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资料 >>

佛骨舍利重见天日 千古之谜终得破译——法门寺地宫原是唐密教道

分享到:

 

作者:王兆麟 边江  <法音>1995 年第 02 期

  新华社西安1月8日电(记者王兆麟、边江)法门寺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日前向记者披露:以出土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等稀世珍宝而震惊世界的法门寺地宫之谜,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教授等专家潜心研究已经破译——法门寺地宫原来是供养佛骨舍利的唐密曼荼罗。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兴奋地称:“这是同佛指舍利出土一样具有世界意义的极为重要的发现。”

  据佛教经典释义,佛教术语所说的曼荼罗,是指坛场或称道场,为“圣贤集会之处,万德交归之所”,即筑坛安置诸尊诸德于此以祭供而使佛门弟子修法得道,“圆满功德,成就悉地”。唐密曼荼罗,则是唐代佛教密宗汇集佛和菩萨以实现修法“即身成佛”的道场。

  佛教密宗也称密教,是佛教中的重要宗派,约在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形成于印度佛教发展的最高阶段。唐开元年间,被后人称为“开元三大士”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3人先后来华,将印度正纯密教传入中土。后经深得密教金刚、胎藏两大法真谛的惠果(745-805)融会贯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与印度密教有别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唐密”体系。“唐密”是中国密教发展的最高阶段,并经惠果的弟子传播到海外。

  据史载,唐代自唐太宗始,法门寺就成为迎奉佛骨的圣地,每30年开塔迎送一次,共有7位君主先后迎奉佛骨。在此期间,密教也传入中国并形成“唐密”,法门寺自然成为皇室供奉真身(佛骨舍利)的至高无上的唐密曼荼罗内道场。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刻中,就有“先朝乞结坛于塔下”的记载。唐懿宗咸通15年(874)正月初四,法门寺地宫最后一次封闭。直到1987年4月3日,深藏地下1113年的佛骨舍利及唐代诸帝所赐奉的2000多件稀世珍品,随着地宫发掘始得重见天日。

  法门寺地宫发掘伊始,地宫中文物放置有序就引起石兴邦、宿白、韩伟等专家的重视。1990年后,一些专家学者就从一般佛教密宗的角度对法门寺文化作了初步研究。去年,法门寺博物馆先后邀请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丁明夷、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许力工等有关专家5次聚会法门寺,对地宫文化序列和内涵等进行了多学科专门研究,终于打开了法门寺地宫佛骨舍利供养唐密曼荼罗的神秘大门。

  吴立民教授等经过认真的考证研究发现,整个法门寺地宫在封闭时被布置为唐密曼荼罗,这个佛骨舍利供养的坛城是佛教世界至高无上的圣境。真身宝塔地宫是古印度供养舍利方式与中国传统墓葬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地宫建制一如唐朝帝王陵寝,但其建法却依密教布坛之法修建布置,结坛有序。三枚影骨、一枚真骨的佛骨舍利供养中心按照“坛结塔下”的密法仪轨而铺陈,其中放置唯一真正佛骨的五重宝函安放在地宫后室的秘龛中,形成了地宫道场的最高秘境。其它诸多精美绝伦、品类繁杂的奇珍异宝也井然有序,从而总体结集为内道场舍利供养曼荼罗世界,具有鲜明的“唐密”文化内涵。地宫发掘时发现的一些文化现象,表明地宫封闭前做过盛大的舍利供养法会。

  专家认为,法门寺地宫佛骨舍利供养曼荼罗世界的发现,进一步昭示了法门寺佛教祖庭和“唐密”最高法界的历史地位,填补了晚唐密宗史的空白,并可考证解释日本东密历来争论或存疑的一些问题。

  专家和有关方面对这一重大发现,正在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