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会福利服务
(一)医疗服务
关于医疗服务方面,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主办之香港佛教医院已于1971年经香港总督戴麟趾爵士揭幕,开始启用。该院占有由香港政府拨出的十一万平方?的九龙乐富地区之土地作为院址,全院建筑费用连同仪器设备共达一千五百万港元。该医院有三百五十张病床,其中多数是由政府补助的低收费病床,用以便利一般贫苦大众。该院设有门诊部和专科门诊部,为市民提供廉价医疗服务。
除了香港佛教医院之外,港九各地均设有佛教诊所数间,西医有沙田般若精舍西医诊疗所,九龙油麻地之法藏西医诊所;中医则有九龙新蒲岗之佛教慈济中医诊所,香港湾仔之佛教华夏中医诊所和新界荃湾之南天竺中医诊所。
(二)安老服务
现今在九龙和新界各地,由佛教团体所主办的安老院和护理院有六间,收容老人总数约有五百余名,各院的管理方面由佛教僧尼负责,老人生活舒适,安享晚年。
该六间安老院和护理院名称如下:
佛教般若精舍于1955年主办佛教般若安老院,佛教志莲净苑于1957年主办佛教志莲安老院,此两间安老院乃由慈善
香海正觉莲社于1966年创建佛教宝静安老院于粉岭,后又于1977年再设立佛教宝静护理院及佛教李嘉诚护理安老院,乃由该社社长觉光法师所创建。
荃湾东林安老院(1970)及清水湾慈德安老院(1976)分别由东林念佛堂和湛山寺所兴建,前者乃收容男性老人,而后者则男女兼收。
而计划中的佛教安老院或护理院尚有两间,第一间是由香港佛教联合会所筹划,第二间则由香港菩提学会所筹办。
香港佛教联合会则办有佛教沈马瑞英护理安老院、慈和安老院及老人中心四间。
(三)幼儿中心
香港之幼儿中心为便利一般职业夫妇,而提供托儿服务,使他们的孩童能在较佳的环境下得到适当的照顾和关怀,在心灵和身体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习惯群体的生活,踏进健康的途径。 香港佛教之幼儿中心现只有五间。世界佛教友谊会港澳分区总会于1981年初创立“世佛会慈氏育婴园”,受托由初生至二岁婴儿;另一间是在1985年设立的“世佛会黄绳曾幼儿园”,所内受托由二岁至六岁之儿童。前者为不牟利性质,而后者乃政府津贴之机构。
另外有由世佛会港澳区会于1987年设立之“世佛会文殊幼儿园”。该政府津贴之托儿所可收托儿童一百五十名,为青衣岛及附近区域作出福利市民的贡献。该会又在九龙区设有“世佛会普贤育婴园”,在屯门设“世佛会真言宗幼儿园”,均于1994年完成开办。
(四)佛教坟场
香港佛教坟场位于港岛柴湾,乃香港佛教联合会请求香港政府划拨山地,筹款开创,于1963年完成建设而成立的。该坟场墓穴数约有三千,其中有属永久权益的,有些只有期限十年,期满可再续约。坟场内建有地藏殿,为死者家属作法事用途。
佛教坟场内亦辟有骨灰龛数百个,为善信火化后作安厝骨灰之用。
其他佛寺设有普同塔(骨灰龛)者有荃湾之南天竺和西方寺、九龙之法藏寺、大埔之定慧寺和半春园、沙田之般若精舍和慈航净苑。此乃响应政府鼓励港人死后实行火葬之举,亦即依照印度佛教之传统荼毗方法处理遗骸,可说一举两得。
六、佛教文化工作
(一)佛教期刊——在香港现已有十多种佛教期刊出版,其中最知名的有《香港佛教》和《内明》两种月刊。前者创刊于1960年,而后者则于1972年开始印行。
其它的刊物尚有佛教法相学会之《集刊》、珠海书院佛教同学会之《梵音》、世佛会港澳区会之《佛友》、佛教法住学会之《法言》和《法灯》、佛教青年协会之《雷音》、香港菩提学会之《菩提》、普明佛学会之《普明》、法藏寺之《法藏》和香港佛教文化协会之《人间佛教》等。
(二)佛教典籍——每年各佛教团体或佛教善信都出资流通许多佛教典籍和著述,其中多以中文为主,其重要者有:《大般若经》、《卍字续藏经》、《华严经》、《大般涅槃经》、《太虚大师全集》、《虚云和尚法汇》、《倓虚大师遗集》、《大智度论》、《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大宝积经》、《法苑珠林》、《楞伽科解》、《佛典选要》、《瑜伽师地论》、《金刚乘丛书》十种及《佛教经论导读》(两辑二十种)等。其它的佛典则不计其数。
1974年,香港学者韦达硕士将玄奘法师的《成唯识论》翻译成为英文巨构,并已经在港出版。译者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编译完成,这部译作已在世界各地高等学府流通甚广,备受学术界的赞扬。
