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文化功能。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就是人类的文化活动。自产生了人,人就要企图理解周围的一切,比如天体、山川、水火等等,于是产生了原始宗教(准宗教)。比如德国的“尼人”遗骸和法国拉塞尔山洞二百万年前的女人浮雕以及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成果都证明了这一点。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对抗死亡、饥荒、洪水、失败等等,才产生了祭祀、葬仪、图腾崇拜,从而激励人去和大自然斗争。这一切都是文化的产生。所以,宗教文化和人类史一样久远。真正的宗教是在原始宗教基础上的发展,基于解脱生存的痛苦,进入了思辩的形式。可以说,没有哲学就没有宗教,于是产生了婆罗门佛教哲学、基督教教父哲学、佛院哲学、伊斯兰哲学。宗教艺术则形象地记录了宗教历史和宗教哲学的行程,绘画、雕塑、文学(神话)、音乐、舞蹈等等是对神的赞颂,但实质是对生命和力量的讴歌,从而去推动社会发展,至少其客观历史效果是这样的。如马克思·韦伯所认为的那样,欧洲16世纪的新教运动,因宗教与商业经济的结合而创造出了资本主义精神。宗教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必经阶段,而且以自身的动力将得以延续。“它的产生是历史的,它的存在也必然是历史的,而且还将历史地存在下去。”⑥从整个宗教文化功能看来,将与人类发展同步。但是,如果某一宗教不愿与人类文化同步,那么必将失去其历史赋予的文化功能,最后被人类一个接一个的飞速前进的浪潮所吞没。
这是宗教的普遍性政治内涵所决定了的它与政治的关系,现在我们再研究一下苯教和佛教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它们先天性矛盾的实质。
(三)苯、佛世界观的对抗性
佛教世界观的主体是:人是弱小的,痛苦的,只有服从于主宰宇宙的神释迦牟尼,在其指引下不断追求,人才能解脱苦难获得美好的未来。佛教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今尼泊尔境内),3世纪为鼎盛,9世纪衰微,13世纪没灭,19世纪复兴。悉达多·乔达摩本迦毗罗王子,舍弃权力和享受,思考磨砺一生创释迦主义。释迦主义的宗旨在于普渡众生于生老病死,让所有的生灵都达到不生不灭的平等的永恒的涅槃世界。佛教讲求想辩,其哲学极其独持,它的范畴如心、色、谛、蕴、识、真如、法界、世界、境界、动静、因果、缘起、中道、止观、渐悟、顿悟等等,再加上因明逻辑的宗、因、瑜的三段论,永远闪烁着人类理性思维的光辉。这些哲理总的目的在探索生命的全过程和宇宙规律的全部意义,由此而证明可怜的人应为那非常遥远的目的而献身。可是,苯教却不同。
苯教世界观的主体是:宇宙是多元的,万物有灵,万物为神;人生存于万物之中,被多元神所主宰,人崇拜万物,以求光明和安乐。苯教很古老,也很朴实,认为人产生于云气、湖泊和鸟兽⑦不是创生于上帝或者女娲。人本身就是物质世界的产物,这也许真的是建立在波斯、大食文化根基上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