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修持法门 >> 禅修法门 >>

禅与禅宗(禅修菁华二)〖圣严法师〗(3)

分享到:

  又由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自古以来,除了仕宦及营商的少数人之外,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过著农业社会的经济制度,以农耕为生,虽然有部分为逸世的高人隐士,也是以躬耕于山野之间为其谋生的方法,若非灾荒,或懈怠散之徒,绝不会沦为乞丐。当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僧侣们,便改变印度那种依靠沿门乞食为生的修行方式,也不能长期依赖政府的供给与施主们的供养,尤其是每当遇到政府的宗教政策有了变更,或社会经济发生了不景气的状况时,在中国佛教的僧侣,便替面临无从谋生之苦。倘若仅仅依赖政府政策的支持或信徒的布施来维持的话,那么每当受到生活方式的考验时,便会趋于日渐没落的地步,因此企求自食其力的山林佛教,便应运而兴,那便是百丈怀海所倡导的丛林制度的农耕生活。他们以垦植山林农田为主要的生活资源,信徒的布施而属于其次。不过怀海禅师被当时的守旧之徒,骂为破戒比丘,因为他们认为,应该过著印度僧侣以乞食的方式为高尚,所以不主张以任何的其他方式去谋取衣食之需。可是,自唐宋五代(第九世纪),以后,佛教尚能在中国绵廷发展,应该说是受到怀海禅师所创的丛林制度的农禅生活所赐。

  平等简朴的丛林生活

  由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得知,禅宗的四祖道信(五八O——六五一)、五祖弘忍(六O二——六七五)的时代,禅僧的生活,曾经有一次的变动,已由散居独处,而变成群聚在大师们座下的徒众,因此经常跟随着他们两位共住的大约有五百余人到千余人左右,甚至在同一道场修行的有长达六十余年之久。而且我们从文献中加以研判得知,当时他们的生活来源,已经能够过著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踏确舂米、田园种植、农地耕耘,以及采薪劈柴等工作,均由寺庙大众共同执役,同时也订立一套僧众共同生活的规约,由此类推,便可得知,由百丈所订立的丛林清规,其实早在禅宗四祖及五祖时代,已经具有了一个雏形。

  对于丛林寺院中习禅者的生活,也一扫虚浮繁华的建筑形态,更革除了咬文嚼字的经教研究,不拘印度传来的风俗仪节。他们设佛殿,不供佛像,唯构法堂;四众弟子并没有私人的寝室,大家同住于禅堂,而卧身之处,即是坐禅之所,执事们的寮房,乃至住持大和尚的方丈室,是办公及个别施教的说法场所。业林中也准在家人共住,只要是有心参禅并准备出家向道者均可。四众的衣、食、住、行四威仪无别,只有僧俗的形相有别而已,根本没有优劣厚薄的上下阶级之分。他们唯在上殿说法时,披起象徵僧侣身分的袈裟,执劳务工作时,禅堂修行时,一律都随俗的唐服(中国服装),除了剃光头,便与俗人一样。

  在他们的日课之中,规定最严格的是“普请”,上自大和尚下至每一个住在寺院的信众,除了病假及事假之外,均应普遍地被请到各自应作的工作岗位去进行劳动生产,怀海本身也严格地实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信条。由于寺众都能自耕自食,不必像印度僧侣那样,不问荤素,乞得什么便吃什么了。而且丛林中严格规定:荤腥与酒,不得进门;日中之后,不再进食。寺中经济绝对公开,财产不属于私人,倘若在用之于大众的简朴生活所需之外,尚有余力时,便可以用之于社会的慈善救济事业。而且无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生活的规范,情节重者,集合大众,先用杖打,继之则烧掉他的衣钵道具,再从偏门将之逐出寺外。

  像这样的禅者生活,既能适应中国人的社会环境,又能不违背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佛教精神。事实上,这反而更能有效地把佛陀教化世人的根本精神,从现实的生活之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让四众弟子都能过著清净、和乐、任运、自在、精进、平等、慈悲、少欲、知足的生活,不重形式,不走极端,随方随时,随缘施教。

  佛教是重视理性的信仰,所以它有许多的教典,不断的反覆阐明佛陀的本怀。不过,究竟的法性、佛性,或自性,绝非以言语文字所能表达,也绝不能经由语文结构而成的教典中所能见到,所谓向上一著,就必须从禅定的修习,来亲自体验或印证。因此,禅宗的大师们,便把经典中的理论,称为“葛藤络束”,反而是禅宗修行的一道障碍。不过禅宗并非一定要排除经典不可,例如菩提达摩开示二祖慧可,应依据四卷本的《楞伽经》来印心;到了五祖弘忍大师时只是更改以《金刚经》来印心;一直到唐末宋初(第九世纪),以后,中国禅宗兼重《圆觉经》及《楞严经》,尤其是作为一个禅宗的大师,在其开悟后,仍须多看经教,修学一切法,以广度有情众生,例如禅宗有两部好书——《临济录》、《碧岩录》,其活人用经教之处,可谓极多。

  由禅宗所提供的启示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的禅宗,是既能摆脱宗教形式的束缚,又能过著精进朴实、自力谋生的修道生活。既可不受宗教理论的限制,又可不废弃经典教理的活泼运用。

  而且深受禅坐训练的人,其所获得的利益是多方面的,仅仅就打坐盘腿的姿势便可以有益于身体的健康,而止观方法的应用,至少也能令你的情绪获得安宁。所以,习禅的初步效果,就是要令身心的健康获得得平衡与稳定。至于最令一般人所感到神秘与好奇的就是所谓开悟的宗教经验,只要你能无条件的去深信一位高明禅师的话,并依据他对你的指导方法,毫不犹疑地修行下去,只要机缘成熟,便会有亲自体证得到的一天。不过根据高僧大德们的经验,对于开悟的基本条件,就是先要抛弃自私自利的小我,破除了责任感或使命感的执著,自然可以进入无人、无我、毫无罣碍的自在状态时,才算悟境现前,到了那时候,你的身、心、世界,都会现出清净、美、善、真实和充实、圆满无缺的新气象。因此,禅师们首先要帮助你的,就是要去除你身心的障碍与病态,比如自私、骄傲、自卑、怯弱等不健全的心理,因为这些都是进入悟境的最大障碍。

  最后,我们可以确信,唯有深受了禅的宗教经验的人,才能获得身心的真正健康,也才是一位真正能披露自己的人。所谓有了真人才能真知,因此他才会衷心确认生活的意义及努力原方向,与究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