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理论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3)

分享到:

注疏

由觉音尊者依古代注疏所编的阿毗达摩注疏有三部:批注《法聚论》的《殊胜义注》(Atthasalini)、批注《分别论》的《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i)及批注其它五部论的《五论注疏》(Pabcappakarana Atthakatha)。也是由觉音尊者所编的《清净道论》同样是属于这一层次的著作。《清净道论》是部禅修手册大全;其中的「慧地品」(第十四至十七章)举出了在修观禅之前必须掌握的佛学理论,而这些是一部浓缩后的阿毗达摩论文。上述的每一部注疏都有各自的再注释,即由锡兰的阿难陀尊者(Acariya Ananda)所著的《根本疏钞》(Mulatika)。而这些再注释又有其重再注释,即由阿难陀尊者的弟子护法尊者(Dhammapala)所著的《随疏钞》(Anutika)(当分别这位尊者与另一位批注觉音尊者的著作的护法尊者。)

虽然那些注疏是由觉音尊者所编,但却不应误以为他是它们的原作者,也不可以为他是在尝试批注所传承下来的数据。事实上,那是觉音尊者依位于阿奴拉塔布拉(Anuradhapura)的大寺(Mahavihara)所提供的诸多注疏数据精细编辑而成。那些注疏数据在觉音尊者出现好几个世纪之前即已存在,是许多代博学的佛教论师批注论藏的努力成果。由于论藏里有一大部份都须要注释才能完整地理解,所以,若视大部份的注疏数据是在接近论典的时代即已存在,而后再与随后发展出来的注释一起流传下来也不无道理。

《阿毗达摩概要》

由于论藏本身已非常庞大,再加上其注疏与疏钞,更是复杂得令人难以学习与理解。所以在上座部佛教的某个发展阶段,肯定有人感到有必要编一部能够反映整部论藏的精确概要,以便研读论藏的沙弥能够正确与透彻地掌握它的基本要义。

为了补足这需要,大约在五世纪至十二世纪期间,陆续地出现了九部阿毗达摩手册:

一、 《阿毗达摩概要》(Abhidhammatthasangaha);作者是阿耨楼陀尊者。
二、 《名色分别论》(Namarupa-pariccheda);同一作者。
三、 《究竟抉择论》(Paramattha-vinicchaya);同一作者(?)。
四、 《入阿毗达摩论》(Abhidhammavatara);其作者是和觉音尊者同时代的佛授尊者(Acariya Buddhadatta)。
五、 《色非色分别论》(Ruparupa-vibhaga);同一作者。
六、 《谛要略论》(Sacca-sankhepa);作者是护法尊者(Bhadanta Dhammapala,可能是锡兰人,但与大疏钞论师不是同一人)。
七、 《断痴论》(Moha-vicchedani);作者是迦叶波尊者(Bhadanta Kassapa,南印度人或锡兰人)。
八、 《开曼论》(Khema-pakarana);作者是开曼尊者(Bhadanta Khema,锡兰人)。
九、 《名色灯论》(Namarupa-dipaka);作者是萨达摩乔帝波罗尊者(Bhadanta Saddhamma Jotipala,缅甸人)。

其中,从大约十二世纪至今日最广为人研读的是《阿毗达摩概要》。它如此广受欢迎是因为它在精简与周全两方面有极适度的平衡。阿毗达摩的一切要义皆被细心与精简地编入极短的篇幅里。虽然此书简短得令无师自读者难以深明其义,然而在一位明师的指导或在助读说明的协助之下,它能令读者充满自信地掌握整部论藏的组织。基于这原因,《阿毗达摩概要》在上座部佛教界里常被采用为学习阿毗达摩的第一本课本。在许多佛寺里,尤其是在缅甸,沙弥与新学比丘必须在把《阿毗达摩概要》(巴利版)背得滚瓜烂熟之后,才获得准许研读《阿毗达摩论》及其注疏。
作者阿耨楼陀尊者的生平并没有被详细地记载下来。他被视为是上述其它两部手册的作者。据说他一共著作了九部手册,但只有这三部得以流传至今。《究竟抉择论》是以极优雅的巴利文着成,是一部极高水平的文学作品。根据其后话,作者生于南印度甘吉布拉州(Kabcipura 或Conjeevaram)的卡威里(Kaveri)。据说佛授尊者与觉音尊者也住在同一个地区,疏钞论师护法尊者也很可能是出生在那一带。有证据显示甘吉布拉州有好几世纪都是一个重要的上座部佛教中心,而且有许多出自此处的博学比丘前往锡兰深造。

阿耨楼陀尊者究竟住在那里及在那里著作此概要并没有明确的记录。有一个古老的传承认为他是佛授尊者的师兄弟;若是如此他则是第五世纪的人。根据这传承的说法,那两位长老各自写了《阿毗达摩概要》与《入阿毗达摩论》,把它们献给他们的师父作为谢礼,而他们的师父说:「佛授以珍宝装满了一间房间,然后再把门锁上;阿耨楼陀也同样地以珍宝装满了一间房间,但保持房门开着。」

在《阿毗达摩概要》的后话里,阿耨楼陀尊者注明了他是在母拉苏玛寺(Mulasoma Vihara)著作此概要;而所有传承的注释都认为该寺位于锡兰。

《阿毗达摩概要》的疏钞

由于《阿毗达摩概要》极其精简,若无解释是难以明白的。所以,为了阐明这部精粹的概要而延生了许多疏钞。事实上它比其它巴利圣典拥有更多部的注释,不单是有以巴利文著作的注释,也有以缅甸文、锡兰文、泰文等所著的注释。自从十五世纪以来,缅甸即是研修阿毗达摩的国际性中心,所以此概要的注释多数是由缅甸学者以巴利文或缅文书写。对于此概要,仅是以巴利文著作的疏钞已有十九部;以下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六部:

一、《阿毗达摩概要疏钞》(Abhidhammatthasangaha-Tika),也名为《古注》(Poranatika)。这是一部很小的疏钞,由十二世纪锡兰的新离垢觉尊者(Acariya Navavimalabuddhi)所著。

二、《阿毗达摩义广释》(Abhidhammattha-Vibhavinitika),由善吉祥智者尊者(Acariya Sumangalasami)所著。他是十二世纪锡兰著名的长老舍利子大智者(Sariputta Mahasami)的弟子。这部疏钞很快地超越了《古注》而成为《阿毗达摩概要》最深奥与可靠的注释作品。其作者对阿毗达摩的博学极为受人敬佩。著作这部疏钞时,他以更古老的《随疏钞》、《清净道论大疏钞》(Visuddhimagga-Mahatika,也称为《胜义灯注》Paramatthamabjusa)等疏钞作为主要的根据。虽然列迪长老在他对《阿毗达摩概要》的注释里极激烈地批评《阿毗达摩义广释》,但其声望非但没有受到损减,反而比以前更高。而且有许多的缅甸学者为它辩护,反驳列迪长老对它的批评。

三、《略疏》(Sankhepa-vannana),由十六世纪缅甸比丘萨达摩乔帝波罗尊者(Bhadanta Saddhamma Jotipala)所著。他的另一个名称是却巴达大长老(Chapada Mahathera)。

四、《究竟灯注》(Paramatthadipanitika),由近代缅甸的著名学者列迪长老(Ledi Sayadaw-1846-1923)所著。其疏钞在研修阿毗达摩的圈子里激起了很大的回响,因为他指出《阿毗达摩义广释》里有三百二十五项他认为是错误的。但他的批评也激起了维护《阿毗达摩义广释》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