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研究机构 >> 中国大陆佛教研究机构 >>

戒幢佛学研究所

分享到:

  “戒幢佛学研究所”创立于1996年,座落于江南名刹——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戒幢律寺初创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名“归元寺”。明代末年,太仆寺卿徐泰时将已衰落的古归元寺改建为宅园,名西园。其子工部郎徐溶后舍园为寺,归元寺遂得重兴机缘。同时,亦奠定了“寺在园中,园即寺景”的园林式建筑格局。崇祯八年(1635),延请茂林性祗律师住持,题寺额为“戒幢律寺”,弘扬佛祖律制,重视戒律的宗风肇端于此。清末民初,广慧禅师重振戒幢,建天王殿、大殿、藏经楼及相关佛堂,亲赴皇城请得《龙藏》及“震国戒幢”额。近年来,经方丈普仁法师与全体僧众的努力,西园戒幢律寺得到进一步扩建,山门殿前广场、前花园、三宝楼、学生宿舍楼的建设,及以“道风、学风、家风”为纲领的软件建设,为“戒幢佛学研究所”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修学、研究氛围。

创建缘起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明开与安上两位方丈的精诚护持下,寺院建筑及经书文物得以保护。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佛教事业迅速发展,创办佛学院以培养各类僧才,也成为僧俗两界的共识。随顺这一发展需求,戒幢律寺本着自身优势,在当时的方丈安上法师与监院普仁法师的积极努力下,于1996年筹备并创办“戒幢佛学研究所”,聘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为名誉所长,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茗山长老为所长,并延请济群法师主持办学事宜。1996年9月22日,江苏省佛协就西园寺提交的《戒幢佛学研究申办报告》行文苏州市佛教协会,对西园寺创办“戒幢佛学研究所”表示赞同;1999年5月26日,原中佛协会长赵朴初作出“赞同此一盛举”的批示,同年7月6日,中国佛教协会行文江苏省佛教协会,“同意并支持西园寺申办旨在培养高级佛教人才的“戒幢佛学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会教字[1999]第091号)。1997年7月23日,西园寺向国家宗教事务局呈交《并于创办“戒幢佛学研究所”的申请报告》,叶小文局长对此作出批示,表示支持;2001年8月24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下文,同意苏州西园寺开办“戒幢佛学研究所”(国宗办函[2001]133号)。“戒幢佛学研究所”匾额由茗山长老题写。
  “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创办,既是佛教事业发展的需求,也是西园寺自身发展方向所致。从外缘看,有政府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各级佛教协会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教界、学界的鼎力相助;从内因看,明开法师、安上法师、普仁法师三代方丈的薪火相继,令西园寺的事业渐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而三代方丈对佛教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更是促生研究所创办的重要推动力。欣逢盛世,“戒幢佛学研究所”必将顺应新的时节因缘,积极实现上求下化的弘愿。

沿革
  研究所办学十年来,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及办学经验。十年的办学历程,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96年至2000年,在向各级佛协和宗教局提交办学申请报告的同时,于1996年秋和1998年秋,通过正常的入学考试,从出家僧众、在家居士中,分别招收两期学员。“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等一应事务主要由济群法师进行整体归划,由如吉法师、宗舜法师先后任教学部主任,聘请释济群、释如吉、释湛如、释宗舜、李尚全、雷应行、夏金华、李海涛、潘桂明、王雷泉、高振农、王继如、沈剑英、蔡希杰、韩廷杰等法师、学者担任课程,开设了《僧伽气质的培养》(济群)、《佛法概论》(济群),《药师法门研究》(济群)、《戒律学纲要》(济群)、《菩提道次第略论》(如吉、宗舜)、《南山律在家备览》(如吉)、《成佛之道》(如吉)、《印度佛教史》(夏金华)、《阿含概略》(李海涛)、《阿含经选读》(李海涛)、《唯识学概论》(韩廷杰)、《因明学讲座》(沈剑英)、《太虚大师年谱》(王雷泉)、《中国哲学》(李尚全、潘桂明)、《四书导读》(雷应行)、《敦煌佛教文献学》(王继如)、《英语》(蔡希杰)、《咒语读音讲座》(林光明)等常规课程与讲座。这一阶段培养两届预科生共计三十余名。
  第二阶段自2000年迄今。1998年,普仁法师升任戒幢律寺住持,将“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办学与申办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积累一定办学经验后,“戒幢佛学研究所”获得中国佛教协会与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批复,成为培养佛教人才的正规佛教院校。自此,在所长济群法师的主持下,“戒幢佛学研究所”走上了规范、明确的办学之路,为佛教人才的培育和佛教事业的发展,奉献着智慧和力量。在此阶段,“戒幢佛学研究所”已招收三期预科生和研究生,集教学、实践、弘法于一体,创办网站,公开出版专著,编辑学报、刊物,主办佛教学术会议,与兄弟院校及社会高校广泛交流合作,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这一阶段培养三届预科生、一届研究生共计四十六名。目前有四个班级,其中预科生一个班,有二十一位学生在读;研究生三个班,有二十三位学生在读。
  把握来自教内外的发展机缘,有着十年办学经验的“戒幢佛学研究所”已勾勒出自身的发展前景。
  首先,顺应苏州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戒幢律寺的周边环境得到整治,用地面积大大扩展,寺院建筑面貌焕然一新。
  其次,兴建了以教学为主体、面积达一万五千平方米的“三宝楼”,和可容纳近三百位师生入住的研究所宿舍楼将于2007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扩大办学规模提供了充分而必备的硬件设施。
   其三,每年划拨相应经费用于佛教图书馆建设,至今已拥有各类藏书十余万部、册。
   其四,培养并吸纳数位学有专长的师资人才,逐渐形成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其五,“戒幢佛学研究所”从所长至法师及相关居士、学者,对传统及现代佛教教育均有理论上的探索,并拥有相应的办学经验,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储备。
   以上五大要素,是“戒幢佛学研究所”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必要条件,也是“戒幢佛学研究所”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办学之路的保证。2005年9月24-25日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会员会”,是中佛协暨1986、1992年召开的两次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又一次关于佛教教育的会议。中佛协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佛教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育规模太小”,认为这是多数佛学院的共性,提出“强化初级教育、发展高级教育、带动中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相信“戒幢佛学研究所”能够顺应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很好地践行并完成这一任务。更重要的是,戒幢律寺现任住持普仁法师拥有办好佛教教育的大愿力,多年来,默默地为寺院建设和“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远景进行构画并付诸实践。
   两年以后的“戒幢佛学研究所”,将逐渐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师资队伍稳定、包含初、中、高三级学制的现代佛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