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佛道比较 >>

惠能与禅丹——以《上阳子金丹大要》为据(2)

分享到:

   陈致虚将心区别为肉团心和虚空心。其曰:“有肉团心,有虚空心。此虚空心是名何心?是金刚心,是涅槃心。彼肉团心复名何心?是妄想心,是烦恼心。世人思虑总皆执着,故是为障碍……彼一切心争爱贪著,见色迷恋,闻声惊怖,是非分别,无有穷已。此一切心,凡所闻见,如如不动……若大智慧,心即云佛;若大了悟,佛即云心;若大解脱,非心非佛;若大因缘,即心即佛。此心即性,此性即佛,性佛不离,佛性明了”[4](P.69中)。肉团心之称见于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为四心中的第一种心[11]。《坛经》没有明显提出虚空心之称,但是曰:“心量广大,犹如虚空”[8](P.49),可见肉团心和虚空心的提法都来自禅学。
   陈致虚区别肉团心和虚空心,是将真心、妄心视为一心,将心性视为不二,指出区别只在于有念、无念之间,只在有执、无执之差,执着便是肉团心、妄心,不执着便是虚空心、真心。其曰:“尽他业风沙起、沧海尘飞,须知净倮倮底如如不动,那赤肉团上稳稳当当。须知这赤洒洒底如如不动,尽他我万死万生,此为不落窝臼,不迷境物”[3](P.61下)。如如不动,便是无念无住,便是不起妄念,不滞虚假万法,不执妄相。正如惠能要人“除妄不起心”,“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离相不乱”[8](P.28、31、37)。这样便能自在解脱。陈致虚曰:“生死岸头,如如不动,得大自在”[3](P.64中)。
   心性不二的理论,直接导致顿悟说。陈致虚阐述曰:“外不见大地山河,内不立闻见知觉。直下摆脱情识,一念不生,证本地风光,见本来面目”[3](P.63上)。陈致虚描述顿悟体验曰:“似风云雷雨,蓦然黑暗。须臾散去,红日当空,谁不见了。”[4](P.67上)“若脱了桶底子相似,豁然大悟,眼下见性,惊喜过望”[4](P.68下)。陈致虚大概有亲身体验,其描述与禅宗大师们如出一辙。
   陈致虚又认为人有根器之分,有人能悟,有人不能悟。其曰:“大根器识,一见了然明白,更不惊疑。”[4](P.66上)“若使钝根之器,到了总不是也”[3](P.62下)。这些都是惠能的思想。对于钝根之人,陈致虚主张积功累行的渐悟(注:何乃川、詹石窗《论陈致虚的积功累行诗》论述了陈致虚的渐悟说。见《道韵》第5辑,第218-235页。中华大道出版部,1999年8月。)。
   惠能之后的许多禅宗大师的语录,也都为陈致虚引用。惠能之后,机锋、公案等参禅方式相继出现。陈致虚肯定这些方式,对禅宗的机锋、公案故事烂熟于心,大量征引,随处题拈。其曰:“拄杖刹竿,棒拂拳喝,一机一境,是皆佛祖旁开户牖,提振纲宗,亦有大机,亦有大用,亦有权,亦有实。一喝不可作一喝用,一棒不可作一棒行。要知宾主交参,前后际断,昭悬日月,把定乾坤……是故马祖一喝,百丈三日耳聋。吃茶也是,受食也是,鼻孔也是,灵骨也是,即心即佛也是,非心非佛也是。一株花,柏树子,麻三斤,衫七斤,风与月,石与泉,前圣后圣所遗公案,一题著总是了[3](P.62中下)。他把这些机锋和公案比喻为“如引过河之纲”[3](P.63上),“若牵织金之花”,指出这些都是引导学人明心见性。其曰:“凡次皆要诸人各认自己心,莫作他人见。”“此等公案,备难悉数,莫不皆是见性之旨”[4](P.67上)。
   他描述悟机锋、参公案的过程曰:“人人到那田地,猛着力,暗中求,不惊不疑,无退无转,忽然相似,脚跟后稳稳当当,绵绵密密,照天灼地”[3](P.63中)。他这里所说的“猛着力,暗中求”即起疑,“不惊不疑”即坚持参,“无退无转”即靠理性求解已经山穷水尽,“忽然相似……”即一下子跳出公案,发现自性,回归本我。
