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一书推介(3)
时间:2009-07-05 16: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逸舟 点击:
佛教的生活学
宗教与体验
总序:人间佛教正法久住
星云大师略传
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从古德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奇人的修证
伟大的佛陀
佛陀的样子
佛陀的宗教体验
阿罗汉的宗教体验
菩萨的宗教体验
我的宗教体验
谈迷说悟
学佛与求法
总序:人间佛教正法久住
星云大师略传
皈依三宝的意义
求法的态度
学法四依止
如何进入佛法
从何处下手学法
为什么
我们求法应有的认识
一个观念,四个方法
孰先孰后
学佛前后
佛陀的教育法
丛林的教育法
特殊的教育法
十数佛法
佛法之外
人间与实践
总序:人间佛教正法久住/1
星云大师略传/5
人间佛教的蓝图/1
人间佛教的思想/106
人间佛教的建设/121
佛教现代化/135
现代佛教的四化/162
现代佛教的建设/170
今日佛教的希望/179
佛教的未来观/193
佛教寺院经济来源/211
佛教与社会
总序:人间佛教正法久住
星云大师略传
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的福寿观
佛教的道德观
佛教的政治观
佛教的忠孝观
佛教的女性观
佛教的时空观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佛教对心理病态的疗法
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从天堂到地狱
从人道到佛道
禅学与净土
总序:人间佛教正法久住
星云大师略传
谈禅
禅与文人
禅师与禅诗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禅者云游与参访
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特色
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
生命升华的世界
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一)
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二)
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三)
…… 序言我们生活在人间,人问有男女老少,人间有五欲六尘,人间有生老病死,人间有悲欢合。在缺憾的世间里,我们如何获得欢喜自在?如何发挥生命的价值?如何拥有安乐的生活?这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佛陀降诞人间,示教利喜,为人间开启了光明与希望;佛陀依五乘佛法,建立了“五戒十善”、“中道缘起”、“因缘果报”、“四无量心”、“六度四摄”等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创办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提出“传统与现代融和”、“僧众与信众共有”、“修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等弘法方向。多年来,以“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作为宗旨,人间佛教渐渐蔚然有成,欣见大家高举人间佛教的旗帜,纷纷走出山林,投入社会公益,实践佛教慈悲利他的本怀。
2004年,我在香港和台北作例行的年度“佛学讲座”,三天的讲题分别为“佛教的生命学”、“佛教的生死学”、“佛教的生活学”。我言:生命为“体”,作为本体的生命,是不增不减、永恒存在、绝对、无限、真常的;生死为“相”,每个生命所显露的现象,是有生有灭、变化无常、相对、有限、非常的;生活是“用”,生命从生到死,其中的食衣住行、言行举止、身心活动等等,无一不是生命的作用。因此,体、相、用,三者密不可分。我们既来到世间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三者是一体的,其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整个人间佛教可以说就是“生命学”、“生死学”、“生活学”。
今后,我预定在世界各地讲演《人间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所谓戒定慧,有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趣入解脱,是学佛的次第;在人间生活,更需要断除烦恼才能获得究竟的妙智,才能自在悠游于人间!
1949年,我从中国大陆来到台湾之后,为了适应广大民众的需求,毅然采取面对面的讲说弘法。从宜兰乡村的弘法,到城市各处的聚会;从监狱的开示,到工厂的布教。1975年,在台北艺术馆举行佛学讲座。接下来,我弘法的脚步,由北至南,由西至东,从学校到军营,从国内到国外。近二十年来,随着弘法的国际化,我更是终年在世界各地云水行脚,奔波结缘。
讲演的对象,有一般男女老少的信众,也有大专青年、企业界精英、教师、警察等特定对象。讲说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经典方面有《六祖坛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等,也讲说佛教的义理、特质与现代生活的种种关系,以及佛教对社会、政治、伦理、经济、心理、民俗、命运、神通、知见、因缘、轮回、死亡、涅巢等各种问题的看法。
三十年前,佛光山的弟子们将我历年来讲演的内容,陆续结集成书,并定名为《星云大师讲演集》,共有四册,二十多年来不知再版了多少次!许多读者将此套书视为认识佛教、研究佛学必读之书,也有不少出家、在家弟子,以此讲演集作为讲经说法的教材。
这套讲演集已缺书好一段时间,不时有人询问、催促再版。我重新翻阅,觉得此套讲演集讲说时隔已近三十年,虽然佛法真理不变,人心善美依然,但是环境变迁有之,人事递嬗有之。因此,决定将此书全新改版,不以演讲方式呈现,去除与现今社会略微差异之处,重新校正、修订、增删,并依内容性质,分类为《佛教与人生》、《佛法与义理》、《佛教与社会》、《禅学与净土》、《生死与解脱》、《宗教与体验》、《学佛与求法》、《人间与实践》八册,总字数一百余万字,因内容多与人生有关,故取名为《人间佛教书系》。为保存、珍重历史,同时又为方便后人参考、查询,仍将讲演的时间、地点记于每篇文章之后。
我之所以将此套书名为《人问佛教书系》,是因佛陀出生在人间,修道、成佛、说法度众都在人间;佛教本来就是佛陀所说,本来就是“人间佛教”!因此,我依循佛陀的教诲,无论所写、所言、所行,心中不时系念众生的福祉。我出家已超过一甲子,毕生竭力于人间佛教的弘扬与实践,主要是希望全世界各族群能相互尊重,人我能相互包容,社会彼此和谐进步。 文摘佛教与生活(一)
“佛教”与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不可完全把它当作学问来研究。佛教是一种宗教,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能缺少宗教,而生活须要用佛法来指导。
在佛教界,有许多很有学问的人,他们进入佛门几十年,可是却不能与佛法相应。佛教讲慈悲,而他不慈悲;佛教讲忍耐,而他不忍耐。其原因在哪里?就是他不能把自己信奉的佛法应用在生活中。所以,在信仰的历程上,把所信仰的佛法和生活打成一片是很重要的。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离开不了空间、时间、人间三者的关系。什么是“生活的空间”?一只小鸟,到了傍晚时分,飞倦的时候,它要回到窝巢里栖止;一个人经过了整天的劳累工作,也需要个温暖的家养息疲惫的身心。不论“窝”也好,“家”也好,都是生活的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没有安排妥当,生活就不能舒适。历史上有不少的战争,起因都是为了争夺土地,即“空间的争夺”,由此可知,空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如果对于“空间”不能妥当处理,则人类的生活将是痛苦不堪,纠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