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佛学——论建立“强伦理模式”普世伦理(5)
时间:2009-02-09 13:3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青云子 点击:
我们已经知道脑电也即心理的活动会诱导基因的表达,包括钙/钙调蛋白反应性腺苷酸环化酶的结构基因rutabaga基因等,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心理活动与神经元细胞兴奋敏感性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反馈的关系:心理活动容量越大、心理活动速度越快,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敏感性就越高;反过来,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敏感性越高,大脑心理活动的容量就越大,心理活动的速度就越快。
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心理能量的外向驱动作用,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容量和心理活动速度都随时间不断增长,而它们与大脑由基因表达控制的神经元细胞兴奋敏感性之间,竟然存在着正反馈的关系,正是这种正反馈的作用,决定了神经元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地失去基因表达的平衡,并由于大脑神经对其他组织器官的统合作用,最终决定着机体的衰老进程。
可以把个体比拟为一驾越跑越快的马车,心理张力是马车的动力,神经细胞是马车的零部件。心理张力总体上是逐渐增强的,马车的速度也逐渐增快。在良好磨合期间,马车的性能很好,人也表现为越来越强壮。随着年龄的增长,零部件磨损加重,与标准件的差距越来越大,咬合越来越差,马车或人也就越来越老化,最终停止运行或散架。
因此,意识张力的增长才是生命衰老的根本原因。
《楞严经》在“真心与妄心体性的辨认”一节中写到:“自有生命以来,一切含有灵性众生的心理作用、以及由心理本能驱动的心理攀缘作用,是他们生死的根本。”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就预示了生命衰老的根源,认为不但人类,所有能进行信息处理的灵性众生,生死的根本都在于信息处理过程对生理代谢过程的决定性作用。
上面的论述缺乏一些相关实验数据的支持,不过作者通过20年的静修,于最近终于能够体验到《唯识论》所述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美妙,虽未入无漏之境,实现佛经所述能根身不坏,却也能常常湮灭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与未那识的缘起作用,自信如果愿意,就能以对心理的调控,而令自己的衰老进程大大延缓。正是缘于这样的自信与实践,才敢于公开衰老的意识张力学说,才敢于相信心理意识是生命衰老的根源。
毕竟衰老之意识张力学说,是创立“强伦理模式”普世伦理的理论基础,是实践普世伦理的关键。
七、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现普世伦理之保证
既然意识张力决定着身体健康和衰老进程,那么影响意识张力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不可否认,不良的外界环境会对人产生心理压力,它们与时间一起不断增强人的意识张力,然而在同样的环境和压力面前,有的人很坚强,压力越大,自我进取与完善的动力就越强;有的人意志脆弱,一遇困难与压力就退却甚至崩溃。这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的观念与追求,他是组成人们伦理道德的核心。
无论是道家内丹功,还是佛家修禅功,甚至儒家的圣功,他们都有通过修习心的圆满而达到身躯不坏的系统方法。这种心的圆满,说白了就是意识张力极低的一种状态,他首先需要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伦理道德基础,概括起来就是要有“无我、仁慈、誓愿普渡众生”这样的高尚品德。这里,我们毋须再去求证这其中的关系,我们已经可以初步提出“强伦理模式”普世伦理的三大原则,就是:无我、仁慈、如关爱自己一般关爱他人。
共产党员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实际上也是普世伦理的核心内容,为什么民众和很多党员不愿去实践这个宗旨,而出现当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与伦理道德浑乱无序的状态呢?我们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发展经济和建设法制社会,还能不能找到解决当前矛盾的另外一剂良方呢?
显然,这剂良方的关键还在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当党的教育能够加入伦理道德的内容,思想宣传能够让人们明白仁慈友爱的价值,学校教育能够增设修习心的圆满课程的时候,制度建设推动社会公平公正、法制建设保障生命与个人自我才会有肥沃的土壤。那时,人们处事会很温馨方便,人际关系会很纯朴融洽,社会协作会很密切顺畅,没有多少财富人们也始终会快乐幸福,人人乐善好施、耻于索取,崇尚简朴、不屑奢侈,整个社会一片和谐。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首先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动态发展的,是一个从相对真理不断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真理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环节。对于唯物论来说,也遵从这样的真理发展过程。
唯物论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两样东西:物质和意识。所有有形有质的东西、无形的空间、社会形态结构,他们都属于物质范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由物质产生,并反作用于物质。
唯物论的这种思想,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观念,阻碍着科学的进步。它令每个人执着于自我,是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的根源;令物理学不能跳出物质的框架,很难建立一个完美的大统一理论。
首先,物质和意识不是世界的全部,把世界分为物质与意识也毫无意义,他们是不对等的两个概念。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面,没有单纯的正,也没有单纯的反。同样,“有”与“无”也是同在的,先有“无”,才出现“有”,有了“有”,才显现“无”的存在。“无”是世界的本源,“有”是世界的表像;“无”是永恒的,“有”是有时间的;“有”由“无”产生,“无”因“有”呈现。
“有”的世界并不是物质的世界,它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在这些系统中都包含着十个维度,其中空间三个维度,时间一个维度,物质六个维度(质量、能量、强力、弱力、电磁力、引力)。十个维度组合在一起,形成各自大小不同的系统,这些系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信息性、开放性和进化性,如果把这个信息性也作为一个维度,每个系统都变成具有十一个维度。
在这十一个维度里,信息才是他们的本源。空间维度是一种信息,时间也是一种信息,物质的能量维、强力维、弱力维、电磁力维、引力维都是信息,质量维可以转化为能量维,也是信息,所以物质本质上是信息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宇宙的认识只有回归到信息这个维度上,才能更好地描述量子力学和弦论所推测的十维和十一维宇宙。
从宇观角度看,宇宙不会杂乱无章,它是一个极大的系统,存在自己运行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一种信息的控制。从中观角度看,可以以人为例,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人体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运动的过程,是受物质控制呢,还是受信息控制?我想大家都明白是受信息控制。如果把组成人体的物质从原子水平打散再聚合在一起,他们失去了DNA分子结构与遗传信息,他们还能在人体这个系统内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吗?这是很明白的事,整个系统都受信息控制,更不用说物质。在人体中,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他是人体这个系统对某些信息的动态反映,对他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也是信息,而不是物质,他首先要有神经元细胞DNA分子这样的信息结构,其次他还受各类信息的调制,并控制着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如果物质决定意识,那把大脑组织搅碎放在一起,他还能产生意识吗,所以是信息产生并决定意识,物质只是信息的一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