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综论 >>

吉祥喜金刚坛城解析

分享到:

一、前言

  自十三世纪中叶以降,「藏传佛教」历经蒙元、朱明、满清三代朝廷更迭的尊崇提倡,已发展臻至颠峰的时期,并逐渐地与中原地区原有的「汉传佛教」相互合流影响,遂产生了一种新的佛教艺术风格──「藏汉艺术」 (Tibeto-Chinese Art),而且迅速地、普遍地流行於当时的宫廷与民间。《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为藏传佛教萨迦派(Sa-skya-pa)入门的基础修行法,系晚期密典,属於印度怛特罗续部四部中的「无上瑜伽部」。约当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之际(1271-1294A.D.),萨迦派五祖发思巴(1235-1280A.D.)弟子莎南屹啰()将之译为汉文,而於有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A.D.)时,由宫廷作坊(疑是司礼监)御制手书成精緻雅丽的泥金写绘本佛经。而「吉祥喜金刚坛城」乃此经简首扉画,瓷青纸本色泽熠熠,典雅精美,韵味隽永无穷,令人赏玩无法释手;诸尊法相怖畏庄严,身行曼妙有致,手舞足蹈之间,莫不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辉;「高古游丝描法」的衣纹线条,宛如流水行云,曲畅直顺,飘逸柔和。在设色、尊像及纹饰三者之间,和谐融洽,浑然一体,彼此辉映,构筑出一幅完美绝轮的明代藏汉艺术之绘画佳作。

  是画不仅蕴含浓厚的神秘的藏密教义,颇受重视,如元世祖、明成祖等帝王均曾接受「吉祥喜金刚坛城」深奥成熟之灌顶;并且展现了缤纷灿烂、光彩夺目的藏汉艺术色彩,甚值得深加解析探讨。兹不揣谫陋,试撰文初探之。

二、梵我合一的「坛城」  

 坛城,梵文(man_d_ala)称为「曼荼罗」、「曼陀罗」、「曼挐罗」或「满荼罗」,藏文(dkyil-vkhor)名为「吉廓」、「集阔」或「金扣」,汉译时,又有「圆轮具足」、「坛场」、「坛」、「中围」或「聚集」等名称。

  坛城的观念,源於「梵我合一」之思想,为密教的中心要素。其梵名「曼荼罗」,原指乳酪制造的过程中,浮集於上层的最精醇者,由此引申为聚集发生、无比至极、或是获得本质之义,其后用以比喻大彻大悟、无上正觉之境界,或是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证悟的场所。古代印度密宗於修法时,都会在道场建筑起一个或方或圆的祭坛,供奉诸佛菩萨,以防止魔障的入侵干扰,或藉以自我集中精神。因此,凡是聚集佛菩萨之像於一坛,或描绘诸尊於一处者,均可称为坛城;也可说是一种象徵超越的大宇宙(macrocosm,即「梵」Brahman或「大我」)与内在的小宇宙(microcosm,即「小我」或「人体」)二者相即相印的空间。

  坛城的种类形式颇多,一般主要的有所谓「四曼」,即:  
  1.大坛城(mahaman_d_ala,或称大曼荼罗、尊像曼荼罗)   
   为总集诸尊,并描绘其实际形体的坛城。
  2.三昧耶坛城(samaya-mandala,或称三昧耶曼荼罗、象徵曼荼罗)   
   为描绘能明确象徵诸尊的持物与印相之坛城。  
  3.法坛城(dharma-man_d_ala,或称法曼荼罗、文字曼荼罗)   
   为描绘代表诸尊的种子文字之坛城。  
  4.羯磨坛城(karma-man_d_ala,或称羯磨曼荼罗、立体曼荼罗)   
   为描塑诸尊的威仪事业及其木像、铸像之坛城。

  「吉祥喜金刚坛城」系一总集、图绘吉祥喜金刚与诸尊的具体形像之坛城,应属於四曼中的「大坛城」。此种坛城与佛教图绘艺术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深刻具体的图像佈局建构,将玄秘的自然之美、深邃的精神之美、以及仪轨的秩序之美予以重新组合,展现出人生的永恆真理与终极意义。

  若以坛城尊像的配置形式而言,又可分为三种,即:  
  1.会聚三世十方诸尊的「都会坛城」(或称普门坛城)。  
  2.会聚密宗各部诸尊的「部会坛城」。  
  3.以一尊为中心的「别尊坛城」(或称一门坛城)。
  「吉祥喜金刚坛城」表现坛城本尊喜金刚及其眷属的配置形式,则属於别尊坛城一类。

  此外,坛城的形状,主要有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四种,各代表着不同的目的与意涵。如方形的坛城象徵「增益」(paustika),圆形象徵「息灾」(santika),半圆形象徵「敬爱」(vasikarana),三角形则代表「降伏」(abhicaraka)。而四方形的「吉祥喜金刚坛城」正蕴含「增益」的功德,能「发最上菩提心,饶益一切诸有情」,修作是法,可使修行者身心清净,悲智双运,利益自他,臻於精神圆满、证悟正觉的至高境界。

三、悲智互具的「吉祥喜金刚」

吉祥喜金刚,英文Eternal Thunder bolt,梵文Shri Hevajra音译为「嘿跋折啰」,藏文kye-ba-rdo-rje音译成「戒多傑」或「杰巴多傑」,意译则有「喜金刚」、「大悲空智金刚」、「欢喜金刚」、「饮血金刚」、「大乐金刚」、「意金刚」、「方便金刚」或「悲金刚」等不同名称,系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中最常见的绘塑作品「五大本尊」(即上乐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吉祥喜金刚)之一。「本尊」的藏文(Yidam)之意,原指对於觉性的执持与实践,是以具体有形的图像,来表达抽象玄虚的义理。其「吉祥」二字代表福慧圆满、具「不二智」,「喜」字的涵义为证得无我、利益有情的大悲(great compassion),「金刚」则象徵般若空性、具众胜相的智慧(wisdom)。所以「喜金刚本尊」蕴含了慈悲与智慧互具、「上求菩提,下度众生」的觉悟与抱负。智慧能使人洞悉透彻种种自我执迷的假像,为解脱诸苦桎梏的根本要素,亦是一种甚深极大的喜悦;而慈悲就是将这种无量法喜无私地分享给一切众生的具体表现。

  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描述,吉祥喜金刚的形像,原是与其明妃「无我佛母」相拥的双身像,由於「为表悲智恆常融,故父母二尊现相合相。」母性的无我佛母代表着卓越非凡的智慧,父性的吉祥喜金刚则象徵着普遍法界的慈悲,这种男悲女智相拥的双身形像,具体地证明了悲智双运的胜味理趣,与一摄一切的圆融境界是存在的。然而吉祥喜金刚自雪域东传中土以来,或因揉合了汉民族特具的悠久的含蓄敦厚之传统后,改易了原有的双身像面貌,转变为此经扉画中所见的喜金刚单身形像,其明妃无我佛母则被安排与诸尊并列於坛城四周的方拱形佛龛之中。虽然喜金刚在画中的形像从双身像变易成单身像,然而由於:

  1.吉祥喜金刚的梵文音译「嘿跋折啰」之意,据《吉祥喜金刚本续》的解释,乃「嘿为大悲性,跋折啰说慧。」
  2喜金刚身上的五种装饰品,象徵着五佛的五种「智慧」,而其肉体与血液则代表着无量「慈悲」。(详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