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养生学 >>

《吃茶养生记》——一个宗教医学典型案例的解析(3)

分享到:


   同样在解释“五香煎”的功效时,荣西再度陈述了万病起于心的观点并特意举出他在中国明州时的切身体验加以证明:

   五香和合之志为令治心藏也。万病起于心故也。五种皆其性苦辛,是故心藏妙药也。荣西昔在唐时,从天台山到明州,时六月十日也,天极热,人皆气厥。于时店主丁子一升、水一升半许,久煎二合许,与荣西令服之。而言:法师远涉路来,汗多流,恐发病软,仍令服之也云云。其后身凉清洁,心地弥快矣。以知大热之时凉,大寒之时能温也。此五种随一有此德不可不知矣。

这段经历的关键是要说明具有苦辛之味的“五香煎”可以通治一切心病----而不必像世俗医学体系中那样区分寒热(热药治寒病,寒药治热病)。而且“五种随一有此德”----只要任选一种具有苦辛之味的植物服用就能“治心”,就能“养生”。

   3.神灵世界中的“桑”:下卷的关键所在
  
   正如前而所介绍的那样,短短的《吃茶养生记》是山上下两卷构成。上卷论茶,下卷谈桑;上卷说吃茶强心,可通治万病;下卷说中风等五种疾患要用桑治疗。“茶文化”研究者只关注上卷合情合理,但何以医学史研究者对于在该书中与茶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桑”,或者说对于占居一半篇幅的下卷也竟视l而不见?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下卷所举五种疾病-----饮水、中风、不食、疮、脚气在今人看来除“不食”有可精神疾患外,其它四种都属躯体疾患范畴,无特殊性可言;
   第二根据中药学(无论是占代的《本草》),还是现代的《药典》)的记载,桑并没有治疗这些疾病的功能;
   第三,下卷名曰“遣除鬼魅门”在今人看来纯属巫术糟粕而不是“医学”故可略过不论。
然而不容忽略的恰恰在于,除了上一节中所谈到的“心--苦---茶”框架本身所具有的宗教医学意义外,这上下两卷、一内一外的构造,及其所言疾病不同属性与治疗方法,同样也是宗教医学的重要特质量。因为在《吃茶养生记》的作者荣西看来,上卷的内容纯属世俗之法----“五味养生,,则外病治也。”而对于身处“末世”的不幸之人,既然患上了这些“其相非寒、非热,非地水、非火风”, 而是山鬼魅所致的疾患,就必须采用“驱除鬼魅”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二者并用---“内外相资”,才能保全身命。

   也正是由于在荣西眼中,这些当时社会中的怪病,乃是鬼魅所致,所以如果按照世俗医学的路径----试图从《本草》找到何以要用“桑”来治疗的答案,岂不缘木求鱼?显然,佛教必定赋子“桑”某种特殊的宗教性质。正如前面给出的引文中所示:荣西说“桑树是诸佛菩萨树,携此木,人魔犹不竞,况诸余鬼魅附近乎?”然而众所周知,佛教圣树乃菩提树非桑也。对于这一疑问陈明先生的示教颇有教益。清看以下一些经文。

   唐三藏法师义净译《说大孔雀咒工经》卷下:

   复以金银铜锡及铁。打作五丸如酸枣核,安在七重菩提叶上(若无以桑叶替之)。……次以乌昙跋罗木钵罗奢木(此方所无宜以桑枣木替之亦得)及牛膝草茎。三中随一截长五寸,破之矗如指许,须八百片每诵咒,咒之一遍投于火中。

唐人竺三藏菩提流志译《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第七:

   求诸妙药皆得如意。……菩提木、柏木、桑木。……截治长十六指量,如法然火。

   《西方陀罗尼藏中金刚族阿蜜哩多军咤利法》:

   欲得安稳者,取桑构木,并得长十二指。咒一遍,取苏蜜相和。点木两头,一咒一掷。称彼人名。掷火中烧。满一千八遍,即得安稳。又法,若欲得富贵者。取桑及一切种子相和,一咒一烧。满一千八遍,即得富贵。

   《二力一佛同根木神秘之印并法龙》:

   若欲求役使百千力一种神金刚等类,取桑根皮一斤煮令烂去恶皮,以印印之,食次复之。力一鬼并来降伏。

从这几段经文中可以了解到:桑叶既然可以作为菩提叶的代用品,说明桑是仅次于菩提树的神灵之树;桑或与菩提树并用,或单独使用,亦证明其在宗教中的重要地位;桑叶、桑木、桑根皮铃具神灵之性。这与《吃茶养生记》中介绍桑粥、服桑木、桑煎、含桑木、桑木枕、服桑叶、服桑堪等多种用法正相一致。

   另外,对于桑的“灵性”,在《吃茶养生记》的初本中,可以看到较修订本更为详细的论说:

   桑树是过去诸佛成道之灵木也。以此树为乳木护摩时,鬼魅悉退散驰走,又悉灾法相应木也。桑树下鬼魅不来,是故此树为数病之药也。若人携此木为念珠、为枝、为枕,人魔尚以不得侵,况诸余下劣鬼魅附近乎?是以荣西以此木治诸病,无不得效验矣。有情人察之。

   同时,在初本中还能看到荣西以“道教仙经”同样重视桑为依据,来说明桑的神奇:

   仙人。有一种仙人,一苦行仙,二服药仙也。服药仙者服种种药,以久保命。其中服桑木仙能久保也。上件桑治方胜诸方是依为仙药也。《山经》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则不服石石。以知桑是又仙药之上首乎。茶与桑并服,贵重无高下,二俱仙药之上首也。

作为留学中国且对中国文化充满景仰的荣西,对儒家文化同样也有所吸收。他在书中解释《功孝文》“孝子唯供亲”的意思就是应该“令父母无病长寿”。主张用服茶、桑之法实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一劣之日的,不难从中看到儒道两家的影响所在。但从总体上讲,荣西的精神世界是以佛教思想为主体,援引道教用桑、儒家劝孝之语不过是“道为佛用”、“儒为佛用”而己。

   至于说下卷中所列的5种疾病究竟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哪些疾病,由于书中没有给出任何症状描述,所以只能顾名思义地略加推测: