确,即:培养爱国爱教、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具有较高的佛教学识,能从事佛学教学及研究、会管理寺院的僧才。
  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正知正见、能切实住持佛法、服务社会的人才。招生条件为: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的沙弥尼和比丘尼;年龄在18-30周岁之间,身体健康,必须经当地佛协及主管部门同意推荐。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然后按成绩及文化程度编入预科班或培训班,以便教学。
  学院开设本科(本科只办二届,由预科毕业生报考,后因经费及师资等问题停办)、预科、培训班学制均为二年。课程开设,旨在通过有次第有系统地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佛学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培养她们对佛学课的研究能力。历年来学院课程大致不变,以经、律、论所诠之戒定慧为中心,贯彻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原则,同时辅开语文、历史、政治等世学课程。以预科为例,所开课有法华经、无量寿经、弥陀要解、华严经进净行品、佛经选读、梵网经菩萨戒本、沙弥尼律仪、四分律戒相表记、天台四教仪、教观纲宗、俱舍论、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护法论、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以及语文、书法、演讲、梵呗等。
  本院以健全的行政组织管理学校。院总部设在福州法海寺省佛教协会内,设院长一人,负责总指导工作,副院长二人,协调院长工作,分管男、女二部。其下再设男女二部教务长、付教务长、办公室主任等,负责具体教务和日常工作。
  师资来源,既聘请教内有学识、重修持的法师,又聘请教外学有专长的老师。可喜的是,本部历届优秀毕业生也陆续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开办的第一年比较艰难,师资、教材、参考资料均极缺乏,主讲佛学的仅有一位法师,配合邀请来的老居士和外聘的语文老师,因陋就简,苦撑了一年多,而后才逐渐改观,形成了一个师资队伍比较稳定的局面。现有教职员工12人其中任课教师9人,每班班主任1人,教师皆能以身作则,默默耕耘,为教好书育好人作出无私的奉献。

三、丛林生活 学修并重
  1、规约与管理
  应该说,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办好宗教院校的首要问题。崇福寺的尼众佛学院自1983年开办以来,一向重视校纪校规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至1991年已制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如学生守则,课堂、上殿、斋堂、宿舍、卫生规则,作息、会客、请假制度,值日生职责,奖惩办法。成绩考核分为操行、学业、出勤三方面评分,达到规定标准方能授予毕业证书(不合格者只给予结业证书)。每届开学,学院为新生安排入学教育周,学习教育方针及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明了丛林的集体生活规矩及学修并重的内容和目的。
  学院规定每学期成绩优异者及出满勤者给予红榜表扬,每学年(二学期)学业成绩在前五名和出满勤者发给奖品,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她们精进向上、努力不懈的修学精神。若学生有过失而不干扰大众者,只予私下规劝;若其思想行为违反团体纪律或影响大众者,给予点名批评或相应处罚。请假及旷课超过规定时间者按自动退学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