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伦理学 >>

论佛教伦理的基本特点(4)

分享到:

   ( 作者: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专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210096 ,江苏南京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宗教伦理研究:以汉传佛教伦理为考察对象”项目 (01JA720035) 和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东南大学伦理学项目中期成果之一。

[1] 《维摩经》上卷,《大正藏》第 14 卷, 539 上。

[2] 《盂兰盆经》,《大正藏》第 16 卷, 779 下。

[3] 《孝子经》,《大正藏》第 16 卷, 780 下。

[4] 参见《盂兰盆经疏》卷上,《大正藏》第 39 卷, 503 下。

[5] 大小乘佛教之中,一般认为,小乘佛教伦理强调自利方面,大乘佛教伦理强调自利利他的圆满,但佛陀时代的原始佛教并不只讲自利不论利他。

[6] 《大般若经》卷三五五,《大正藏》第 6 卷, 827 下。

[7]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大正藏》第 16 卷, 472 下。

[8] 《大智度论》卷三,《大正藏》第 25 卷, 82 上。

[9]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大正藏》第 16 卷, 472 下。

[10] 《大智度论》卷三,《大正藏》第 25 卷, 82 上。

[11] 《别译杂阿含经》卷八,《大正藏》第 2 卷, 432 中。

[12] 具体的自利利他类型,佛教又作出十大分类,即“一纯自利利他。二共自利利他。三利益种类自利利他。四安乐种类自利利他。五因摄自利利他。六果摄自利利他。七此世自利利他。八他世自利利他。九毕竟自利利他。十不毕竟自利利他。”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大正藏》第 30 卷, 482 下。

[13]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四,《大正藏》第 9 卷, 335 上。

[14] 《宝积经》卷一百二十,《大正藏》第 11 卷, 575 上。

[15] 《大宝积经论》卷一,《大正藏》第 26 卷, 208 上。

[16]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 12 卷, 113 下。

[17] 《大宝积经论》卷一,《大正藏》第 26 卷, 208 上。

[18] 《大毗婆沙论》卷四,《大正藏》第 27 卷, 18 下。

[19] 《大毗婆沙论》卷四二,《大正藏》第 27 卷, 217 中。

[20] 《人间佛教要略》,《佛在人间》,正闻出版社 1981 年 1 月版,第 106 页。

[21] 《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大正藏》第 49 卷, 690 中。

[22] 《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 32 卷, 582 上。

[23]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大正藏》第 46 卷, 462 中。

[24] 《杂阿含经》卷二十一,《大正藏》第 2 卷, 147 上。

[25] 《分别功德论》卷二,《大正藏》第 25 卷, 35 上。

[26]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大正藏》第 30 卷, 628 下。

[27] 《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 32 卷, 583 上。

[28]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大正藏》第 46 卷, 462 中。

[29] 《佛祖统纪》卷二十五,《大正藏》第 49 卷, 258 下。

[30] 《成实论》卷十五,《大正藏》第 32 卷, 358 上。

[31]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大正藏》第 48 卷, 399 上。

[32]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大正藏》第 46 卷, 462 中。

[33] 《坛经》,《大正藏》第 48 卷, 462 中。

[34]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大正藏》第 48 卷, 400 中。

[35] 《高僧传》卷一,《大正藏》第 50 卷 ,419 上。

[36] 《赠宗密上人》。

[37] 华严十地。

[38] 《法句经》卷下,《大正藏》第 4 卷, 567 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