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寺院 >>

昌都寺院巡礼

分享到:
   早就听说康巴人是全藏区最执着的藏传佛教徒,康区有最高最大的玛尼堆、最鲜艳最亮丽的风马旗、最悠久最兴盛的藏传佛教寺院,这回身临其境,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了一回康巴人,领略了一把藏东的宗教文化。

  感谢昌都地区交通局长泽洛,派给我们地区最好的车子--沙漠王子V8,使我们得以在短时期内,尽可能多地走访藏传佛教在昌都的代表寺院。昌都地委统战部的边巴次仁,更是全程陪同,既给我们导游,也是我们的翻译,令我们此行增色不少。

  边巴次仁介绍说,历史悠久的本教在昌都地区影响很大,而最先在这里传播和发展的藏传佛教派别则是萨迦派和噶举派。噶玛寺是噶玛噶举派早期的圣地。明代以后,格鲁派创建了强巴林寺。据地区宗教局统计,民主改革前,整个地区寺院格鲁派有322座,宁玛派212座,噶玛噶举派117座,萨迦派52座, 还有一座天主教堂。

  格鲁派古刹--强巴林

  我们于6月27日下午来到强巴林寺,受到寺管会副主任的热情接待,甲纳仁布齐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向我们介绍了强巴林寺的有关情况。

  强巴林寺全名昌都格登强巴林,位于昂曲河和扎曲河汇合处、藏东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昌都镇,是格鲁派在拉萨建三大寺后,在康区发展的第一座格鲁派寺院,也是拉萨三大寺外全藏区格鲁派建寺历史最长的古刹。

  宗喀巴大师16岁赴藏学经途中,在昌都住过一夜,预言此地风水绝佳,适于建寺弘法。后来类乌齐白格千户的儿子向生西绕桑布在色拉寺学成后,受宗喀巴大弟子贾曹杰委派,于公元1437年,返回家乡创建了强巴林寺,并成为寺院第一任堪布。向生西绕桑布圆寂后,直到13任堪布以前,一直聘请寺院内外的著名高僧担任堪布。

  第14任堪布是三世帕巴拉(第一世帕巴拉德庆多杰的父亲是宗喀巴的亲传弟子),从此帕巴拉成为强巴林寺寺主和该寺五大活佛之首。历世帕巴拉、西瓦拉、甲纳朱古、嘉热朱古和贡多朱古等五大活佛中,先后被清政府册封过的有六世帕巴拉,他于1719年被康熙帝赐封为“阐讲黄教额尔德尼诺门汗”,赐发印信,成了康区四大呼图克图之一;七世帕巴拉时,乾隆皇帝将帕巴拉前辈的呼图克图铜印更换为银印,并为寺内修了一座庙宇,赐书御笔“祝厘寺”;九世帕巴拉时,同治皇帝将帕巴拉原“诺门汗”名号改为“呼图克图”,并赏银印;

  1864年贡多活佛以呼图克图列名册档;1903年六世西瓦拉被册封为“通成禅师”;八世甲热活佛册封为“博善禅师”。

  强巴林寺作为康区规模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解放前不仅是昌都地区的宗教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帕巴拉是该地区的政教首领。强巴林寺专门设有两个政教管理机构,分别主管政务议定、差税摊派、征收、推选堪布、宗教活动及僧众等管理。

  所有事务最终须经帕巴拉活佛批准。在帕巴拉圆寂或幼年期间,政教事务由四个朱古中的其中之一来临时负责。

  辉煌的寺院建筑艺术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精粹。强巴林寺以大经堂为正殿,周围由两座度母殿、辨经院、格朵拉章、嘎丹颇章、九个扎仓、印经院、如来八塔等建筑群所环绕。这些建筑无论在整体布局和工艺技巧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平,融合藏汉建筑工艺,在空间组合规则方面应用体量、形制、质感、尺度、比例、结构、色调和光影等手段来细致严密塑造。寺内珍藏着数千万金属、木头和泥塑造的各类佛像以及唐卡、法器、藏文经典等文物。该寺在鼎盛时期所辖分寺有130多座,分布在昌都各地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进一步贯彻落实,强巴林寺的大门重新向信徒开放。国家先后给强巴林寺拨款2000多万人民币,用于维修和赎买“文革”期间被占用的寺院属地。据寺管会副主任讲:修复后的强巴林寺从建筑规模、佛像数额、壁画完整等方面与原貌可以比媲。原来的僧众陆续返回寺庙,还招收了新的僧人,现僧人数达到851多人,其中有26位格西。

  80年代初,班禅大师提出,在寺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因寺因地制宜开展“以寺养寺”。《西藏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要逐渐走以寺养寺的道路。各级政府对以自养为目的的各种生产和服务等事业,应给予优惠政策并加以扶持。因此,强巴林寺在现有条件下开展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寺院现有500亩农田,另外,在寺属800多亩地上正在建造昌都地区文化游览区、宾馆等。寺院还有木材加工厂、糌粑厂、5辆大车、2辆小车。该寺负责人介绍, 寺院平均年总收入达到200多万元人民币,基本维持寺院正常佛事活动、维修寺庙、改善和提高僧众生活。

  类乌齐寺

  “先朝拜拉萨大昭寺,再去查杰玛大殿”。

  按照藏族信众的说法,西藏这两所寺院必须朝拜,大昭寺里的觉卧佛像必须拜,几乎是众所周知,而查杰玛大殿就非一般人都了解了。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属典型的高山峡谷气候。6月28日早晨6点,我们沿黑昌公路驱车前往寺院。一路上,果然是看不尽的美景:青山碧绿,林木森森,更有那唐蕃古林参天挺拔,花繁草茂的草坝子绵延不绝,一群群肥嘟嘟的牛羊游弋其间 ,令人赞叹不绝。100多公里的路途,我们的相机咔嚓咔嚓,未到寺院就已照完十来个胶卷。

  上午11点到达纳依塘平川,远远望见寺庙红白黑相间的院墙和闪闪发光的金顶。

  再走十几分钟,就已立足于其阔大的广场了。寺管会副主任先带我们参观查杰玛大殿,并介绍说大殿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古刹之一,距类乌齐新县城30公里。

  类乌齐寺属达垅噶举派。据说很久以前,这里住着富裕的绕西家族,主要经营农业。公元1277年的一天,绕西米吾齐在地里耕种,突然听到悠扬的诵经声,发现是位老僧坐在路边念长寿经,上前盘问,得知他叫桑杰温,是拉萨以北澎波达垅寺四世法王卡斯之子、噶举派高僧,想在此地建座寺院。绕西米吾齐就做了他的施主,助他建起了扬贡寺和萨玛大殿。桑杰温自然做了首任法台。1326年,乌坚贡布法台又修成查杰玛大殿,影响日益扩大,成为达垅噶举派在藏东的根据地和主寺,该寺所传教法号称“达垅玛唐”即下部达垅,与拉萨“达垅亚唐”(上部达垅)并称于世。

  类乌齐寺本名应为扬贡寺,待主殿查杰玛建成后,因大殿造型独特、华丽宏伟,成了下部达垅噶举主寺的象征。又因寺院建于类乌齐纳依唐大坝,故人们称之为类乌齐寺,藏语则通称为查杰玛或格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