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诸佛信仰 >> 药师佛 >>

修习药师佛法的过程和体会

分享到:

 曾经和几位朋友交流过佛法修习的问题,本人由于感到受药师法益良多,很希望与更多的朋友共享,最近还有一位朋友直接向我问了药师法的修习问题,朋友们对药师法的关注,很让我高兴和感慨,故将自己的修习过程和体会大致地理了一理,在此录出,希望能为有志于此的同修提供一个借鉴,不当之处,还请批评。 

一、对几个问题的答复

有朋友问,是否一定要拜师行三皈依,才可以学佛,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有机会从拜师行三皈依,然后一步步地如法修行,这样当然是很好的,但如果没有机会,也不一定非要先行这些仪式不可,我直到现在也未正式依师行过三皈依,但是觉得也能修进去,我认为所谓皈依,首先是心皈依,也就是把佛菩萨作为人生的依怙,把佛的教法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按佛的教法做人做事,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皈依,如果做不到这点,那么即使依师行过三皈依行了,只怕修行的效果也是很打折扣的,关键是在懂得了佛法的有关知识后,树起正见,并 即 刻 依教修习,千万不要等!如以后有机会拜师,再行有关的仪式,那样在以后的师的教导中,还可因曾打下过基础而加深理解,甚至闻一悟十。

另外,有朋友问要依我的方法进行修行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佛法修学是有一整套系统的教理教证的,有一套严谨规范的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针对不同的根性特点,有很大的普遍性,且因其纯正中肯,能很好地将初学者导入正轨,打好根基,而我的修学方法在基础性的东西上也是按佛经上的规范开示来开展的,并在有一定基础后再有所侧重,这样的修学方法慢慢地便有了一定的个性特点,如果一开始就按我说的来修学,不知对您是否合适,所以我倾向于请您先认真通读一些佛经,掌握一定的佛法知识,然后选择与您投缘的法门,按经中所说以及大德的注解来修习,打好基础,然后在修法上再采取一些有一定个性特点的方式,这样可能比较保险一点,我的修法能对您起到一点借鉴作用,我就已经很快慰了。

下面我谈谈一些修学的普遍方式和个人体验。

二、佛法初学的普遍方式

(一)先谈谈初学者修习佛法的方式吧。

先谈一下入佛门应该学什么的问题。应该说,对初学者而言,如果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修学佛学的经律论,掌握正见,在此保障下修习佛法,是最好不过的了,这种方式最常见于佛学院的学习方式,尤以藏传佛教为最典型,他们以很系统的佛法知识(主要是五部大论)为基础,再辅以大量的辩经活动,为弟子树起正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以此为基础开展规范严谨的、有名师指点的佛法修行,这是最理想的过程了。但对多数人而言,却是不太现实,尤其是在家人,大多是只能学习几本有代表意义的、配以规范注解的佛经,有一定知见后,再如法修行,这是目下许多在家人修行的首选方式。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便需要选择的合适的佛法注本、修行法门和修行方式,我认为一定要选择严谨规范、经得起考验的注本,务必要以稳妥首选,为什么我不太提倡直接看佛经原文呢,因为我觉得对许多初学者而言,初接触一部佛经时,往往不知该看什么,大德注本可以起到一个引导思路的作用,而且有修证的大德还常常以自己的修行境界融入注解中去,有很大的摄持力,这一点我觉得以南怀瑾先生的书体现得尤其明显,这些都是对初学者影响是很大的,而且从大德注解中得到的佛法解释严谨规范,纯正严密,对引导学人进入正途、开拓初学者的视野、加深初学者的理解、树起佛法正见,有很积极的作用,这些系统的知识和感受,不是从某个人的个人修学体验中能学到的(尽管此人可能学得很好,但他的所学可能本身就有侧重,不过如能时常与这样的人交流,这倒是挺好的),到懂得一点佛法知识后,再看佛法原文,这时的理解便大不一样了,对佛法的修学也有底子了,这时会进入实修。实修法门的选择,我倾向于初学佛法者最好是先修习一些较常见一点的、在佛经上有着明确的开示的、得到过大德印可的的、同修间有过经验的法门,这样比较稳妥,一些比较偏的少见的法,最好是谨慎一点。

