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松法师与各界名人
时间:2007-12-14 12:06来源:www.tangmi.net作者:唐密网 点击:
熙明 整理 持松法师精通内外典,圆融显密,倾心弘传佛法特别是唐密大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崇,并因此结交了一大批国内外友好和同道。现简单整理如下:
1910年,17岁,了然法师为持师披剃,一九一二年冬,于汉阳归元寺受具足戒。
1916年,23岁,冬,去湖北当阳玉泉寺拜谒祖印老法师,叩天台宗大意。
1918年,25岁,应慈法师宣读了月霞法师的遗嘱,布告持师嗣法月霞显珠禅师临济宗第四十三世位,法号密林,及继承兴福寺住持职,持师的法弟惠宗和潭月两人为监院。
1919年,持师在为学僧讲授《摄大乘论》的同时,编成《摄大乘论义记》十卷,太虚法师和欧阳竟无大师二老读之,顿时偃旗息鼓,握手言和,竟成为知已,都说此僧将来必为佛界龙象也,心中都十分器重。
1921年,3月,因广州北伐革命失败而急退双溪寺住持息影上海的太虚法师,出任杭州西湖净慈寺住持,并在寺内创办永明学舍,首次邀请持师前去讲经。持师为净慈寺僧众主讲了《八识规矩颂》。
1922年,1月6日,持师的师祖冶开清熔禅师(1913年“中华佛教总会”得政府正式批准,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在常州天宁寺圆寂,持师撰写了一副挽联,联云:
法开虞岭,仰祖印重光入室亲承向上事;
侍疾毗陵,愧孙仪未尽倚龛恳祈再来时。 冶祖的得法弟子中有圆瑛法师、月霞法师、应慈法师、明镜法师、惟宽法师五位。
5月,太虚辞去净慈寺住持职,被选为佛学院院长后于9月1日举行了开学典礼,持师被邀请前去作开学讲课,讲授《观所缘缘论》,持师据此编成《观所缘缘论讲要》一卷。
1922年冬天,与大勇、纯密(曼殊揭谛)等赴日,拜高野山大学教授金山穆昭阿阇黎为师学习真言宗。一年后得三宝院流第五十一世阿阇黎位。
与持师同学的还有日本的学僧,象后来担任奈良大安寺贯主的河野清晃长老,当时就跟持师住在一起,友谊很深。
金山穆昭阿阇黎生于1876年,是古义真言宗中院流第六十三世和三宝院第五十世传法阿阇黎,学问高深,任教于高野山大学,已有很多著作传世,如《弘法大师的佛教观》、《秘密宝钥大纲》、《真言密教教学》、《真言密教教理史》、《大日经研究》、《弘法大师的信仰观》等。
据后来持师的弟子佘贵棣等说,持师未去日本之前,高野山那边已有祥征瑞兆,知道持师将去学取东密。所以,金山师看到持师他们到来,十分高兴,对于持师他们的来学,他倾钵而泻,毫无保留,而且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
1923年回国,在常熟兴福寺内留住了一段时间。
1924年,杭关监督陈鲸量和浙江高等法院院长陶叔惠,出面请持师赴杭州开坛传法,于是持师到了杭州菩提寺,设坛结缘灌顶,一个多月中,百余人入坛受法,从持师习咒印、学密法。
武汉也有许多信众来请持师去武汉传密,持师赴武汉途中经过安庆,常惺法师特地迎他到迎江寺,专门为他开欢迎会。
3月,湖北督军兼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以及李馥庭、汤乡铭、李开先、陈元白(曾任桂军司令)诸居士,迎接持师担任武汉洪山宝通寺住持。持师在寺内建起了真言宗坛场,自此,讲经、传戒、灌顶,几无虚日。入夏的时候,湖北遭受到大旱,应众人之请设孔雀明王坛禳雨,修到第三天时,就听到天空里雷声隆隆,继而大雨倾盆,众人莫不欢呼,自此,视持师为如来再世,前来结缘灌顶者更络绎不绝。萧督对持师大为敬服,受持师灌顶结缘,皈依密教,并且捐出巨资在宝通寺内建造法界宫和瑜祗堂,购置各种法器,请人绘制诸尊曼荼罗,希望洪山宝通寺可以成为真言宗在国内的根本道场,恢复失传千年的唐密。
1925年,春,直系军阀首领、两湖巡阅使吴佩孚(字子玉)将军在岳州的军舰上避祸,特地派副官黄澹供到洪山宝通寺,邀请持师前去给他讲解《金刚经》大意。
武汉大学校长陈叔蕴其时也邀请持师到该校演讲,持师就以《缘经》为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结合密教六大缘起的原则,阐述宇宙万有实质问题,并详为解析,颇得师生们的信服。
秋,东亚佛教大会在日本举行,持师被选为出席东亚佛教大会中国代表团的代表。代表团组成人员有:武昌佛学院长太虚、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武昌洪通寺住持持师、北京弘慈佛学院监督镜容、杭州招贤寺住持伞弘、四川佛学院主讲曼殊揭谛、哈尔滨极乐寺住持倓虚、四川佛学院讲师佛智、上海佛教居士林副林长王一亭、上海佛教居士林林刊编辑李荣祥、北京佛教联合会理事胡瑞霖、北京三时学会代表韩德清(清净)、北京三时学会代表韩哲武、北京国立图书馆长徐森玉、佛化新青年会代表张宗载、佛化新青年会代表宁达蕴、佛化新青年会刘灵华代表刘凤鸣、南京支那内学院教授杨鹤庆、南京支那内学院部员冯超如、哈尔滨佛教会理事张景南、道阶侍者开权、太虚侍者满智、恒忏、王季眉、通译潘曾荫、谢寄闲、太虚通译游如渊,共计二十七人。道阶、太虚、王一亭、胡瑞霖被推举为代表团团长。持师在会上被选为教义理事部理事,与当时日本佛教学术界的一流学者们,如南条文雄、木村泰贤、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常盘大定、河口慧海等相识并交流,以及在京都的一次聚会中,日方十多位佛学专家,与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起讨论有关佛教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大大地增进了两国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