       二
   陈致虚不止于援引南宗禅学。他还向前进一步,认定南宗禅就是丹(注:久保田量远《中国儒道佛交涉史》提到赵友钦和陈致虚都是主张仙佛同源、三教合一,指出陈致虚将金丹和见性看成是同一的。见胡恩厚译本,第205页。金城书屋,1986年8月第1版。)。陈致虚引赵友钦的话曰:“坐禅入定一件,在得牟尼之珠。圣胎已成之后……谓之面壁端坐、修禅入定也”[4](P.69下)。他又曰:“是以释氏修定坐禅,以土制铅,以铅制汞,铅汞归鼎,身心不动,是云修禅入定。”[5](P.95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老子观妙之道也。”[2](P.59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金丹之道也”[4](P.66下)。陈致虚对此解释曰:“帝释谓释迦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即交通成和之义也。释迦修之而为佛也”[12](P.54下)。老子观妙之道和交通成和之义,皆指炼内丹。
   陈致虚关于南宗禅就是内丹的说法,等于认定南宗禅主张和实行性命双修。古代确有少数佛僧炼外丹,修内丹,行各种养生术,擅长医药。这些都属于修命之举。密宗的密法修炼的确既修心又修身,乐空双运法修明点气脉,与内丹类似。《楞伽师资记》曰:“初学坐禅看心,独坐一处,先端身正坐,宽衣解带,放身纵体,自按摩七八翻,令心腹中嗌(浊)气出尽,即滔然得性清虚恬净,身心调适。然安心,神则窈窈冥冥,气息清冷。徐徐敛心,神通清利,心地明净,观(照)察不(分)明,内外空净,即心性寂灭。如其寂,则圣心显矣”[13]。坐禅中的清神调气,也类似修命。但南宗禅并没有主张性命双修。南宗禅学认为,虽然自性真实,包含万法,但万法终究虚幻不实。明心见性追求的是精神解脱,无需修命。陈致虚关于南宗禅就是内丹的说法,不会得到禅师的认可,也与事实不符。
   陈致虚的时候,以宋代张伯端为祖师的紫阳派,还有金代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这两个教派合流已成大势所趋。陈致虚顺势就趋,编制谱系,将紫阳派并入全真道。后来,人们称前者为全真道南宗,称后者为全真道北宗。陈致虚兼受南北二宗丹法(注:王沐《悟真篇浅解》称陈致虚为南宗旁支。见该书第376页。中华书局,1990年10月第1版。)。张伯端的《悟真篇》早就开始融合禅宗思想(注:请参阅朱越利《禅宗思想对〈悟真篇〉的影响》。载释永信、吴立民主编《中国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全真道王重阳及其传人也一直吸收禅学(注:张广保《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论述全真道吸收禅学之事颇详。请参阅该书第276-302页。三联书店,1995年4月北京第1版。)。陈致虚援引南宗禅学,亦是继承全真道南北二宗的传统。但全真道南北二宗皆批评禅宗只修性不修命,以此说明禅低于丹(注:孔令宏《宋明道教思想研究》论述全真道对禅宗的批评颇详。请参阅该书第387-399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陈致虚在这一点上拂逆道教祖师之意,发表独立见解,抗言说禅就是丹,表现出对佛教友好与平等相待的态度。陈致虚还引佛教神入丹法,要弟子炼丹时存思佛教神[7](P.15下)。由此看,所谓禅就是丹的说法,不仅是对南宗禅情有独钟,更重要的是欲增加道教弟子对禅的亲切感。总之,陈致虚倡导禅丹,是要求弟子炼内丹不要忘记修禅,既要炼精气神,又要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