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寺院 >>

漫话桑耶寺壁画及保护(2)

分享到:

桑耶寺壁画之“坟墓主”
桑耶寺壁画之“坟墓主”

  17世纪初,萨迦派喇嘛对寺院进行了维修。从此,原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中心寺院,改由萨迦派管理,只有护法神殿仍归宁玛派僧人住持。格鲁派取得西藏地区的统治地位后,历任达赖喇嘛或则支持宁玛派,或则兼学宁玛派密法。17世纪中叶,桑耶寺曾遭一场大火,大殿被烧毁,后来绘的壁画中就有烈火熊熊、大殿被焚的场面。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6年)以后,又才陆续修建起来。

  在20世纪40年代,热振活佛摄政期间,曾对桑耶寺进行过一次较全面的维修。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桑耶寺古建筑和寺内文物的保护工作,曾拨给专款进行维修。1962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将其列为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寺管会,专门保护和管理该寺的文物古迹。“文革”期间,桑耶寺同其它古建筑一样,遭受到了空前的极为严重的破坏,大殿的金顶拆毁不知去向,白、红、黑、绿四塔成了废墟,寺内文物损失严重,被砸毁的铜佛、铜器达4万余公斤,写有藏文桑耶寺简介的锦绫被撕毁半边,附属建筑亦大部分被毁,其余部分被当地政府和群众占用。由于桑耶寺壁画在“文革”中破坏的比较严重,1982年恢复开放以来,国家先后拨款120多万元,黄金近5万克用于寺庙维修和壁画、佛像修复等。1985年以后再次重新修复部分壁画。

部分壁画受损

桑耶寺壁画之“戒律图”
桑耶寺壁画之“戒律图”

  桑耶寺壁画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但近年来受损情况较为严重。经笔者调查发现,桑耶寺壁画出现的损坏问题主要是由于漏雨、墙体损坏,造成空鼓、起甲、错位、裂隙、烟熏等。空鼓和烟熏是桑耶寺壁画最为普遍的问题,且是壁画损坏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西藏佛寺壁画、墙体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不同于内地寺院、殿堂和石窟内的壁画和墙体,其空鼓壁画的保护和修复研究,至今国内外也尚属空白。

  通过这次实地调查发现,桑耶寺壁画受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近年来,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寺院的香火越来越旺,点酥油灯的人数日益增多。点酥油灯容易发生火灾,而且烟雾对于壁画的保护不利。其次,桑耶寺“乌孜”大殿(乌孜仁松拉康)的房顶漏雨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房顶的“阿噶”用现代的水泥进行补救的,由于“阿噶”和水泥的材质不同,不能很好的融合,“阿噶”见水后容易蒸发水分,而水泥遇水后吸收水分。再次,大殿内的佛像、壁画因年代久远有些变形倾斜,大量积水沿墙渗到墙体内,造成空鼓、开裂、受潮起甲,空鼓似乎是壁画的通病。

桑耶寺佛塔之“银制佛提塔”
桑耶寺佛塔之“银制佛提塔”

  地方政府对佛寺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寺院保护业务经费紧缺,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占有寺庙的一些重要文物,随意地破坏寺院的壁画和周边环境风貌。

  寺院文物保护组虽然有《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法》和《山南地区文物保护法》可依,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西藏佛寺文物保护,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藏佛寺文物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原文物保护法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总之,与古迹壁画修复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等现象,这对开展西藏佛寺壁画管理与保护工作都很不利。

关于壁画保护方面若干建议

大殿底层佛殿天花板上的坛城图案
大殿底层佛殿天花板上的坛城图案

  从桑耶寺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要尽快解除空鼓和烟熏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文物法的宣传力度,提高文物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树立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搞好文物保护的工作是目前桑耶寺壁画管理和保护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宣传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可以采取“讲座”形式或印制发放各种宣传册子、宣传画等。同时亦可通过现代媒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佛寺壁画管理和保护宣传。

  采取敦煌研究院自主创新研发的灌浆技术,防止壁画的丢失和破坏。桑耶寺有24个殿堂,殿堂总计108间,每座殿堂均绘制有精美的壁画。笔者在西藏山南文物局了解到,在西藏三大文物保护工程中,中国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其承担的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在世界上首次应用了灌浆技术,并取得成功,现已完成对布达拉宫东大殿、无量寿佛殿和罗布林卡等处壁画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灌浆加固法”是用一支微型钻头发着嗡嗡的响声进入一块鼓起的绘有壁画的墙壁。随后,一支塑料软管从钻孔往里插,直插到鼓起的缝隙。装有粘合剂的一只大号注射器,其上的针孔接入塑料管,粘乎乎的浆液被缓缓地注了进去,这就是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为壁画“打针”治病的方法。西藏佛寺壁画制作工艺及所用材料有别于内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壁画地仗主要由阿嘎土(分红阿嘎和白阿嘎两种)、沙子等组成,硬且脆,在修复时很容易破碎。这种灌浆材料具有容量小,透气、透水性好,收缩率小,流动性和可灌性好,强度适中且可调,初凝和终凝速度适中,同时具有最大兼容性等特点。笔者建议,采用灌浆法对壁画灌浆加固是治理西藏佛寺空鼓病害壁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在对壁画损失最小的前提下,通过灌浆加固,可以有效治理壁画的空鼓病害。

  培养和引进壁画修复的专业人员。寺院保护管理部门应与高校合作建立桑耶寺壁画保护的专门研究机构,最好从高校文博古迹专业的毕业生中招聘并培养专门人才,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壁画修复和管理与保护方法,结合桑耶寺实际,研究修复保护寺院壁画的切实有效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