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烟中诞生的世界
大江山造就了大境界,大境界孕育出大信仰。遥远的西藏,并不是作家笔底所描绘的荒原一片。在你没有认识它之前,它是那样的索寞和荒凉,当你熟知它以后,它会变成你可爱的家乡。走遍西藏的南疆北界,雪原上岂只有:山无数、烟万缕、水无穷……。这里,更有着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上师指处,但只见:一道雪山、一座寺庙、一檐金瓦、一派香火、一队旗幡……。在漫游西藏时,除壮丽的西部山水和民族风情之外,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概要算藏地雪域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了。千百年来,由佛教东渡传人的印度文化、由东西部民族融合带人的中原文化与西藏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并经过藏族人民世代创造和吸纳邻邦文化的有益成份,逐渐形成了雕塑、绘画、工艺、建筑、歌舞、文学等艺术品类,从而构架起西藏奇异的文化艺术天空——一个桑烟中诞生的世界。在西藏,到处都遍布着文化艺术的结晶,一如累累石头布满坦荡的河床。这些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作品,分散开来,是道道玉障珠屏,集中起来,是座座艺术高峰。它们与西部的自然风物和经幡塔影相映成趣,屹立于祖国五千年文化的长河之源,突现于华夏的万里江山之野,昭示了西部艺术的神秘与辉煌。
赤松德赞继任赞普之后,多次派遣颖悟的吐蕃子弟前往印度学经,学成之后就安排在桑耶寺翻译佛经。同时,还从各地请来众多经师,与藏族僧侣共同译制佛经。据《贤者喜宴》记载,赤松德赞时期,驻桑耶寺的译经师多达千人之众,通过他们的辛勤汗水,为后世留下了笔宝贵的财富,使桑耶寺成为一座佛教艺术的殿堂。这一时期所开创的译经事业,在历代赞普的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弘扬,经过千年积累,寺内各种史册盈箱累箧,汗牛充栋。在桑耶寺内保存的大量古代遗书中,举凡历史、政治、经济、民俗,举凡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天文气象、地理方志,以及历法、医药等诸多领域,多所包括。据统计,寺内有藏书十余万部,其中金银刻本的《大藏经》有5种刻本,计600余部;《医方学》156个不同刻本,计43大部;《声明学》130种不同刻本,计16大部;《音律学》30种不同刻本,计25大部;《密宗》356种不同刻本,计867部;《经咒类》156种版本,897部;《藏文文法》98种版本,108部。除此之外,寺内还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佛陀金像28尊、金叶文书、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和各种传世法器无数。寺内众多的奇珍,吸引着一代代佛教信徒,古往今来,说不有多少人放弃世俗生活,抛家别子,南来北往,会于圣地桑耶,终其一生怡情经史,寄迹云烟,并终老于这部荒园。
农庄。郭阿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