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美学 >>

审美是一种自我同一性体验(2)

分享到:

   与道家学说一样,禅宗预设“佛”那样一个绝对理念,与其说是为了解释宇宙自然的存在、生成与发展,不如说是为了他们所崇奉的人生和价格境界理论建立一个宇宙本体论根基。在禅宗那里,宇宙本体论也是其人性伦理学的根据。人的心灵和行为应该以“佛”为榜样,应该合于佛性。否则便丧失了人性之本。所谓“佛即我心,我心即佛”的境界,实际上意味着:我自己体悟出的佛性豁然呈现眼前=佛性在我的体悟中涌然而出,存我心间=佛性由我悟所生,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佛性即我本来心性、我与生俱来的天然本真之性!因为,只有我的天然本真之性状才能与自然万物的天然本真之性状达于同一。因为,只有我心中的佛性(本来心性)才能与我的浑然一片的身心灵肉完全印合。因为它们本为一体,是同一性相。
   我们可以直接地说:天然本真之性即佛,佛即天然本真之性。佛不是某物或某些物的天然本真之性,而是一切自然物共有的天然本真之性。禅宗将万物自有的天然本真之性概括抽象而称之为“佛性”,使之成为超然于万物之上又存乎万物之中的绝对理念。可以直接地说,佛性就是宇宙万物的自然本真性。就人而言,这自然性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原初本真状态,也就是人的天然本真之性。
   道家的“道”和禅宗的“佛”,其本质都是绝对的无。从纯粹思辩理性的角度看,只有“绝对的无”才能成其为绝对无限自由的存在。因为,只有“绝对的无”才是无依无傍无始无终的,也才是绝对自由无限的。而绝对的无=绝对的有。由绝对的有,再自我分化衍生出万有。“道”或“佛”由此才成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根据。
   虽然语言表述有所不同,但禅宗哲学的意旨与老庄却基本一致。即人应该回复天然本真之心性,然后顺乎自身的天然本真之心性而为(自然无为),由此才能达到梵我合一、佛即我心的境界,从而成为绝对自由无限的存在。即由“无为”而实现“无不为”,由“无我”达到“无不我”。
   老子的“无为”是指做人做事都不抱(或曰完全放弃)主观目的、主体意志、主观情感和欲求。“无不为”则意味着达到了人的最高目的,实现了人的最高意志,满足了人的最高情感欲求,或者说实现了人的绝对自主和自由。完全放弃主观目的、主体意志、主观情感和欲求,就是庄子“无不忘”的意思;完全实现了主观目的、意志、情感、欲求,达到了绝对的自主和自由,就是庄子“无不有”的意思。因此“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就是“无不忘而无不有”(《庄子•刻意》),或者说就是“无我而无不我”的意思。
   无我,即绝对的自我否定;无不我,即绝对的自我肯定。绝对的自我否定=绝对的自我肯定。所谓绝对,就是全、一,就是无所不包、至大无外。绝对的否定是一个至大无外的圆。绝对的肯定也是一个至大无外的圆。不可能存在两个至大无外的圆。因此,这两个圆必然是完全重合的圆。也就是说,绝对的否定=绝对的肯定。所以黑格尔有所谓“纯有=无”的说法。意思是绝对的有=绝对的无,或者说,绝对的肯定=绝对的否定。同理,绝对的自我否定=绝对的自我肯定。
   道或佛是自然无为的,又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是由绝对的自我否定而实现绝对的自我肯定的。如果人能够达到无为无我的境界,也就实现了无不为、无不我,并由绝对的自我否定而实现了绝对的自我肯定。
   “无我而无不我”,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无边刹境,自他不隔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在老庄、禅宗看来,道体浑然充斥于整个宇宙之中,道体周遍于自然万物之中,道体圆融流转于一切创化运动之中。悟道即是人之天然本真之心性在面对自然景象之时,豁然顿悟,达到人之心性、自然景象、无限道体三者合一、浑然融和的境界。
      四
   马克思美学思想自我预设的绝对理念是“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马克思当然不会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自本自根,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的道或佛。但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也有一个超越万物之上又存乎万物之中并作为万物存在、生成和发展的根据的东西。这个东西他称之为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也即自然万物的必然规律。自然万物都被这必然规律所支配、制约和主宰,唯有人类能认识、把握和驾驭必然规律,使之为人所用。因为人类具有不同于万物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这就是自由自主性和自由创造的能力。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反杜林论》)也就是说,对自然必然规律的认识、把握和驾驭,就体现了人的自由性和自由创造能力,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由此可以说,在有人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中,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即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理念。因为它是唯一能够认识、把握和驾驭作为万物存在之根据的宇宙普遍规律的力量。
   将马克思所谓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视为绝对理念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是:它是一切自在的存在物之价值意义存在的根据、生成的本源、内在的本质、变化的根源和发展的驱动力。一切事物相对于人才有价值意义可言。这种价值意义包括物质实用价值、伦理道德价值、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自在的存在物即非人的、对象的存在物;作为人的对象(实用对象、认识对象、审美对象)的存在物即为人的存在物。只有后者才有价值意义可言。而这种价值意义的存在、生成和发展,完全取决于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延伸到什么范围,世界就在什么范围上成为人的对象;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深入到什么深度,世界就在什么深度上成为人的对象;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对世界的认识、把握和驾驭发展到什么程度,万物就从什么程度上成为人的对象。而这些作为人的对象的存在物的价值意义也就在什么范围、深度和程度上对人显现出来。换句话说,万物显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并非别的什么东西,而正是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正是人的自由性和自由创造的力量。
   当然,任何自我预设的绝对理念都是纯粹理论的设定,绝对理想的设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的设定亦是如此。就人类的现实历史而言,人类过去乃至今天,远未达到对宇宙普遍规律的根本认识、把握和驾驭。人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不由自主地受着必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或许,人类永远无法达到对宇宙普遍规律的根本认识、把握和驾驭。也就是说,人类所具有的自由和自由创造能力始终是极为有限的。但作为古典哲学体系所必需的绝对理念,马克思只能对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做纯粹理论或绝对理想的设定:人与万物之不同在于人具有把握和驾驭宇宙普遍规律的自由性和自由创造力量;至少从人类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而言,人类最终会具有这种绝对的自由性和自由创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