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理论 >>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下)(4)

分享到:

  颂曰 先治重烦恼

  众生无始以来,长远在烦恼海中,头出头没,一切烦恼具足无余。以过去熏习,为时特久,力较强故,则其烦恼特形粗重。有嗔重者,以修悦意慈心而为对治。贪重者,以修不净观而为对冶。修心者,于重烦恼,何以必须对治。以彼能驱使三业,逼令其为奴仆,恶力牵引,不得自在,虽遇善法,不能串习故。重烦恼易辨,如遇事大嗔恨,而此嗔恨,历久不忘,即知是重嗔烦恼。如当时虽暂生嗔恨,而事过即忘,则此非重。余以类推。识为重烦恼者,莫轻易放过,急须对治。

  颂曰 不求于果报

  果报谓世间名利恭敬等。修心者,不于此类果报,生心希求。今诣修行者,于出离生死之果报,乃至自身成佛之果报亦不应希求。若希者,亦为非分。如是得否,曰,汝勿错会。修行者,为利一切有情而修,其成佛,亦为利一切有情而后成佛,非为己也。即修净土法者,发愿往生西方,亦为饶益一切有情而愿往生,闻佛说法后,仍生他方救护一切众生。若无此愿力者,至高不过证辟支佛,得小乘果。修心者,于此亦不应希求也。此间但以不忘利益一切有情而希求成佛之果报;亦即菩提心之唯一希求。利他有情,与自愿成佛,二者不可偏废,废则与本教授,以我爱执换他爱执之要义相反,故不可也。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为无著菩萨说法云,汝知发心是缘应为利益一切有情,希求佛果。如弥勒说,可以遮止为惟利一已成佛之心,并可遮止我爱执之心也。

  颂曰 莫啖杂毒食

此喻于美食中,杂以毒食,其味虽美,足以杀身。于法亦然。依修心教授,勿杂以有害之发心动念,勿为世间名闻利养而修。乃至勿为一己解脱,以我爱执之力自私而修。如为世间名闻利养,及为一己解脱而修者,是杂毒食。不但无益,且断慧命。反之,于经教如法闻思修,于此心要之修心教授,自利利他,展转增上,如是发心清净而修,是纯美食,不杂毒食。于美食中,杂毒食,可以杀身。于净法中,加以杂染之发心动念,可以杀害增上果,与究竟果,而斩菩提胜命。故遮止一切不正之发心动念,最为根本。迦当大德云;摧伏不正发心,如绝毒种。根本中毒,则枝叶果皆毒。凡属贪嗔痴三者是毒。离此皆善。于初发心时,宜善为分别。

  颂曰 不东于深记

  藏文深有绵延义。此谓于烦恼等,勿生留恋,令其绵延不已也。烦恼虽微,如任其绵延滋长,则愈久愈盛,久之根深蒂固,不可挠拔。故以不求深记,杜之于微。反之,对于善法,则应力求深记,俾其绵延不断辍,日久增上。凡夫于善法,有不良之根性二,一者,喜新,二者,易忘。如闻某法,始则欢欣鼓舞,及日久玩生,又复懈怠,是也。凡夫于烦恼,不应深记者,深记。于善法,应深记者,不深记。今与人略有仇恨,辄深记不忘,设移此心向善,岂不甚妙。

  颂曰 勿作世诤骂

  修心者,与人不应作世间诤骂。在菩萨戒中有此文,四十八支分戒中,属于身善业者,人即于我生嗔,我亦不以嗔报之,人骂我,亦不以骂报之。

  颂曰 不俟于狭路

  此喻忆念怨仇,乘机报复。修心者不应出此。世间凡夫,常有深仇夙怨,隐忍在心,一旦狭路相逢,则乘人之危,投井下石,自以为智。修心者利他为重,常行取舍断不为此。

  颂曰 不可伤其要

  此谓不可伤及有情之要害处。如刺探人隐。或于众中揭人短处。扬人之恶,令人刺心难堪等。皆是伤及要处。又于非人,亦勿伤要。如诵大鹏金翅鸟咒,能伤龙之要害。又有一种威猛咒,能伤大力鬼神之要害。凡此修心者,皆不应为。

  颂曰 牦载勿牛驮 功利勿争先 无解

  牦牛与黄牛异。牦牛力大、黄牛力弱。勿以牦牛载倭之黄牛。喻人所不能堪之事而我能之,不可倭之他人。此一义也。己过不可倭之于人,此二义也。

  颂曰 勿作邪法用

  言不可以此大乘修心法,为世间利乐,治病求子等小目的而用,如黑教巫师等为所也。

  颂曰 天莫变成魔

  藏俗,供天地护方诸世间神,有时亦获神佑。惟诸神未断烦恼,亦能损害人。如不喜时,愈供愈出祸事。斯则天等变为魔也。此喻修心教授,用以对治烦恼,及我爱执。若愈修而烦恼愈多,我爱执愈重,则等同天变为魔,万不可也。

  颂曰 乐支不求苦

  不于他人苦支中,求出我之乐。即不损人以利己也。如忌他人权利出我之上,我以阴谋取而代之等。是于他人苦中,求取我之乐支。修心者不尔。

  第七明修心学处者。计廿二条。依此修学。可令修心不退失而增上。

  颂曰 一贯众瑜伽

  修心者,一贯以菩提心为其瑜伽行,于食时,思布施一切有情,皆得饱满。于睡时,思一切有情,皆得安乐,清净涅槃。于醒时,愿一切有情,从无明中醒觉。沐浴时,愿一切有情,烦恼涤除净尽。乃至开门时,亦愿一切有情,皆得解脱门。如此等修,见华严经净行品中。

  颂曰 一伏诸邪倒

  依此教授,自他相换而修,能摧伏一切邪魔颠倒损害。

  颂曰 初合修二事

  初谓发心。后谓回向。一说初为晨,后为晚。修心者;依牵引力教授,于晨自念今日我不应随烦恼转,不应离菩提心。晚复自审,我今日是否如晨问所念,修持无误。如己无误,应生欢喜。否则应念今日我已空过,有负暇满人身,即应生再不如此空过之决定心。

  颂曰 二境皆安忍

  二境谓盛衰或苦乐二境。修心者,于盛衰苦乐境中,皆不忘此修心教授。即失意时,亦能安心忍受,不怨尤人。迦当大德云,饱食暖衣,尚知修法。一遇逆境,则变为未修行之凡夫。故此事大须安忍。凡夫于安乐时,尚能发起慈悲等心。如于逆境中,亦能安忍,照常生起慈悲,则庶几矣。

  颂曰 舍命护二戒

  谓总戒与别戒,共戒与不共戒,皆须以死持护。

  颂曰 勤学三难事

  认识烦恼难。认识后对治烦恼难。对治后,能使烦恼不再生难。是谓三难事。修心者,不仅能认识贪嗔痴等粗分烦恼。更须认识多种微细烦恼。至低亦应认识十烦恼。属于语者四,属于身者三,属于意者又三,通为十种。细者如俱舍所说,凡九十余种。又随感召而来者二十种。于此诸烦恼,尽能认识,加以对治,令不再生。应如是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