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佛耶比较 >>

佛教与基督教人生哲学之比较(2)

分享到:

   这里可以看出,基督教宣扬的这套理论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显然与佛教无欲无念、不悲不喜的涅槃境界有着本质差异。它把伦理道德隶属于宗教信仰之下,以宗教信仰来赋予道德一种权威。因此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宗教说教,但它所要解决的却是现实人生问题。故说这种伦理道德是从宗教信仰逐渐走向现实,走向世俗生活。

     五、实现理想境界的途径

   佛教对于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途径和方法论述很多,各派的说法也不尽一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张是大乘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戒”是指佛教为其信徒制定的戒律戒规,主要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定”指禅定,通过禅定,收心敛性,使心处于专注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这是为获得佛教智慧的修习功夫。“慧”,指能使修持者断除烦恼,达到解脱的佛教智慧。人们只有通过戒、定、慧三个阶段的修行,才能克服自己的贪欲和追求,跳出苦海,超脱轮回,从而进入涅槃境界。
   在这个问题上,基督教与佛教也有一致之处,佛教有戒、定、慧三学,基督教有摩西十诫;佛教宣扬慈悲为怀,基督教提倡爱的精神,它认为通向天国的道路重要的在于有一颗爱心。这爱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爱,而是具有无尚价值的绝对之爱,是上帝之爱,它首先通过上帝体现出来。耶稣教导人们要“彼此相爱”[①],甚至爱仇敌,主张“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左脸,连右脸也转过来让他打。”[②]上帝为了爱,亲自降身到人世间来体验苦难,为了爱世人而遭受着被钉十字架的屈辱,忍受着极度的痛苦和折磨,最终以自己的死亡为世人赎罪,把世人从苦难的现实中拯救出来,重享回到天国的快乐,由此可见,为了达到理想境界,佛教和基督教的理伦趋于一致了。一方面,两教都制定道德戒律以约束信徒们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方面,则都通过宣讲道德与仁爱使人达到至高的精神境界。佛教以慈悲为怀,主张普渡众生,超度他人。基督教宣扬上帝之爱,使人得以超脱自我,都是为了佛性或神性的复归,出于使人们的灵魂得到拯救的目的。
   以上所论只是以佛教和基督教几千年历史发展长河中占主流地位的思想为依据,撷取了人生观这一典型的横截面加以分析比较,探寻双方内在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以促进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注释:
   ①《新约全书•约翰》十五章十二节
   ②《新约全书•马太》五章三十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