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正藏》卷22,第153a。
[8] 比丘:梵文“Bhiksu”,其义甚多,以乞士为本义。上乞如来之法以练神,下乞俗人之食以资身。
[9]《四分僧戒本》,《大正藏》卷22,第1026b。
[10]《弘明集》卷6,《大正藏》卷52,第35b。
[11]《广弘明集》卷13,《大正藏》卷52,第182b。
[12] 参见《中国佛教的特色--禅与禅宗》、释圣严著。
[13]《敕修百丈清规》,《大正藏》卷48,第1157c:“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虽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度”。
[14]《宋高僧传》卷10《大正藏》卷50,第770c:“怀海曰:吾行大乘法,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邪?或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乎?海曰:吾于大小乘中,博约折中设规务皈于善焉。乃创意不循律制,别立禅居。”
[15]《敕修百丈清规》卷8 《古清规序》、《大正藏》卷48、第1158a。
[16]《大正藏》卷24,第1005b。
[17]《大正藏》卷49,第349b。
[18]《四分律》卷14,《大正藏》卷22、第662b,c。
[19]《四分律》卷14,《大正藏》卷22、第662b,c。
[20]《摩诃僧祗律》卷17,《大正藏》卷22、第359b。
[21]《大正藏》卷38、第844a。
[22] 药石:原指疗病用的药饵及石针。引申为禅林中晚间所吃的粥饭,又称药食、持午或不非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