(二)修学方法的选择

我觉得,如果一个初学者能有一个皈依师,依师所教便能渐入佳境,这是最好不过了,少走许多弯路,但对大部分初学者而言,尤其是在家人,都很难有这么好的机缘,这样,找到一个很可靠的注本,并且是与自己十分投缘的,依之修学,就成为学习佛法的关键。至于何谓可靠,那就是指注解的严谨规范准确,这点在上面已经谈过了;而所谓投缘,倒有不少情况,一些同修是觉得某一部经一看就很亲切,可以一天不停地看、读诵书写,有时是对某一部经由这个注解时就很喜欢看,另一个注解时,就不太能看进去,这就是投缘的问题。而我是这样体会的,投缘就是一种最切合自己需要的感觉,让人最有安全感的感觉,甚至就是一种落水者抓住了唯一的救命稻草的那种感觉,一看入去,心中马上或逐渐地会产生一种精神支柱或是一种终生依托的感觉,让你全心全意的依附,让人以生死相托的,一种归家的感受,这就是——投缘,这才是真正的皈依!我当初修药师法门,在刚一接触信如老居士的注本《药师经法研究》时,就确确实实地有这种感觉,当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现在回想起来,并和一些朋友交流之后,真的觉得这种感觉实在是十分十分的可贵,这种感觉能让修学者不顾一切地投入进去,仿佛新生的婴儿无半点疑意地投入母体,并享受那一份温馨,将自己的人生、生活、和一切言行举止与一部经紧抱在一起,密不可分,全心全意地、无半点怀疑地按注本要求修下去,佛法修行“以信为能入”,现在回想,真的是千真万确啊!这时往往会暂时地先不顾及其它经法,而是专注于一门,一旦能修进去后,会感到修行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体会到生活就是修行,不能分开,这时会感到自己对佛法的理解一天天地加深,这时的进步自己是可以感觉出来的,然后才会慢慢地体会出修行到底是修什么,这个一定要自己去领会。

三、自已修学的过程和体会

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一些看法不敢说很对,只能说每一句都是实话,看是否合您。

(一)学习佛法的缘起

我是在工作上遇上很难解决的问题,觉得过得很不开心后,心里觉得人生不能这么过,觉得人生不应该是这么不开心,才开始接触佛法的,那时为了生活、名利的不如意事,身心很不舒服,心中油然地涌起人生该怎么过的问题,看过不少书总感到不是很理想。正在这时,有幸看到朋友有一本南怀瑾先生的《禅海蠡测》,感到很有味道,当时是什么都看不懂,却就硬着头皮看下去,也许是宿世因缘吧,虽然看不懂,却在心里一下子就坚信我要寻找的人生答案就在这里,就在佛经里,于是我就潜心开始搜寻佛经。一开始,我接触佛法时,也没有想要修行,也不知什么是修行,也不给自己什么任务,只是很想看,就猛看,当时主要找到的是南先生注的系列佛经,后来发展到凡是能找的佛经都先请回来再说,虽说看不懂,但翻一翻都觉得很有味道,反正是什么经典都想看一看,凡能碰上的都翻一下,基本看不懂,反正是不断地看,看得懂一点的,多看一下,看不懂的,就先放下,首先是要保持住兴趣和感觉,并不断增长佛法知识,回想这个毫无负担和任务阶段,实是得益良多,回想来也感到很有必要,这是一个无压力地自然熏陶自己的过程,让自己慢慢有感觉,知道佛法是讲什么的,需要学点什么,慢慢地沉浸下去,慢慢地摸索出来,慢慢地知道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经典,什么法门,慢慢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远离什么,这时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与佛教有关的观点、事情,也慢慢具备一定的辨别力;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既是自己工作上特别不舒心的日子,也是用佛法好好地导引自己、调养自己的日子,是初学佛法阶段的非常享受的阶段,特别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