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慧能改革南宗教义的一点探索(3)
时间:2008-09-08 12:26来源:中国哲学史,1998年第1期作者:李锦全 点击:
这里慧能将修福与功德作了明确区别,有钱造寺、布施、供养,并不等于有了功德,就可以通向成佛之路。中国历史上的梁武帝箫衍是以崇佛箸名,其实他并不懂佛家教义,自以为花钱造寺、布施、供养,就是有了功德。但达摩大师“并无功德”一句话挡回去,连后来见慧能的使君也感到怀疑。但经慧能的解释,认为“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自修身是功,自修心是德”,提倡平等真心,这才是符合佛家的教义,以此普度众生才算得为佛教也是为自身立下功德,这也是慧能弘扬佛法使禅宗得以广泛传播所作出的贡献。
慧能是个佛教徒,但他创立的南派禅宗,却是不拜佛、不读经、不坐禅,后来还发展到呵佛骂祖,是否背叛了本门宗教。其实慧能并非不信佛,他信的是具有平等真心理念的真佛。他要破除对那些泥塑木雕偶像的迷信,提倡解放思想,从自由精神解脱中去寻求觉悟的人生。佛教教义是慈悲平等,导人向善,注重对人生的终极关怀。但宗教信仰也不应该是盲从和迷信,更重要是启发人们的自觉。慧能说:“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他特别对归依三宝作解释,谓“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第46页)他认为佛的本义是“觉”,没有觉悟不能成佛,不能自“净”其心的也不要称僧。当然亦不是不受任何戒律的约束,如“离财离色”就是基本要求。但是也要靠自觉。慧能禅学注重自我解脱,通过净化人心来成就独立人格,自行把握人生真谛,并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就是他在中国佛学史上作出的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