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东方佛教 >> 亚洲之佛教 >>

东南亚、南亚佛教史(2)

分享到:

  虽然国家危乱,佛教依然是寮国人民的生活重心,举凡婚丧喜庆、衣食住行,甚至受教育,都离不开佛教的范筹。一九九○年,寮国的宪法草案将佛教的菩提树叶作为国旗的图案,显示寮国的佛教已有复兴的展望。

  六、尼泊尔佛教

  尼泊尔是佛陀的出生地,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巡礼佛迹时,曾小住于此。西元八世纪,尼泊尔佛教即与印度教、民间信仰混合,成为密教形式的大乘佛教。十三世纪,印度受到回教迫害,不少僧侣携入大量经典,使尼泊尔佛教达于鼎盛。目前,尼泊尔佛教以藏传佛教为主,盛行纪念佛陀足迹、崇拜金刚杵、铃等宗教活动,充分展现了密教的色彩。

  七、不丹佛教

  不丹原崇奉西藏佛教的宁玛派,此因八世纪中叶,印度莲花生从西藏返印时,途经不丹,驻留宣教之故。十一、二世纪,西藏佛教各派已在不丹十分活跃,尤以竹巴噶举派最盛。十六世纪时,即由此派的法王组织中央政府,采政教合一政策,行政由在家居士统筹,法王以转世方式统治不丹,因此竹巴噶举成为不丹的国教。目前不丹人几乎全是佛教徒,而“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不丹成立分会之后,许多年轻僧侣开始前往世界各佛教国家参学,带给不丹佛教更大的发展空间。

  八、孟加拉佛教

  佛教在孟加拉的历史悠久,七世纪时,佛教已相当兴盛。自七世纪到十二世纪末是孟加拉佛教的黄金时代,阿底峡与戒贤都曾到此国弘教。十三至十九世纪,孟加拉佛教陷入衰颓期,直到摩诃斯他皮尔法师发起宗教改革,重组僧团,佛教才又慢慢重燃生机。时至今日,佛教虽是弱势宗教,佛教徒只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六,属于上座部佛教,但全国仍有六百多间佛寺,并有一百五十余所佛学院,在政府的管理下,还设有巴利文和梵文委员会。另外,佛教亦致力推动慈善事业和社会文化活动,并有广播和电视的弘法节目,因此佛教在孟加拉仍具有一股力量。

  [注释]

  □南传上座部佛教徒认为佛陀降生、成道、涅槃都是在阳历五月的月圆日,故此三个节日的汇集节庆,即称卫塞节。南传佛教国家均将此日列为国定假日,全民庆祝。另外,各个国家又有其特定纪念的佛教节日。

  □摩哂陀将所携来的上座部巴利三藏译成锡兰文,使佛教顺利传播。

  □西元三○九年,无畏山寺派因引用方等部言说,造成郁悉利耶帝须的不满,遂带比丘三百人至逝多林寺住,形成逝多林派,造成锡兰佛教的第二次分裂。

  □西元五世纪时,来自北印度的觉音论师,将大寺上座部所传译成锡兰文的三藏再重新译成巴利文,并完成《清净道论》,成为后世研究南传巴利藏的重要依据。

  □《岛史》为锡兰现存最古编年史的史诗,系用巴利语记述,全书共二十二章,记载佛陀的生涯及其至锡兰弘法的事迹,与佛典三次结集、部派史、阿育王的皈佛等事迹。成书时间约在西元四、五世纪,作者非仅一人,可能为当时僧寺多人所集体创作。大史》相传为五世纪末大名所编纂的编年史诗,凡三十七章,载录始自锡兰上古,迄摩诃斯那王之世,可视为锡兰大寺派所传的佛教史。《岛史》与《大史》同为锡兰编年史书的双璧,而且是锡兰佛教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文献。

  □十一世纪锡兰受南印度侏罗人的入侵,佛寺、舍利塔尽成废墟,无畏山寺和逝多林寺也难逃厄运,波罗羯磨跋怙统一了锡兰后,请摩诃迦叶及沙利补多底举行圣典结集,整理和注释上座部的三藏,确立了大寺派的正统地位。

  □依泰国人考证,西元前二四一年,印度第三次结集后,阿育王派遣传教师至金地传教,“金地”,是包括现在的泰国西陲,当时所传为上座部佛教。

  □西元八世纪,大乘佛教传入泰境,可分两个时期,一是印尼室利弗逝王朝时传入,一是从柬埔寨传入,流行范围只局限在泰境南部。

  □西元十一世纪,缅甸阿奴律陀王建立强盛的蒲甘王朝,并热心提倡上座部佛教,当缅甸人统治泰国北部等地时,传入了上座部佛教,使泰北的建筑都富有蒲甘文化的特征,故史家称此时期的佛教是“蒲甘式的佛教”。

  □十三世纪锡兰比丘罗□罗从蒲甘到泰南六坤弘法,成立锡兰僧团,声誉远扬至素可泰,受到国王的信仰,使锡兰上座部在泰国获得普遍的发展,影响泰国佛教最为深远。

  □十二世纪,锡兰佛教大盛,尤以大寺派势力最强,缅甸遂有留学锡兰者,车波多即于大寺受戒,留学十年,始伴四名比丘回国,创锡兰宗派。

  □一七○八年,萨尔温江西岸的睢那毗楞伽罗上座,命沙弥们出寺或入市邑时,可着衣偏袒右肩,及持棕榈扇遮阳;但另外一些地方的长老则教诫弟子进入市邑时,需被覆两肩,持棕榈扇才如法,就这样形成两派的对立,达七十五年之久。

  □据《梁书.海南诸国传》卷四十八载,在三国时代,吴国曾遣康泰、朱应到扶南宣化所传当为大乘佛教;西晋永宁元年,该国国王更遣使来献镂金龙佛像与象牙塔,可知三、四世纪之交,佛教已传入此地。

  □在安哥城中有雄伟的伽蓝建筑,并雕有世自在神像(即观音菩萨);另在城南有安哥寺,是十二世纪中叶的苏利耶跋摩二世所建。十五世纪时,安哥城被泰人所陷,安哥城遂告荒芜。直至一八五一年后,由法国学者伯希和等发现,安哥古迹又重现于世。

  □例如:巴拉安瑞王、帕拉诺路当姆王曾下令收集佛教文物,并鼓励三藏圣典的研究,提倡僧伽教育;帕拉丝寿瓦王建立皇家佛教图书馆,创办巴利文学校;丝寿瓦慢尼峰王设立译场,将巴利文典籍译为高棉文等。

  □大宗派,是传统的派别,僧人占全国僧人总数的百分之九十;法宗派,来自于泰国,普受贵族人士的信仰,人数虽少,但影响不小。

  □法昂王年幼时曾随父流亡高棉,受摩诃波沙曼多的教养,妻为高棉王女,系虔诚佛教徒,法昂王统一全国后,请高僧,铸佛像,建沙曼寺,使寮民渐渐转信佛教。

  □一六三七年,苏里亚旺王登位后,政治修明,亦重视宗教,创造五十七年的和平繁荣,使当时的寮国成为东南亚佛教的中心,其光芒射到邻近的国家,有不少的泰国、柬埔寨的出家人至永珍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