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诸佛信仰 >> 药师佛 >>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二

分享到:

皈依三宝

接下来第四页,这里将进入仪轨最主要的正文部份,在正文当中的次第只有谈到要皈依,再来是发心等,这也可以说是前行法,或者叫加行法,就像昨天有提到,所谓的皈依是帮助我们不要走入一条错误的道路,為走入正确的道路;那发心不仅是要走入正确的道路,而且是走入一条能够发广大心的一条大道上。我们在修持佛法的很多时候,的确是有可能会走入一条错误的道路,所以要能够谨慎的来选择,能够带领我们进入正道,最好的方法也就是依靠佛、法、僧三宝的带领,所以我们最主要的依靠就是佛、法、僧也是我们皈依的对象。所谓的佛宝,指的就是开示佛法的人,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此世的教主。所谓的法宝,就是佛所开示离开痛苦的各种方法。第三个僧宝,就是如法地来修持这些法教的人们,这叫做僧宝。

三根本

另外还特别提到不共皈依的三个对象,这是密乘当中提到的,也就是三根本,第一个就是上师,是加持的根本。第二个是本尊,成就的根本。第三个是护法,事业的根本。这三根本的意思是什么呢?所谓得到加持的根本是上师,一般来说,我们从佛法、从佛陀处得到加持,但是由我们个人修持上来讲,是从我们的传承跟根本上师处得到加持的;第二个是本尊,也就当我们具备了上师的加持之后,我们依靠这些口诀来修持,并且能够得到某种成就,所谓共同的、暂时的成就,还有殊胜究竟的成就,这些成就得到的都需要实修,就是代表要修持本尊,就像我们现在修持药师佛法门,在观修药师佛的本尊,或者也可以修持度母或者观音菩萨法门等等,这都是修持本尊,透过这些本尊的修持能得到成就,所以这即是叫做成就的根本是本尊;第三事业的根本是护法,当我们具备了清净的动机来修持,或者在世间工作也好,或者在做任何佛法的修行也好,这时修持道上由於我们以前造作的各种恶业,今生会遇到一些障碍跟逆缘,这时候為了消除这些不好的情况,所以特别要向护法来祈请,透过护法能够消除这些障碍,所以名为事业的根本是护法。我们做皈依的时候,要这样向佛、法、僧,还有三根本,总共六个皈依的境来皈依。所以刚刚这里的「南无皈依三宝三根本,皈依一切皈依境」,便是皈依的部份了。

发心

后面两句就是发心,发心帮助消除我们进入小的道路,要培养一个宽广的心,所以当我们在修持这个药师仪轨的时候,我们要先发心,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没有办法马上帮助到一些人,但是未来希望真的能够利益到他人,希望可以帮助他人证得究竟的快乐、得到究竟的果实。我们需要具备这样的一种动机,这个就叫做发菩提心。我们无论是唸诵药师经也好,或者是修持药师仪轨也好,可能会有一些不清净的动机,譬如说我们想要伤害一个人,甚至是想要咀咒一个人,因而来修药师佛、药师经,如果有这样的心,这是不好、不清净的动机,这可能是一种嫉妒,或者一种瞋心,这种心我们要将它消除。第二种发心是清净的,但是只想到学习药师经,修持师仪轨,是為了自己得到快乐,或者说自己的身体健康,自己要成就佛道,这种心是好的、是清净的,或者也再想到还要帮助周围的亲人得到健康等,这都是可以,但是这种心还不够广大,太狭小了,所以為了要让这种利益更加的广大,果实更加的圆满,我们需要具备一种更强心的力量跟加持力,就是要具备一个清净、广大、长远的动机,也就是这里的偈文说「為令众生皆成佛」,也就是利益一切的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道,带著这样的心呢来修持「今发殊胜菩提心」。

以上部份,也就是皈依跟发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来做观想,观想在我们的前方虚空中有佛、法、僧三宝,还有上师、本尊、护法,这样子皈依的六个根本在我们的前方,在自己的面前来唸皈依文、唸发心文,并且在他们的面前我们真的发起菩提心,真的做皈依了,这是皈依跟发心的部份。

积聚福德资粮

接下来有一段是积聚资粮,这是说在唸诵或者向药师佛生起信心,不只是口上说具有信心而已,象徵我们具信心的一个徵兆,就是要做供养来积聚福德,一般指的是譬如要供养灯、供养香、花等,总之是能够令人欢喜跟清净的物品都要供养,这种供养就分為两种供养,一种叫做真实物品的供养,譬如说我们设置这种供养的坛城、佛堂陈列这些供品。第二种供养叫做心变现的供养,也就是我们陈列出来真实的供品并不多且很少很小,但是要让功德无量增长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透过心的一种变现跟观想了,就这个是偈文当中谈到的,各位可以看到「从本净界所化现,遍满天地如云供,曼达诸宝天女俱」,这里就是透过一种心变现的供养,观想这一切的供品从本净界中化现,非常非常的多,遍满了天地,像是云一般的供养,这当中供养有各种的曼达、各种的宝物,像七珍宝、天女等,这一切都在当中,「祈愿无尽布扎霍」这一切都变得无穷无尽的。所以这里可以说是依靠了我们真实物品的供养之后,再透过一种心的观想,将这些供品变得无量无边,透过这样而能够积聚所缘的福德资粮。

积聚智慧资粮

以上叫做有所缘的积聚福德资粮的方法,接下来两句是积聚无所缘的智慧资粮,指的就是在我们心上的一种禪修方式,也就是四无量心,慈、悲、喜、捨四无量心的修持,就是透过一种清净的发愿跟动机,而帮助我们在心上来积聚资粮的方法,以上是透过有所缘的观想,加持了这些供品,接下来就要观想慈、悲、喜、捨了,所以「众生俱乐皆离苦」这一句当中,第一个俱乐,就是慈无量心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发心帮助一切众生都能够具备快乐,还有得到快乐的因。第二个,众生也都不希望得到各种的痛苦,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由各种苦的因而產生的,所以第二我们要发愿,愿众生皆离苦,就叫悲无量心,一切众生都能够远离痛苦,还有痛苦的因。第三是喜无量心,那「於乐不失」,这是指说各种的快乐有的时候只是暂时的,并没有办法长久,众生也没有办法拥有长久的欢喜,所以说令能够得到究竟的快乐,愿众生於乐不失,这是喜无量心。第四是捨无量心,叫做「平等捨」,这是指一般我们在观修众生的时候,很自然会有亲疏之分,这是我的亲人,这是我不喜欢的人等,但在观修的时候是不能有亲疏之分的,所以是要具备捨无量心,以上这一部份,可以说都是前行,也都是一种準备的部份,以上这当中就包括了皈依、发心,积聚资粮里面又包括了第一个部份叫做「有所缘福德资粮的积聚」,另外第二个部份是无所缘智慧资粮的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