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传佛教寺庙文物集粹
时间:2008-03-13 10:51来源:中国西藏作者:唐召明 点击:
在西藏高原上,藏传佛教发展传播了一千多年,在众多大大小小的寺院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古老神奇、辉煌宏丽的世界,看到藏民族独特的风情、优秀的艺术才华、非凡的想象力和杰出的创造性,高原寺院成为西藏文化的荟萃之地。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10到15世纪的500年中,这时期形成了宁玛、噶当、萨迦、噶举、格鲁等教派和教派支系,这些教派和教派支系都有自己的寺院。最著名的有大昭寺、托林寺、萨迦寺、楚布寺、止贡替寺、噶玛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白居寺、扎什伦布寺等。据20世纪50年代末的调查,西藏大小寺庙有2600余座。雪域高原众多的寺庙,在建筑风格和艺术上各具风格。大昭寺、桑耶寺、萨迦寺等,是平川上的寺庙建筑代表,经堂、佛殿按照坛城的形式分布,布局有序,肃穆庄严;而止贡替寺、楚布寺、色拉寺等,都是建筑在山坡上的,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雄伟庄严,宛如一座座神圣古堡,矗立在陡峭的岩峰之巅,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作为宗教艺术的一部分,寺院内众多的神佛塑像,形象生动,造型奇异,各具独特风采。有的高数十米,有的只有手掌大小,其塑造技巧之高,装饰之华丽,达到惊人的程度。各种佛像使用原料繁多,有金、银、玉石、象牙、香木、宝石、陶瓷等。绘画、壁画艺术也是寺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壁画的内容主要是宗教题材的故事和历史。颜料为传统的矿物石黄、石绿、石青、朱砂,并调入动物胶和牛胆汁,色泽经久不褪。唐卡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最早出现于公元7世纪,兴盛于明朝。唐卡风格各异,有的雍容华贵,有的色彩绚丽,质地多为布和绢,也有画在纸上的,那也是一种西藏特制的纸。此外寺庙的堆绣和酥油花,也堪称藏传佛教的两大艺术奇葩,深受群众喜爱。在这里,我们介绍其中几件常人难以一见的精品,以飨读者。
波密松宗寺“察察”泥佛。“察察”是一种用模具压制成形的泥佛。这尊高约70公分,经过烧制敷彩的大型察察十分少见,据寺里老僧人说,已有百年历史。
乃东县曲德贡寺十一面观音像。这尊镏金铜佛约有800年的历史。曲德贡寺始建于公元11世纪,据说是藏传佛教大译师热多扎哇的府邸,后改成寺庙,归宗格鲁派。
扎囊县扎塘寺千佛壁画。这是一幅保存比较完好的早期壁画艺术珍品。扎塘寺始建于公元1081年,创建人为藏传佛教后宏期著名圣者扎巴·恩协巴,据寺庙僧人说,这些壁画还是当初建寺时绘制的,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早期壁画艺术的重要史料。
甘丹寺宗喀巴佛牙塔。甘丹寺建于公元1409年,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公元1357-1419)主持修建。这是一尊为珍藏宗喀巴大师一颗牙齿而铸造的铜制佛牙塔,约600年历史。
丁青县孜珠寺本教神像。藏于孜珠寺的本教密宗神扎巴鲁敦铜像,是一尊非常古老而稀有的神像。
桑耶寺古钟。这口古老的铜钟是桑耶寺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它铸造于公元8世纪后半叶的建寺初期,由汉僧在西藏监造,是当地铸造的第一口铜钟。
桑耶寺金银酥油灯。供奉于桑耶寺佛堂前的这3盏金银酥油灯约有1200年的历史,为建寺初期制造。中间为铜座金灯,两侧为银灯。
哲蚌寺梵文贝叶经。贝叶经是古印度佛教徒用铁笔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梵文经典。公元7-12世纪,不少南亚高僧携带贝叶经到西藏传教,同时西藏佛教徒到南亚学法,也带回相当数量的贝叶经。后来印度佛教衰亡,贝叶经荡然无存,而传到西藏的贝叶经却得到了妥善保存,流传至今,成为世界文化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