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无畏祖师示灭后定慧所熏全身不坏,弟子将其全身舍利置入木龛中供奉在圣善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三日,善无畏祖师真身塔于龙门之西山,会葬之日“涕泗倾都,山川变色”。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因郭子仪奏请改善无畏三藏塔院为广化寺,弟子李华撰刻碑铭,于塔院側建碑,二弟子宝畏、明畏撰刻偈颂树于院内,是为广化寺正寺之始。
由于善无畏祖师肉身不坏,并多有神异,因而成为朝野信奉的对象,洛阳僧俗及朝廷官员竞相顶礼朝拜,捐布不计其数。累朝若遇旱涝,往其像前祈请,多十分灵验。宋朝太祖赵匡胤于975年幸洛阳龙门山广化寺,问无畏三藏塔,瞻敬真体。该年四月,宋太祖因雨不止无法祭天,遣专使祈请于善无畏祖师真身。宋太宗多次遣使臣供施,每次“必称心愿”。宋真宗也专程来龙门瞻礼,并撰有《瞻无畏塔制赞》。宋太平兴国年间,僧赞宁撰《高僧传·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时曾去拜谒善无畏祖师真身:
“观畏之遗形渐加缩小。黑皮隐隐骨其露焉。累朝旱涝皆就祈请。征验随生且多檀施。锦绣巾帊覆之如偃息耳。每一出龛置于低榻香汁浴之。洛中豪右争施弹帊净巾澡豆以资浴事。上禳祷多遣使臣往加供施。必称心愿焉。”
此时距善无畏去世已有二百四十余年了。后广化寺多次损毁,善无畏祖师真身不知所终。
唐密五祖金刚智(Vajrabodhi,669-741)或译跋日罗菩提。南天竺人。十岁于那烂陀寺出家,遍学大小乘。三十一岁时师事龙智菩萨,受《金刚顶瑜伽经》等密教经典。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携弟子不空经海路抵广州。开元八年,至洛阳,后入长安,主要传承金刚界大法。开元十一年至十九年,于资圣寺陆续译出《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等,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八月十五日于东京(洛阳)广福寺示寂,春秋七十一,夏腊五十一。玄宗敕于洛阳龙门安置,赠“大弘教三藏”,葬于龙门伊川右。天宝二年(743年)于龙门奉先寺西岗起塔,塔铭由隐士混伦翁撰写。永泰元年(765) 又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大历三年(768年),代宗又应不空之请,亲书塔额。灌顶弟子、中书侍朗杜鸿渐亦曾述碑记德。
由于金刚智三藏归葬于此及其巨大影响,圣善寺禅僧、“东都临坛开法大德”如信(750-824),“东都十律大德、大圣善寺钵塔院主”、律僧智如(749-834),死后皆嘱托葬于奉先寺金刚智祖师塔侧。大中九年(885年)底及次年初,日本国智证大师圆珍(814-891年,来中国修习密法,为日本台密祖师)曾两次冒着没膝大雪来龙门西山参拜广化寺的善无畏三藏舍利塔和奉先寺的金刚智三藏墓塔。
据龙门文物保管所名誉所长温玉成先生的考证,唐时的奉先寺非今之龙门西山中部的大卢舍那佛像龛,而是指“调露元年(679年)已卯八月十五日,奉敕于大像(指大卢舍那佛像)南置大奉先寺”。该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麓,今伊阙南口西岸魏湾村北山坡上。当时,大卢舍那像龛是附属于奉先寺的。唐开元十年(722年)二月四日,伊水泛涨,毁奉先寺。同年十二月五日与龙华寺合并。然而随着代谢年移、陵迁谷变、两座巨刹、化为茂草。明朝以来,人们已不知道这两寺遗址的确切地点了。
所幸的是,得大日如来、两部圣众及历代祖师的加持,1983年,著名考古专家温玉成先生经考证终于发现了善无畏葬地广化寺遗址及金刚智葬地奉先寺遗址,后经日本高野山大学静慈圆教授(真圆上师的依止师之一)加以编译,在《空海赴长安之路报告书》中发表,引起日本真言宗各派的重视。1988年5月,日方有为二祖师立碑之议,由于中日双方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建碑的功德。碑文由时任中国佛协会长的赵朴初先生书丹,碑式由温玉成先生设计。
1988年11月15日,在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西山,举行了善无畏、金刚智三藏显彰碑开眼法会。日本国真言宗总大本山会24人的代表团,专程赴洛,参加典礼。河南省佛协副会长、白马寺监院释海法等10位比丘共参法筵。中外来宾及群众500余人,欢聚一堂,一时法乐阵阵,梵呗朗朗,烛光闪闪,香烟袅袅,气氛庄严肃穆。
丁亥年八月初二(2007年9月12日),唐密金刚上师释真圆大阿阇梨携部分弟子在洛阳龙门公祭善无畏、金刚智两位大士,并于龙门广化寺为弟子部分灌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缘际会,翻开了唐密复兴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