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覺寺
此地即靈山一路風光須細認
有緣參佛果個中消息祇自知
「十方大覺寺」位於基隆靈源山上,沿途陡坡連綿,狹小如是,只能稱作巷弄者,在基隆竟號稱堂堂街路。一路風光若不細認,恐怕會落入五里霧中。
「大覺寺」東一殿西一堂,井然錯落在山上,頗具大叢林風貌。當我們從供奉西方三聖的「極樂清涼國」進入被諸殿擁立而成的天井時,恍然置身在佛國梵音中。
「阿彌陀佛……篤篤……噹」這是佛國淨土。大雄寶殿中師父們正魚貫地繞佛經行,「阿彌陀佛」四字洪名震動山谷。而此時除了佛號外,四周一片寂靜。
例行的晨間共修,似乎牽動題在石柱上的佛偈:
遍界不曾藏
野馬微塵到處當存真佛想
如來無所說
五時八教空拳祇誑小兒啼
如來的真智慧此刻呼之欲出。佛的法身遍虛空無處不在,或許是馳騁草原的狂飆野馬,或許\是眼前悄逝的一粒微塵,都可能是悟道的緣;但是,雖有五時說法度眾生,八教並蓄皆法門,也不過是安慰我們這些為輪轉而啼哭的小兒。如此說來,當唸一句「阿彌陀佛」,停止輪轉,了生脫死而去。
天井的四鄰分別是大雄寶殿、四天王殿、五觀堂及寮房。如果訪寺不欲驅車上山,可從山腳下拾級而上。而首先遭遇者,即是笑臉迎人的彌勒菩薩,再者便是接受四大天王護持,順利通過四天王殿。四天王高有數丈頂天立地好不威風,韋陀護法凝神威武,正是:
設法固金湯萬類邪魔齊掃蕩
施威持劍徹四天風雨盡和調
「靈源山」在出「四天王殿」時頓入眼簾,寶鼎居天井中,指引四方,左男眾寮房,右是五觀堂。行事鈔曰:「今故約食時立觀以開心道,略作五門,明了論如此分之。初計功多少量他來處,二自忖己身德行,三防心離過,四正事良藥,五為成道業。」,如此看來「五觀堂」的立規,正是食時立規,亦是齋堂也。\r
堂邊是打板(梆子)雕作魚形,除了指示用齋始畢,更含無量警示作用。
大雄寶殿中師父繞佛經行圓滿,分作男女兩眾左右排開,各自眼觀鼻、鼻觀心地禪坐起來。四下一片寂靜,靜境中亦牽動心中的禪修,所謂:
大夢幾時醒幸遇明師慧炬驅長夜闇
覺來當下不從外得衣珠原屬自家珍
「參參看!」
大雄寶殿的頂上有殿名日「普光明」,除了三寶佛的莊嚴供奉外,四圍牆面更有多得數不清的白瓷小佛像,一個挨一個,密密麻麻。
繞過大雄寶殿,後方有小佛堂尚在整理中,龕上供奉著虛雲和尚的塑像,真是栩栩如生,若非仔細辨認恐會失慮以為真。左右尚有兩尊塑像皆是僧人,眼拙不知何方高僧?只見堂柱上顯著:「本師虛公和尚紀念堂,民國五十二年夏」。虛雲和尚的傳奇故事至今仍引為佛門佳話,為禪宗沒落的時代開出一朵奇葩。柱子上緬懷自勵的偈引人入勝:
趙州同壽憨山同名對影成
三人應現重來垂化跡
神光得髓道育得骨一華開
五葉淵源千載振宗風﹒
趙川、憨山、神光、道育皆是禪門高僧,「景德傳燈錄」中有其演化故事。
有個師父頭戴斗竺,一副束裝遠歸模樣,從大雄寶殿邊的小路往高處去。悄悄地隨行,才一轉折,師父已消失在此間,趕忙兩步,發現右邊有條叉路,但杳無人跡。正納悶著,才發現左處牆面有個缺口,缺口處有五、六石階,只一登高,忽見殿宇顯現,「圓通寶殿」牌匾乍現,而掩門之聲初聞,師父已入殿中矣。
了知自性元明反聞自性
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
見殿上的偈,和方才自性盲目,十分相映成趣。
「圓通寶殿」有十八臂千手千眼觀音坐鎮,殿中亦有師父安禪於此,二、三寮房在側,在山林中。
「圓通寶殿」和「大雄寶殿」相較,頗有自成一格之勢。那是因為「圓通寶殿」遠遠地立於斯,讓一些初到乍訪的人,緊緊地震攝在「大雄寶殿」與「四天王殿」雄偉莊嚴的雕刻建築之中,兩會不自主地遺忘了這個侷促一隅的小殿了。
再沿著「圓通寶殿」前的小徑,來到寺中最高點,此有一小亭,供奉小尊石刻觀音,古拙中透出佛意。在這裡可以俯視「大覺寺」梵宇全況,特別是有「登靈源山而小基隆」的氣概。
大叢林風貌的七級浮屠、山門、山門邊的彌勒尊佛盡收眼底。這一切是不是又應驗了這一偈?
仰萬德莊嚴南海非遙心即是
度一切苦厄虛空有盡願無窮
回行經過「大雄寶殿」處,一隻生命已然盡頭的知了,跌落地上,不時發出「鳴……鳴」的蟬鳴。一位慈悲的優婆夷,把知了輕輕放在草地上,不斷地對它唸「阿彌陀佛」,知了也不時「鳴鳴」地回報,好像是說「謝謝……」。
據說,知了蟄伏深泥數載,只為一季的蟬嘶。原本雙手要為這即將譜上休止符的蟬鳴喝采,竟不覺兩掌相觸合十,冥冥脫口而出「阿彌陀佛」……。頓時我才發覺,此刻滿山深谷盡是知了高唱的日子,已在「大覺寺」虔誠的梵唄中了。
寺址:基隆市安樂區崇德路十巷六十七號
電話:(O2)24223610,22422363
交通:可在基隆車站搭公車501、502路公車在自強隧道口下,步行二十分鐘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