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佛学与科学的认知
时间:2008-08-10 22:20来源:南海海上观音网作者:佚名 点击:
从康德的碑文谈起
在西方哲人康德—天体演化“星云说”的提出者的墓碑上,锈刻着他发表过的一部著作中这样一段文字:“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愈反复思想时,它们就给人灌注了时时更新、有加无已的惊赞和敬畏之情:头上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说起来,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自古以来,人们都面对同一个宇宙,可能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在历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宇宙图像。对中国人来说,儒释道文化如三足鼎立,形成了东方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近年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回顾与反思中,不少学者对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一佛学宇宙论发生了浓厚兴趣。
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团结出版社等新近出版了一系列佛经(文白对照),为学者们提供了方便。笔者近年来研读了一些佛教经论典籍,对于其中有关“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缘起性空”等宇宙观有了初步了解。在管窥其自然哲学蕴涵时,将其与近(现)代科学宇宙论作了初步分析和研究,下面向读者作些简介。
“世界”和“宇宙”
稍有佛学常识的人知道,佛教经卷非常浩繁。据有关统计,到唐代开元年间已集佛经1076部,总计达5048卷之多。目前,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大藏经)已陆续出版了60余册,此书总数420(j余种,总计23000卷,分正、续两编,分装220册分期分批出齐,估计全部出齐要到2000年了。(中华大藏经)称得上世界上收罗最为丰富的佛典。
最初使笔者惊奇的是,在诸多的佛经中却找不见“宇宙”这两个字。后来才知晓,原来佛经中的“世界”指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宇宙”。梵语中的“世界”写作kadhatu”,含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意义。在古希腊那里,“宇宙”一词即意为“秩序”(含有和谐之意)。佛教著名经典之一(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中是这样为“世界”下定义的:
“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由此可知,这与中国古籍(尸子》一书所言“宇宙”(“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曰宙”)意思相接近。东汉张衡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也与佛家的“世界”定义相近。这是从字面上看,事实上,佛家所谓“世界”实际上指的是人生宇宙与自然宇宙圆融的“万有世界”,即“有情世界”。
汉译佛经《长阿含经》、《世纪经》等经论中有较多的关于“世界”的描述。古印度人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故称为“四大”(梵文atuxman)。其秉性是地性坚硬,水性潮湿,火性温暖,风性流动。佛教认为,若世界上缺少四大就不会构成有形的“色”(意为物体)。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切有形的物质都是由四大和合而形成的,包括人的身体亦如是。例如(圆觉经》卷上中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咤;发爪齿,皮肉筋骨,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转动归风。”佛学对“世界”本体的描述,继承发展了古印度传统的自然哲学思想,以地水火风“四大”构成“世界”物质的基本元素。后来,大乘佛学所讲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物质,而是泛指物态的现象,即认为“四大”本性是空,无有自性可得,宇宙万物均是因缘(条件环境等)集合而有,人们所认知的宇宙万物只是四大的生灭变化而已,包括人类本身,能觉、所觉属同一“世界”本体。
“佛”(Buddha),意为觉者、觉行圆满者,又称为“人天导师”。据有关学者考证,释迎牟尼佛(即佛组)在世时,印度流传的宇宙理论有数十种之多。关于佛经,看起来是佛对弟子的说教,而其实际意义还远不止于此。释迎佛出于慈悲度众生离苦得乐的本怀,在传布教法时为了方便说“法”(修行之道理),沿用妙演了印度传统文化。后世佛弟子则从佛的基本教义出发,创造了一个以人生宇宙为主体并与自然宇宙结合的、意蕴奇特的宇宙图像—“三千大千世界”。
无限宇宙与“大千世界”
在北京雍和宫中存有佛教宇宙模型(铜制)—须弥山与四大洲的描绘。人们日常说的“大千世界”起源于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理论。图1和图2引自佛典《大方广佛华严经)(共80卷)卷首“法界安立图”(上海佛学书局出版)。须弥山在大海之中,它为一小世界的 中央;山的四面有四大洲:东胜神洲、南赌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卢洲;四洲处于大咸水海中,其外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层层围绕,最外是铁围山。在须弥山中间,四方有四大王众天的住处,太阳与月亮在山腰环绕照耀。在山顶,帝释天与四方各八辅臣共治,所以称为切利天(三十三天,以有三十三个天国而得名)。切利天以上为空居(天宫在虚空中),依次为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四天。这种宗教化的世界,显然与现代科学认知的世界不同。据台湾佛教印顺法师研究认为,须弥山中的“须弥”(梵语须弥庐),其与“喜马拉耶”的梵语相合,而喜马拉雅山确实是世界屋脊。
从四洲到梵天(“梵”有清净之意),亦即图1中的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佛教名为“一小世界”;这样的一千个小世界,上有二禅天统摄,名为“小千世界”(图2);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名为“大千世界”,上有四禅天统摄。由于大千世界是积累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构成的,所以这层层组合的一大千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的称谓,在佛经中称三千大千世界为“要婆世界”(梵语为lokadtu),意为“堪忍世界”,系指释迎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由佛经中的描述可知,类似的婆婆世界是无量无边的。例如(佛说阿弥陀经)中有“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里说的“佛土”,即佛所住、所教化的世界—三千大世界。
佛教所提出的宇宙空间婆赢的,即宇宙并非是三千大千世界,而是由无数的三千大千世界所构成的无限时空。佛经中有许多关于宇宙的艺术虚构,其说法堪称一绝。例如经中称三千大千世界如徽尘、如恒河沙数,所以也称其为“十方微尘世界”,或尘数世界。宇宙茫茫,无边无际,正如《法华经》中所言,世界“无量无边,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