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戒律制度 >> 佛教节日 >>

佛教的礼仪节日

分享到:
 

  (一)主要宗教活动

  1、日常活动

  僧团内部的宗教活动主要是早晚功课,也叫朝暮课诵或上早晚殿。早课的内容是念诵《楞严经》、《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目的是以念诵经咒的功德,回向护法龙天及诸鬼神,以祈愿寺中安静无难。晚课的内容是单日念《阿弥陀经》和念佛,双日拜八十八佛和念《忏悔文》,蒙山施食每日均有,目的是申述自己改悔过恶的愿望,忏悔罪障,并为自己和众生往生西方净土祈愿。除了早晚上殿外,僧众于每日早斋和午斋(早饭、午饭)时,要依《二时临斋仪》以所食供养诸佛菩萨,为施主回向,为众生发愿,然后方可进食。

  2、公众性的活动

  佛教的公众性活动统称为道场。目前经常举行的是法会——佛教所举行的各种宗教仪式的集会。法会多在寺院庆祝佛教节日时举办。主要是在每月初一、十五和诸佛菩萨圣诞日,四众弟子按照佛教传统法事仪规进行吉祥或荐拔法会。在法会上,还经常请法师为众人讲经说法。

  (二)主要节日

  在一年之中,佛教大的节日有3个:

  1、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

  汉族地区相传农历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诞生日,寺庙于此日举行“浴佛法会”,在大殿中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释迦牟尼诞生时像),全寺僧侣以及信徒要以香汤沐浴太子像,以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

  2、盂兰盆会(俗称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盂兰盆会是根据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为追荐历代祖先举行的。据该经说,目莲的母亲死后生为饿鬼,目莲尽自己的神通不能救济其母,佛告知要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姿时(七月十五日僧众集合一堂,任凭他人检举自己所犯下一切过失,从而忏悔),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即可解脱。

  3、释迦牟尼成佛日(农历腊月初八)

  佛经中说释迦牟尼的诞生日、出家日、成道日、涅槃日同是四月初八。但汉地习惯以四月初八为诞生日,二月初八为出家日,二月十五日为涅槃日,而以腊月初八(十二月初八)为成道日。寺庙常于成道日这一天举行诵经,并效法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以此来纪念释迦牟尼成道。后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为庆丰年之意。

  (三)名词解释及其他

  1、名词解释

  佛:梵文音译“佛陀”的简称,过去有译做“浮屠”或“浮图”的。佛,本是“觉者”、“觉悟者”之意,但佛教给它加上了特定的涵义,说佛不但能够自己觉悟,还能启发他人觉悟,并且这种“自觉”和“觉他“的能力都是至高无上的,十分圆满的。因此,佛成了释迦牟尼独占的称号。虽然后来也泛指佛经中提到的一切佛,但实有其人者仅释迦牟尼一人。

  法:“法”字的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的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

  菩萨:菩萨是菩提萨(Bodhisattva)的简称。简单地解释,凡是抱着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种人便叫做菩萨。

  沙门:佛教出家人的另一种称号,也有译做“桑门”的。现不常用。

  施主:僧人称送财物给寺院和僧人者为施主。

  居士:本指正式受过戒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现泛指所有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男性叫优婆塞即男居士,女性叫优婆夷即女居士。

  同参:僧人之间的相互称呼。

  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以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精通经、律、论的称为三藏法师。

  三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泛指一切佛;“法”即佛教教义;“僧”指佛教出家人。通常三宝即指整个佛教。

  刹:佛教寺院的另一种叫法。如宝刹、大刹、古刹等,刹是梵文的音译,地方的意思。

  居士林:佛教在家信徒仿照僧团建立的宗教组织,成员并不限于正式受戒的居士。居士林一般不单独组织公众性宗教活动,主要从事经籍和宗教用品的流通,协助寺院办道场等活动。

  皈依:也称“三皈依”、“三皈”或“皈依”,即信仰佛教。意思是对三宝的归顺依附、归命依靠。

  超度:僧人说通过诵经拜忏,可以使死者脱离地狱之苦,故称超度。

  舍利:梵文的音译,意指死者的骨灰,佛教用以专指高僧的骨灰。“舍利塔”即藏有舍利的塔。

  南无:梵文的半译,念做“拿摩”,是表示尊敬的用语。佛教把其加在佛、菩萨名号之前,以示敬意。

  涅槃:梵文的音译,本意是“死”,但佛教给它加上了特定的涵义,指经过修行,脱离了人生,进入一种不生不灭的幸福境界。涅槃通常只用来指佛的死或指修行的目的。僧人的死称为“圆寂”。

  般若:梵文的音译,念做“波惹”。译为中文是智慧的意思。

  六度:度,梵文音译,“到彼岸”之意。佛教指通过修行,脱离人生的苦海,进入所谓的幸福境界,因此也译做“渡”。佛教说有六种途径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称为“六度”,即: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

  法器:指僧人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钟、鼓、磬、木鱼等。

  念珠:也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经咒或佛号时用来计数的工具,多用香木或玉石制成。有18、21、108颗之分。现在也流行为佛教信徒的一种装饰品。

  合十:又称合掌,两手当胸,十指相合,佛教徒的普通礼节。僧俗之间、僧人之间相遇的礼节。

  顶礼:佛教徒的大礼,即跪拜礼,多用于信徒敬师或僧敬佛。

  布施:俗人送财物给寺院或僧人叫布施。僧人把自己对俗人进行宗教宣传也称为布施,意思是施法于人。

  化缘:僧人向俗人求布施称化缘。佛教宣称出布施的人可以与佛结缘。

  放衬:居士送钱给僧人称放衬。

  供斋:信徒送食物给僧人称供斋。

  2、佛教四大圣地

  ①佛陀诞生处——蓝毗尼

  蓝毗尼是梵名,意译为花果等胜妙事具足、乐胜圆光、解脱处、可爱、花香、断、灭、盐。位于东印度之林苑,地处古印度拘利与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花园。亦即佛陀诞生处。据经典记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娶拘利国天臂城主之女摩耶为夫人,摩耶夫人年45岁有孕,于蓝毗尼园中无忧树下,自右胁产悉达多太子。该圆曾荒废一时,直至阿育王石柱被发现后,始知其为佛陀的故迹,乃悉心加以保护管理。蓝毗尼位于今尼泊尔境内,近年,尼泊尔政府已予修复。今园址(东西约30公尺,南北20公尺)内有方形的浴池、塔基数座及赤砖的堂宇。堂宇称为鲁穆米迭祠堂,其内部正面壁上有摩耶夫人石雕像,为笈多王朝时代或其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