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资料 >>

乱世梵音——从东密来华事件看中日关系(2)

分享到:

      1,关于东密来华是否属于文化侵略的问题。
      道弘法师对这一问题执否定意见。他认为:在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对日本人在华的活动保持警觉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东密来华有任何的政治意义。
      (我们通过对东密的研究,得知东密又成唐密,是唐朝年间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日本密宗与中国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彼此间的交流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而密宗大师权田雷斧在潮的传教活动,都属合法的宗教活动。因此,将东密与文化侵略联系在一起缺乏有力的证据的支持,将王弘愿视为汉奸更是毫无根据的)
      2,中国佛教人士对东密的抵制问题。
      法师认为,中国佛教人士对抵制问题存在不合理的成分,拘于门户之见,在密宗盛行吸引大量信徒,而本土佛教信徒,数量锐减的情况下,对王弘愿进行了不工整的抨击。
      (我们了解到,中国佛教人士对东密的抵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即是道弘法师所说的,密宗的盛行导致本土佛教的信仰危机,如周东弘的《王弘愿与东密》里说到的“王弘愿得权田赏识,掀起非法密风,危机中国佛教的根本”。二是中国佛教人士对日本高僧权田雷斧的不满,权天是日本密宗大师,在日本佛界有着崇高的声望。而让中国佛教人士耿耿于怀的是权田在七十岁的时候娶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把密教与中国本土佛教的教例区别开来。中原佛教严禁和尚娶妻,而密教之中,包括日本的东密与西藏的藏密,自古以来都有法师娶妻的惯例,在这个问题应该站在认识并尊重文化差异性的角度来看,才能得出公允客观的结论。
      3、王弘愿在重兴中国佛教中所扮演的角色
      道弘法师认为,王弘愿尽管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颇有不当,当总的来说,他在佛法衰微的清末民初大胆地引进东密,促进了佛教的开放,理应在中国佛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曾出任金山中学校长的王弘愿始终保留着学者型的文人特色。他懂得只有靠文字,自己的理念和理想才能更久远地流传。基于这一点,他写了很多文章,同许多佛教的大德居士进行切磋。王弘愿翻译了权田雷斧的著作,如《大白注疏全本》.《秘密帐中记》.《曼茶罗通解》。他自己也笔耕不辍,著有《金刚顶经义诀》.《菩提心论口义记》等.他在《海潮音》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对民国初年佛教的改革和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王弘愿的惊人之举就是在1932年7月在六榕寺为比丘比丘尼受戒,他可能受到了出家与在家论道的理念上完全平等的观念的影响.这项举动无疑对弘法利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僧尼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从而在佛法的宏扬途径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因而受到佛教界的不满.他的做法从另一方面说明佛教内部应有一系列的改革.虽然他在某些方面的做法也值得商讨:例如他强调密教高于显教.在家居士高于出家人的观点,不但引起了显教人士与一些资深和尚的反感,更有违于佛学中"众生平等"的要义,但个别观点的偏颇无法掩盖他为佛法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东密来华事件对中日关系的启示
      我们之所以从众多的选题中选择王弘愿与东密这样一个相对冷僻的题目,是因为我们看中了这个时间背后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显示意义。当前的中国,对于如何看待日本这样一个暖味的国度以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相当激烈的争论,许多国人由于日本对于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而对日本的文化.商品等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更有甚这认为日本所有文化输出均是文化侵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着次研究性学习才把王弘愿这个几乎被历史淡忘的人物“搬”出来,希能通过研究东密来华时间,对今天的中日关系能有所启示。我们小组通过研究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日本,要多了解,少判断
      余杰在《暧昧的邻居》中说,“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不了解日本,而我更知道,了解日本并非易事。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我看来,了解日本乃是关怀中国的重要环节。”
      纵观东密来华事件与当今中日关系的停滞不前,我们不难发现,“了解日本”一直是一个缺失的主角。对日本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不了解或者不愿了解,而只是相信某些断层的表面事实,使得国人对日本文化的传入持盲目的排斥态度,东密来华时,中国的佛教界人士不加缜密的了解就将东密来华定性为文化侵略,而当前,国内的某些人仅仅因为日本右翼分子的某些言论和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就轻率地喊出“抵制日货”的口号。他们并不了解,小泉为何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分子为何要出言不逊。以靖国神社为例,在日本有一种奇怪的生死观,认为一个人生前无论犯多大的罪,只要人一死,他的罪孽也随之消除,这种价值观念符合大多数日本人的习惯,这也正是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的原因。我们显然无法苟同这种不符合社会潮流的价值观念,但至少我们应该有一个了解的过程,而王弘愿出于对佛学的高度热爱,以其恢弘的气度大胆地引入东密,无疑对这一了解的过程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有了这个了解的过程,在中日关系问题上,就不会作出许多肤浅的判断了。
      2、摆正中国日本的关系
      中国民间向来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派大臣徐福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徐福于是带着许多善男信女上路了,可是,长生不老的药没找到,徐福却不干了,他率领一干人马,东渡重洋,来到一个小岛,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据说这个小岛就是日本,徐福就成了传说中日本人的祖先。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然而却在中日两国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位日本首相曾直言不讳地说:“我的祖先是徐福。”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中日之间的文化,如汉字、服饰等存在着巨大相似性,这种种或真或假的现象极其容易把人引向某个误区:日本是中国的“分支”,日本的文化层次远不如中国。——事实上,许多中国人正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