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社会学 >>

试论佛教戒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竹音(3)

分享到:

《十诵律》中云:“饮酢酒、甜酒、若麷、若糟、一切能醉人者,随咽咽波逸提。”“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饮者不犯。”因此,对那些能醉人的酒不要饮。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喝了酒的人,不是胡言乱语,就是打人骂人,甚至杀人放火,丑态百出,有的还因喝酒诱发诸多严重疾病,也不乏有贪杯醉死之人。尤其是喝了酒不要开车,否则危害更大,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因为喝了酒开车所造成的,所以,酒后驾车也被列入国家法律禁令之内。《四分律》列举饮酒有十过、三十六失,如坏颜色、无威仪、损名誉、失智慧、致病、耗财、无耻、不敬等等。佛教认为,不饮酒能得许多好处。酒成了败乱道德的恶源,令一切人心生颠倒,失慧致罪,所以,佛教不仅禁止自己的信众饮酒,而且禁止教人饮酒,不得操持、沾染任何酒业、酒缘。《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在家居士不得做沽酒的行业,这一行业被视为不道德的邪业,为之必得恶果。

为了保持头脑灵敏,为了构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都要持不饮酒戒,此戒最容易守持,但要做到终身不犯也需毅力。

《大智度论》中说:“戒有五种,始从不杀,乃至不饮酒。若受一戒是名一分,若受二、三戒是名少分、若受四戒是名多分,五戒是名满分。于此分中,欲受何分,常随意受之。由此可见,我们可就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容易受持的一戒、二戒,乃至三戒、四戒,精进受持,渐渐达到五戒圆满。人人能够奉行五戒,一方面可以制止外界的恶行,另一方面还可净化内心的善行。佛教五戒中的伦理道德,与和谐社会的热爱集体、守法自律、爱心奉献、造福人民等不谋而合,有助于促进社会安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2]正藏经(31册)·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