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修持法门 >> 其他法门 >>

四有四无无障碍观

分享到:

四有四无无障碍观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能分别识,没有所分别相;
只有一隐一现,没有真正显现。

  慈氏学开发中心 赠


  红卡说明:

  随时随地尽量多作四有四无无障碍观,并且前后互相印证,由此形成无颠倒作意思量,开始走上修习之路。

  重点解说“没有真正显现”者:谓“如其显现,不如是有”,亦属于依他起能相有。

  间接参考“六如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借用语句“有若其无,实若其虚”。



韩老讲解红卡:红卡:四有四无无障碍观 

  (2000年10月29日)


  我稍微介绍一下四有四无的内容。历来对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是依他起性一般人分不清楚,先不说是圆成实性我们一般人最不容易认识,对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一般也分不开。所以我们要学习大乘佛教,最主要的是能够先把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分开来。因为我们凡夫,异生,最主要是不能够认识真如,不能认识什么是圆成实性,所以也就不能认识什么是依他起性。常常把依他起性当作遍计所执性,又常常把遍计所执性就当作是依他起性,于是乎造成很大的颠倒、错乱。这种颠倒错乱使自己在生死轮回里头愈陷愈深,不能拔足。

  而真正佛教理论,就是从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依他起性开始认识,以至于真正能够证到圆成实性。我们这个红卡就是想法子辨清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依他起性,什么是遍计所执性。这个问题也是两千多年来大乘佛教难以真正弄清的问题。而慈氏学里头的经论,特别注意这个三所知能相。所以在《总摄大乘纲领论》里头,无著菩萨就把什么是三所知能相特别深入地分析给我们,特别深入地分析出来,教导我们认识什么是三所知能相。所以认识三所知能相就是能够觉悟、能够进到菩提萨埵氛围里头一个最重要的标志。要不认识所知能相,也就是没法子进入到菩提萨埵的氛围里头来。

  主要的觉悟就在于悟入三种所知能相。有这种觉悟,才能够谈到学习整个的菩提萨埵的道理。什么是菩提萨埵呢?就是能够觉悟、觉醒三所知能相。觉悟三所知能相首先你就是应该能辨清什么是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性是完全没有,是凡夫的无明所认识的世界;然后能够觉悟到这三所知能相里头的依他起性,以至于圆成实性,这样子才能够走上真正觉悟之路。我们所以能够踏上十地、六到彼岸这样觉悟的道路,主要就是觉悟到、觉醒到三所知能相,主要是觉悟到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因为我们一般人对于三所知能相里,什么是依他起性、什么是遍计所执性都分不清楚,认为依他起性就是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性就是依他起性。所以首先我们应该辨清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遍计所执性完全没有的东西,什么是依他起性依他而有、而不是依自而有的事物,首先应该辨别清楚。另外,对于圆成实性的话,对我们凡愚来说也是非常难于觉悟的,难于觉醒的。所以对三所知能相的觉悟是菩萨首要的任务。不了解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真实的存在,那我们就没法子走上觉悟之路。我们要想法子走上觉悟之路的话,首先就要对于什么是有、什么是无,有一个真正彻底的认识。

  可惜,我们两千多年来,没有把这个问题,把这个什么是有、什么是无的问题好好地认识清楚,一般对有和无的问题都分不清楚,什么是依他起性,恐怕一般人都没有跟遍计所执性分开来。假设对依他起性就认为就是遍计所执性的话,那是大错特错,没法子理解菩提萨埵的任务。菩提萨埵的任务就是要认识三所知能相,你认识三所知能相才能真正走上菩提萨埵的道路。首先你是能够证知到依他起性跟遍计所执性是完全不同的,依他起性是有,遍计所执性是无,不能把依他起性的有跟遍计所执性的无混为一谈。所以首先我们应该是要把三所知能相里头,这什么是有、什么是无要认识清楚,否则你就没法走向觉悟之路。

  我们在学习之中,把它总结了一下,就是四种无障碍观,四种有和无的分别,这就是我们手里的红卡。拿这第一种有无来说吧(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佛教最主要的问题,是自性和常的问题,所谓常一不变的问题。我们凡愚的世界观,第一步都离不开什么是常,什么是有自性这问题。第一个常的问题,就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从第一刹那到第二刹那里头,并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东西在延续,总是前刹那与后刹那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这个没有常一不变,你也可以从世间法里头得到证实。你这世间法的生住异灭,它也不是常一不变的,也是前刹那跟后刹那无论如何是相似,而不是前后完全一样,是相续,而不是常一不变。假设前后完全一样的话,这个事物就没有生灭问题。前刹那跟后刹那一定是有些区别的,一定是不完全相同的,也不是常一不变的。因为它要是前刹那跟后刹那完全不变的话,这个事物本身就是没有生灭的问题。事物有生灭的话,它就有一个存在的时限问题,就是它前后只有相似相续。所以世间的法,无论它存在多长时间,它要有一个寿命问题、存在问题的话,就是它从第一刹那到最后一刹那都是在变化之中。如果它中间有哪一刹那不变的话,那就是停滞在不是无常、不是变化的那种存在之中。任何事物,不论它存在寿命多长,假设从第一刹那到最后刹那,它要有哪一刹那停滞不变,那以后都有不能消灭的、没有生灭问题的那种常一不变的问题。它要从始到终一定有变化的话,那就是不管哪一个时间,它决不能停住不变,也就是从始到终一定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所以在世间的常理来说,也没有什么东西它能够万岁万万岁的不变。只要它有变化的话,从一开始就应该不停住地在变化,它要一开始能停住不变的话,那它就没有寿命问题,没有不存在的问题。这是一般的世间也可以证明的,无论它是钢铁的,或者是水泥呀,它都有使用的年限,到达某个时候,它本身就完全变化了,不能不变。这是常识中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寿命问题。所以说它一定前后是相似的,一定是前头跟后头是有所不同的;同时,它前后又是相续的。所以我们认为世间事物没有真正常一不变的,只有前刹那跟后刹那相似而又相续,这是我们就着世间法来说的。

  四种无障碍观,最主要的是依靠佛教里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而安立的。所说四有四无真正讲起来呢,离不开对于阿赖耶识的认识。所以世间的事物,我们站在大乘佛教理论的立场上,只能用对阿赖耶识的认识来认识一切事物,离开了阿赖耶识的认识,我们没法子真正认识世界的生灭的问题,没法认识世界的有和无的问题。比如相似相续,就可以由种子生起现行,而现行同时又能够熏成种子来看,就可以使事物相续。一个是熏习成种子,一个是种子生起现行,才能明白世间的事物是怎样相似相续的,就可以明白什么是无常。就是说你还是要根据前七识与阿赖耶识能熏、能生这两方面来认识事物的相似相续,离开阿赖耶识和前七识的能生、能熏的话,就没有真正所谓的无常的内容。讲真正无常的内容的话,必须既有能够熏习的问题,也必须是有能生的问题。所以在第一种有无也就是无常的问题上,如果离开了阿赖耶识也是没法子真正讲相似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