另一位香港的佛教学者
同时亦有一位英国人
1968年,香港大学更将李宾度氏(Mr.W.Liebenthal)的英文译本《肇论》重新印行,这本书是三论宗的重要典籍,乃研究空宗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以上各著作之印行,反映了香港佛教文化已逐渐在国际的地位上有优良的表现。
(三)佛教图书馆——在香港已有八间完备的公开佛教图书馆,给予一般佛教知识分子作阅读用途。例如中华佛教图书馆(九龙界限街)、法藏寺图书馆(九龙油麻地)、佛教志莲图书馆(九龙钻石山)、佛教法住学会图书馆(九龙弥敦道)、菩提学会图书馆(香港铜锣湾)、日光佛学图书馆(九龙佐顿区)、宝筏图书馆(香港湾仔)、香港佛教图书馆(香港北角)等,都收藏有甚为丰富的佛教典籍。
其他尚有许多各类型之“藏经楼”附设在各佛教寺院中。
(四)佛典书籍流通——在香港印刷佛经和流通佛典的处所有多间,最著名的有“佛经流通处”(香港北角)和佛学书局(香港铜锣湾)。每间备有佛教书籍数千种供佛教徒流通,同时亦备有大小佛像、念珠、录音带和纪念品给人们选择采购,更有代善信印刷佛教经书等业务。
(五)佛学班和讲座——佛学班乃为一般初学者而设立,引导佛教徒学习和深造佛学之需要。办理最优良和历史最悠久者为三轮、世佛和法相之团体所主办之佛学星期班,创立于1962年,已有三十多届结业生,成绩斐然!
其他主办佛学班之佛教社团有:金刚乘学会、中道学会、香港菩提学会、香港正觉莲社、法雨精舍、佛教青年协会、普明佛学会、法藏寺、慧明精舍、佛教法住学会、明珠佛学社、妙宝经堂和觉妙精舍等。由此可见,在最近之十年间,研究佛学之青年大有增加,对佛教的将来将会有明显的影响。 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和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在十多年前已经开设佛学课程,一直持续到现在。讲授者有罗时宪、霍韬晦、李润生、黄绳曾、叶文意、吴汝钧等佛教学者,给知识分子提供了学佛学的机会。
佛学讲座比较佛学班较为专门,时间可以伸缩,有举行一次或多次,甚至一年半载,亦是同一题目,地点多数在大会堂或太空馆,有些在佛学团体本址,比较有学术性,属于专修科目。例如明珠佛学社举办之佛史班和经论班,法住学会之讲经会和佛学课程,法相学会之成唯识论讲座,觉妙精舍之楞严经班,东莲觉苑之法华经会等都是。
(六)静坐班——此为修行的方法之一,对于一般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又称为“禅定班”。所以不论出家和在家之佛教信徒都应要早晚实行静坐的,可惜现代的人却强调此乃有益身心的一种运动,是治病和求长寿的一种健身方法,可说是本末倒置了。
举办静坐的佛教团体有:金刚乘学会、三轮、世佛、法相佛学班同学会、佛教天台精舍和佛教法住学会等。
(七)周日念佛会——通常每周举行一次的念佛会多数是在净土道场举行,这也是佛教徒每周能利用这个时间专心一意去念佛,所谓“净念相继”的修定方法,如果持之有恒,则对于临终时往生西方是一种保险法。
举行周日念佛梵呗之佛教社团有:香港正觉莲社、香港菩提学会、三轮佛学社、法雨精舍、妙法精舍、香海莲社和法喜莲社。
(八)视听弘法——由于近代的科学发达之速令人惊异,摄影技术、传播技巧都一日千里。电影、幻灯、音乐、电视、演剧、录影都成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现代人利用这些成就,满足了视听之娱。
佛教的弘化在这方面落后于其他宗教自不待言。虽然过去电影和电视方面有“释迦佛传”、“观世音”、“达摩大师”、“鉴真东征”等影片出现,但都是商业性的产品,所以与历史的真实大异其趣。
三轮、法相、世佛佛学班同学会每星期日在香港电台的广播佛理“空中结缘”,自1981年开始播放以来,受到广大听众欢迎。
佛教青年中心在保贤法师的领导下,自创立以来,即有演剧、音乐、舞蹈和歌唱的演出,深得各方赞许。
明珠佛学班同学会亦曾摄制多套的幻灯片,例如“释迦牟尼佛传”和“六波罗密”,成绩令人满意。在上届“此岸彼岸”的弘法活动中,他们亦曾制作一些佛教福利机构的活动幻灯片,在会场放映,亦收到预期之效果。
香港佛教视听中心亦制作佛教演讲及佛乐录音带多种在市面流通,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